科创板受理企业突破100家
① 上交所研究所廖士光:科创板受理111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共占7成
5月25日,在由第一 财经 联合承办的浦江创新论坛之“资本市场创新与行业机遇”分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廖士光对目前受理的111家科创板企业做出结构性分析。
廖士光称,截至5月24日晚,上交所累计受理的111家其中,已问询89家,中止审核4家。其中,正中珠江审计的3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被中止审核。
从区域分布分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主,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占了前四席,分别有22家、18家、15家和13家。
从行业分析,六大行业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为主,基本占到七成左右。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41家;生物医药领域有24家;高端装备业有16家;新材料领域有13家;节能环保领域有4家;新能源领域有2家。
从申报企业的财务特征和 科技 特征分析,申报企业中,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现有板块,体现科创的特质;另外,91%的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的企业仅有9家。而在2018年营收同比增速平均值方面,科创板达42%,相比现有三个板块遥遥领先,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增速分别为20%、21%和15%。
廖士光表示,上海的科创后备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上交所未来将进一步做好市场服务,更好得和上海相关部门服务好科创企业,更好得推动两个中心建设,为资本市场和科创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支持。
② 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成科创板申报“大户”投资者需警惕“蹭概念”者
作为2019年资本市场的“一号工程”,科创板快速落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9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达到125家。
在上交所已公布的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业成为“大户”,占据较大体量。其中涉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有25家,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为2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24家。
从行业属性来看,信息技术行业占比达40%,包括设备、医药制造在内的制造业占比达半数以上。
信息技术领域占比超四成
科技 驱动力作用显著
电子信息及设备制造业成科创公司申报“大热门”,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仍多集中在信息技术和制造领域。其中,涉及半导体行业的超过15家,分别为晶晨股份、睿创微纳、和舰芯片、安集股份等,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分别为安瀚 科技 、江苏北人、利元亨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目前已申报企业来看,分布行业较多,但又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 科技 创新和新技术领域,这符合科创板重点支持的产业方向。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中,上交所对科创板支持的行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类似,包括六大行业及其子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
统计显示,申报的100多家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金融 科技 、大数据等15个行业,大多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申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信息技术创新领域,信息技术对GDP增长贡献率增加。中国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未来将借助 科技 创新,由粗放向集约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 强国成为必由之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研发投入不断提高,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amp;D)经费支出19657亿元,同比增长11.6%。 科技 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我国 科技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更加凸显。而科创板将为 科技 创新企业打开新的融资通路,有助于我国 科技 力量的提升。
打开新融资通路
新机会隐藏新风险
申报企业所处行业、公司规模、经营状况、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总体上具备一定的科创属性,体现了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但企业的经营风险依旧较大。企业申报热情高涨,同时,市场上多家影子股涌现,多家上市公司表态将加入科创板热潮中。专家提醒,投资者应需警惕“蹭概念”者。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企业蜂拥登陆科创板,投资者也需防范风险。科创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交易灵活性、减少了限制,但新机会的背后也隐藏了等量的风险。
③ 科创板一周年,有哪些大事件和大变化
从有想法到开板历经221天,开板开市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非常快,非常速度,就跟开跑车一样,像是中小板从设立到开板怎么也要五年左右吧,科创板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设立、开板,这个主要归功于曾经的经验好,有前车之鉴引路!
总结:科创板也在总结经验,争取给我们更好,更完善的股票市场,不断摸索,从试点到创新到发展,相信它的未来会更好。
有人说为什么科创板也会跌,而且跌的这么严重,这就是股票啊,你无法解释股票的走势,也没人能说的明白,如果说牛市来了,那最终得到利润的除了我们,还有企业等,股市能大涨,当然也能大跌,这些年我们见证了它的涨跌,也看清楚了股市的风险,所以在我们不知道这个股票是什么情况的情况下一定不要买,你不了解他,他也就不惯着你,科创板也一样。
④ 科创板什么时候上市
2018年11月5日。
科创板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 8月8日,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
(4)科创板受理企业突破100家扩展阅读:
安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科创板将对标上交所科创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等五大产业领域,突出R&D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和研发团队实力等“硬科技”指标,
推动符合条件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企业”挂牌发展,通过挂牌培育、孵化,为上交所科创板输送上市资源。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程钢在会上说,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将打造成为全省科创企业展示平台、社会资本汇聚平台、科技金融融合平台和创新发展试验平台。同时,努力畅通科创企业直接融资和转板上市通道,无缝对接上交所科创板,提升安徽省创新资本形成能力,推动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建设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创专板⑤ 科创板IPO申报企业221家“在途”受理418家企业七成来自四大行业
落地逾一年的科创板注册制,正在向服务更多“硬 科技 ”企业全力进发。
从这418家企业所属行业类别来看,有近七成、280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行业:即84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80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6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以及54家医药制造业企业。
“从上述四大行业领域来看,更多地属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具有较高无形资产的新经济企业。事实上,从其在科创板较大比例的分布情况来看,无疑进一步凸显了科创板的‘科创’属性。”在张立超看来,新经济企业不仅以新技术、新模式的创造为基础,获得超越成熟行业的发展速度,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渗透的方式,促进整个经济的结构转型。总的来说,新经济企业发展对于落实创新驱动和 科技 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张立超看来, 科技 创新、产业升级等新兴经济的发展无疑需要融资模式的创新,但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这是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难以接受的。不过,资本市场本身的风险偏好特性,则使得直接融资有望成为其重要支撑。结合目前科创板申报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预计上述政策的发布将进一步支持相关集成电路企业及软件企业借力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平台实现国产替代、产业升级。
张立超预计,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对重点行业中有市场潜力、成长性强的企业料给予更大力度的融资支持,以此打通产业发展、 科技 创新及金融服务生态链,推动形成更加高质量的产融结合。
⑥ 科创板上市条件
科创版的全称是“科技创新版”,专门为创新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板块。自2019年7月22日开板以来,科创板受理公司超过300家,如此多的企业集中申请,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能和科创板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行人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
(二)发行后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四)市值及财务指标符合本规则规定的标准;
(五)本所规定的其他上市条件。
发行人申请在本所科创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
(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⑦ 科创板何时才能上市
第一批科创板通过审核的时间最早将出现在6月中旬。
2019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3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
3月13日,也就是今天开展集中测试演练。据报道,3月18日将正式进入生产状态。今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开板。
⑧ 科技创新总含量7.7T水平如何
研发投入占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申报企业的科创含量,但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全面真实的科创含量。
自3月22日首批受理企业名单出炉后,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5月10日,上交所受理迈得医疗和三维科技两家企业的上市申请,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108家,其中有85家审核状态为“已问询”。
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其科技含量自然备受瞩目。衡量科技含量最常用的指标就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据不完全统计,在100家受理企业中,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小于10%的有56家公司,大于30%的仅有4家,科创板已受理企业最近3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为11.7%。
笔者认为,研发投入占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申报企业的科创含量,但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真实的科创含量。
科创含量就是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占比就是其中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指标。
如果一家科创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至少可以说明研发活动对这家企业比较重要,但并不能因此判定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很强。科技创新能力包含两方面:一是研究能力;二是开发能力。
“研究”指的是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从事的有计划有创造性的调查、分析和实验活动,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这种新知识很可能为新产品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或者为改进现有产品性能提供技术支持。“开发”指的是在开始商品生产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系列活动,包括概念形成、样品设计、产品测试和模型建造等方面内容。
“研究”的成果是新知识或新技术,“开发”的成果则是新产品。我们强调的科创含量,其实是指科创企业在两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专利数量甚至都比研发投入占比更能反映科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表明,前者对后者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影响关系,而是通过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两个中介变量的作用,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绩效。也就是说,简单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不能达到增加技术创新绩效的目的,还应该注重技术创新投入与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目标。
此外,企业的行业属性、发展阶段都会对以研发投入占比衡量企业科创含量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经验驱动型产业的内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明显大于科技驱动型产业。
中国通号最近3年研发投入总计达3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20%左右。微芯生物过去十多年累计研发投入额不到4亿元,但研发投入占比却达60%左右。两家公司都已进入成熟发展期,但因所处行业的差异,二者的研发投入占比差距巨大。
《上市推荐指引》已给出六个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标准:企业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是否具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是否具备技术成果有效转化为经营成果的条件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比单一的研发投入占比指标更能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
⑨ 科创板开市满三年:共迎来439家上市公司,是怎样做到的
科创板开市满三年就迎来了439家上市公司,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目前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和市场环境良好发展的前提下,科创板自然也就会有这样的成绩。
其实科创板能够搞起来真的不容易,首先,科创板能够搞起来是在政策支持下起飞的,如果没有相关部门对于某些企业的大力支持,估计投资者也不敢随意将自己的钱投入到科创板当中,毕竟目前许多科创板的公司不仅没有实现盈利,每一年的支出都是很多的。其次,目前的市场环境也在变,好不少的人不再将对公司的评估局限于现有业绩,有的人也更加看重公司和行业的未来,这才导致了大部分人能够将自己的钱投入到这些大部分都没有盈利的科创板公司当中。
⑩ 科创板满月 28股平均涨幅171%
自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集中挂牌交易至8月21日,科创板已“满月”,交出了一份令市场各方满意的“成绩单”。
具体来看,从7月22日至8月21日,共有28家科创板公司挂牌交易,股价全部上涨,较发行价平均涨幅171%,涨幅中位数160%。
截至8月21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152家。
个股较发行价平均涨幅171%
上交所介绍,总体来看,市场热情度始终处于高位,个股表现较为平稳,投资者情绪趋于理性。从7月22日至8月21 日,共有28家科创板公司挂牌交易,股价全部上涨,较发行价平均涨幅171%,涨幅中位数160%。
“科创板过去一段时间显著超预期的赚钱效应,既是投资者适应创新交易制度的必经过程,也是前期资金避险情绪的反映。”申万宏源(港股06806)策略分析王胜、沈盼团队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
一方面科创板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试验田,在交易制度上给予投资者更大空间,比如前5天放开涨跌幅限制,后期涨跌幅控制在20%等,投资者通过充分的市场化行为逐步适应新制度,股价上涨是逐步健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的必经过程;另一方面,过去一个月存量市场表现受海外不确定性干扰较多,资金出于避险需求转向科创板,增量资金对科创板标的股价也构成重要支撑。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表示,科创板初期标的受到追捧,一方面说明投资者对科创板企业的期待比较高,一方面也说明科创板初期供给较少,难以满足投资者需求。
总体来看,市场热情度始终处于高位,个股表现较为平稳,投资者情绪趋于理性。分个股看,波动在预期的合理范围内。上交所数据显示,前五日无涨跌幅限制期,除首日外,仅2只个股触发盘中临时停牌,多数情况下股票涨跌幅在20%以内;实施涨跌幅限制后,个股涨、跌幅进一步收窄在10%以内,仅4只股票出现涨停。
从交易活跃度看,前期偏高,随后趋于平稳。科创板首月成交额(含盘后固定及大宗)合计5850亿元,日均254亿元,占沪市比重为13.8%,累计换手率611%(日均26.6%)。分阶段看,呈现“前期偏高、随后趋于平稳”的过程。目前换手率从开市首日的78%已稳定在10%-15%区间。
投资者结构方面,近四成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投资者参与首月交易。自然人投资者为科创板初期参与主体,交易占比89%,专业机构交易占比11%。
制度改革成效初显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则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一是投资者给予了科创板公司一定估值溢价;二是交易制度初步经受住市场考验,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市场初期博弈充分,提高了股票定价效率,实施20%涨跌幅限制后,涨跌停现象得到明显抑制。
“在交易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包括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是20%的涨跌幅限制,整体来看,运行平稳,并没有出现股价大起大落,这说明制度试点是成功的,试点注册制也基本上取得预期的成效。”杨德龙表示。
申万宏源证券策略分析团队也指出,放开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创新,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给予投资者更大的交易空间,在科创板上市初期信息极度不对称的环境下,更宽松的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实现充分换手,允许筹码用脚投票表达观点,同时市场情绪的反应也更加及时,相对以往10%的涨跌幅限制约束,20%的涨跌幅限制使得价格发现更有效率,避免了过去新股上市后耗时多日连续涨停迟迟无法发挥价格发现功能的弊病。
两融余额规模逐步上升后趋稳
科创板首月两融业务运行态势良好,两融余额规模在逐步上升后趋稳。截至8月20日,科创板两融余额为60.32亿元,占上市可流通市值(922.86亿元)比例为6.54%。
其中,融资余额为32.97亿元,占两融余额比例为54.66%,占上市可流通市值比例为3.57%。
融券余量金额为27.35亿元,占两融余额比例为45.34%,占上市可流通市值比例为2.96%。首月融券余量金额占两融余额比例基本稳定在40%-50%之间。
截至8月20日,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以下简称证券出借)的证券出借余量为1.53亿股、金额为45.74亿元,占科创板上市可流通市值的4.96%。同期,截至8月20日,沪市主板证券出借余量为1.25亿股,证券出借余量金额为14.41亿元,仅占上交所主板上市可流通市值的0.005%。
已上市公司发行价格符合预期
上交所介绍,从静态市盈率指标看,28家公司2018年扣非前摊薄后市盈率区间为18-269倍,中位数45倍;扣非后摊薄后市盈率区间为19-468倍,中位数48倍。从动态市盈率指标看,28家公司按照2019年预计每股收益计算的动态市盈率中位数34倍。绝大部分公司发行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也基本落于卖方建议估值区间内,符合市场预期。28家公司发行市盈率高低有别,体现了市场对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差异化价值判断。
从28家公司的定价情况看,科创板市场化发行机制初步显效。通过提高网下机构占比、试行跟投制度、投价报告约束机制、剔除最高报价机制等措施,形成了相对理性、独立判断、压实责任的发行承销环境。目前,28家公司每个网下账户、每个投资者每次申购获配金额中位数提升至39万元、109万元,是近3年现有板块的37倍、62倍,有效加大了网下报价的约束。28家公司的跟投金额为0.26-2.1亿元,绝大部分保荐机构定价时与发行人进行多轮博弈,体现了跟投效果。
累计受理企业152家
截至8月21日,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152家。152家企业,从财务状况来看,近三年平均收入复核增长率49%。从研发情况来看,近一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1.45%。总体来看,受理企业基本反映了我国科创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现代 科技 公司具有的高成长、强研发、稀缺性发展规律相吻合。
8起异常交易
上交所介绍,整体来看,市场交易平稳可控。参与热情高涨的同时,大多数投资者秉持了对规则的敬畏之心,“踩线”行为不多。期间,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试行)》,上交所共对8起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予以书面警示,涉及9名个人投资者。其中,5起为拉抬打压股价类型、3起为虚假申报类型。
市场期待增加供给
事实上,投资者趋向谨慎的趋势表现较为明显。回顾一个月的交易可见,科创板经历了充分博弈(7月22日)、震荡上涨(7月23日-8月5日)、回归理性(8月6日-8月21日)三个阶段。开市首日,25只股票开盘平均涨幅141%,收盘涨幅与开盘基本持平;第12个交易日起,科创板热度明显降低,整体跌幅20.4%,目前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平均涨幅仅0.1%。
8月21日当天收盘,仅沃尔德股价上涨,其余个股全部绿盘收跌,其中,航天宏图、天准 科技 、睿创微纳等跌逾9% ,交控 科技 、福光股份、方邦股份等多股跌逾7%。
但是目前来看,科创板供给仍然相对有限。前述市场人士建议,保证科创板后续持续供给,保证供求平衡,引导二级市场合理估值。
具体而言,一是加快优质科创板公司的发行上市节奏,推动红筹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资、分拆上市等政策尽快落地;二是鼓励科创板公司采用已有的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大自由流通股的供给;三是进一步活跃融券市场,鼓励增加券源供给,促进科创板股票供需平衡。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