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银行贷款怎样缴纳印花税
A. 与银行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怎么缴纳印花税
企业以房屋做抵押,向银行借款并签订抵押贷款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根据《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字[1988]30号)规定:
三、关于对抵押贷款合同的贴花问题
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与贷款方签订的抵押借款合同,属于桐颤锋资金信贷业务,借贷双方应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因借款方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财产转移给贷款方,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计税贴花。
因此,企业与银行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需要按“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如果合同洞喊到期企业无力向银行偿还借款,将房屋权属转移给银行的,企业需要与银行签订一份产权转移书局晌据,并按“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B. 银行贷款印花税按什么比例交
银行贷款印花税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缴纳缴纳。
应计征印花税的借款合同的范围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帖花。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
对不同的借款形式,主要采取下列计税办法:
一、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帖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帖花。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帖花。
二、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帖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帖花一次,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
三、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帖花,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帖花。
四、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租赁方式达到融资目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帖花。
五、有些信贷业务的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各银行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行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行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帖花。
六、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额计算签订借款总合同。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帖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帖花
C. 企业与银行的借款合同如何缴纳印花税
企业与银行办理贷款拦神抵押业务,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印花税要如何缴纳?有什么优惠政策?
根据《印花税暂行简闭亏条例》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规定,借款合同包括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纳税人义务人为立合同人。
如果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77号)第二条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附:哪些借款合同不态毕需要缴纳印花税?
D. 银行借款合同怎么交印花税
法律主观:
借款合同印花税是:应该缴纳税额=借款金额×0.05%。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码老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如果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也应按合同贴花。短期借款合同的计税金额为借款金额。
法律客观:
《印花税法》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为印花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印花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书立在境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本谈模搜法规定缴纳印花税。 《印花税法》第五条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如下: (一)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二)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所列的金额含历,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三)应税营业账簿的计税依据,为账簿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 (四)证券交易的计税依据,为成交金额。
E. 银行贷款印花税怎么交
法律分析:银行贷款印花税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缴纳缴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
第六条 凡从事生产、经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其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按照税务机关规定不需办理税务登记者外,应当在按照税收法规的规定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第八条 纳税人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应提出申请登记报告和有关批准文件,同时提供有关证件。主管税务机关对前款报告、文件、证件审核后,予以登记,发给税务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只限纳税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转让。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纳税人名称、地址、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以及其它有关事项。
F. 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交印花税吗
法律主观:
以下借款合同不需要交印花税: 第一,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第二,企业与非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因为合同对象不属于金融机构,该类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第三,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包括企业之间的统借统贷合同,因为合同对象不属于金融机构,该类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第四,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展期合同。 第五,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委托贷款合同。 第六,与金融机构签订的授信合同或额度协议。 第七,限额内的循环借款,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的0.05‰贴花,在限额内发生的循环借款不需贴花。 第八,与金融机构的贴现协议,不属于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第九,信用证押汇,虽然具有融资性质,但不属于印花税应税范围,不需贴花。 第十,保理合同,保理是将应收款项转让给保理商(如银行)提前获得资金的业务,有的银行称为“商业发票贴现”。虽然具有融资性质,但不属于借款合同,不需贴花。
G. 向银行贷款需要缴纳印花税吗
法律主观:
企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交纳印花税。具体如下:,1、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三条及其附则,借款合同是《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的应税合同类型。,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第八条规定:“借款合同是指银行及其铅租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并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因此,企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的借款合同需要交纳印花税。,1、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又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只就借款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合同所载金额计税贴花;凡是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计税,在借据上贴花。,如果双方在口头上达成借贷协议,在借款时通过借据作凭证,应按每次借据金额计税贴花。,2、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这种借款次数频繁,如果每次借款都要贴花,势必加重双方负担。因此,对这类合同只就其规定的最高额在签订时贴花一次,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签订新合同的,不再另贴印花。,3、目前,有些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从贷款方取得一定数量的抵押贷款,这种借贷方式属资金信贷业务,这类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贴花,其后如果借款方因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资产转移给贷款方时,还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的有关规定计税贴花。,4、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经营的融资租赁业务,是一种以融物方式达到融资目的的业务,实际上是分期偿还的固定资金借款。因此,对融资租赁槐前兆合同,亦应按合同所载租金总额,暂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5、在有的信贷业务中,贷款方是由若干银行组成的银团,银团各方均承担一定的贷款数额,借款合同由借款方与银团各方共同书立,各执一份合同正本。对这类合同,借款方与贷款银团各方应分别在所执的合同正本上,按各自的借贷金额计税贴花。,6、有些基本建设贷款,先按年度用款计划分年签悔雀订借款合同,在最后一年按总概算签订借款总合同。总合同的借款金额包括各个分合同的借款金额。对这类基建借款合同,应按分合同分别贴花,最后签订的总合同,只就借款总额扣除分合同借款金额后的余额计税贴花。,《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2、产权转移书据;,3、营业账簿;,4、权利、许可证照;,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相关的问题都有所了解了吧。借款合同是指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并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贴花”。因此,银行借款合同需要交纳印花税。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