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集团如何上市公司
①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介绍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统一经营管理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两场的管理主体单位分别是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虹桥国际机场公司,机场非航空主业项目由集团所属的实业投资管理公司经营管理。
② 深圳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深圳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名单如下:
1、深业集团有限公司
深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业集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全资拥有,深圳市国资委直管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前身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83年9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作为深圳市政府派驻香港的代表机构和对外活动的经济实体。
③ 上海机场:机场行业龙头
上海机场,作为中国机场行业的龙头,其控股股东为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截至2023年一季度,上海机场集团持有公司58.38%的股权,上海市国资委持有上海机场集团100%的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股价经历了四年下跌,期间进行了资产整合。随着疫情结束,航班数量将逐渐恢复,航空业务将恢复正常运行。非航空业务中,尤其是免税业务,将在国际航班恢复正常后展现强劲势头。未来一段时间,我计划开始建仓。
上海机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门户,是连接国内外多个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它提供亚洲、欧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线,飞往欧洲和北美西海岸的航程约为10小时,飞往亚洲主要城市的时间在2至5小时内,航程适中。上海机场服务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
上海机场半径300公里的腹地覆盖了长三角地区的8个主要工业、科技园区域,相关产业与航空高度关联。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石化、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生物医药等。
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2022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机场集团持有的虹桥公司100%股权、物流公司100%股权和浦东第四跑道,虹桥公司和物流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浦东第四跑道将成为上市公司持有的资产。交易完成后,公司得以统一上海两场的航班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此外,上海机场第四期扩建工程启动,计划新增T3航站楼,预计2030年浦东机场吞吐旅客量将达到1.3亿人次。
浦东机场拥有五条跑道(其中一条未投入运行)、2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上海虹桥机场拥有2条跑道、2座航站楼。从设计规划看,虹桥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4000万人次,浦东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8000万人次。
浦东机场在2021年获得旅客满意度测评(ACI)“2021年度亚太地区4000万以上级最佳机场”和“2021年度旅客认可奖”,民航旅客服务测评(CAPSE)“2021年度最佳机场奖”。虹桥机场在2021年获得旅客满意度测评(ACI)“亚太地区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以上人次最佳服务质量奖”,民航旅客服务测评(CAPSE)“2021年度最佳机场奖”“2021年度CAPSE创新奖(虹桥机场跑道端饶滑道系统运行项目)”。
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中,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77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1.2万亿元,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占比预计将提升至28%。其中,90后更倾向于在免税店购物,占比约为20%。
2017-2019年全球免税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复合增速为15.8%。预计中国免税品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1322亿元人民币,2019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27.5%,预计至2026年前,中国免税品市场将扩大至3329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36%。
我国奢侈品消费存在外流现象,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约7360亿元人民币,但近七成的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国外。2021年上海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为3851.36万人次,占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的50.57%,上海机场是我国截留消费,减少奢侈品消费外流的重要门户。
免税业务是公司利润贡献最大的部分,业绩弹性主要依赖于免税业务。2017年至2021年,公司从经营上海机场免税店的日上上海取得的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52.1亿元、11.56亿元、4.86亿元,分别占当年公司非航收入的58.9%、68.9%、75.9%、44.8%、25.9%。免税商业租金是公司非航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受国际旅客吞吐量影响较大,疫情爆发后国际旅客吞吐量断崖式下降。
公司参股中免日上线上、市内及机场渠道免税资产,能通过投资收益弥补分流损失,同时由于参股话语权,可以与中免市内店协商,进行产品品牌、种类、捆绑产品、产品结构等方式上的差异化竞争,减少市内店对机场渠道的分流。
上机与中免深度绑定,上海机场牺牲了短期高收益的机场免税抽成比例,经营协议期限至2025年末,预计重新招标后免税合同将回归“保底与抽成取其高者”的模式,免税分成比例有望提高。
受到疫情的影响,2022年航班数量、旅客人数以及机场相关业务均受到极大影响。免税补充协议于2021年初签订,基于不可抗力事件及重大情势变更等情况,修改了免税收入的计算方式,取消收入提成制,未来免税租金仅与机场国际客流量挂钩,原保底租金变为现在的租金上限。
公司自上市以来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199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5亿元,至2019年上升至50.3亿元,2010-2019年十年复合增速为21.70%,显著高于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疫情期间,公司出现亏损,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亏损分别为12.67亿元、17.11亿元以及29.95亿元。与其他机场相比,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波动较大。受到疫情的影响,2022年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均为负,但2023年应该可以完成扭亏为盈。
公司于2023年7月14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到1.44亿元,去年同期为-15.23亿元,上半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上海机场营收21.5亿元(+19%),归母净利润-1亿元,去年同期为-5亿元。随着“乙类乙管”政策的实施,民航业快速恢复,2023年一季度,公司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分别同比+29%、+81%,带动营收同比增长18.8%,伴随国际旅客量快速恢复,免税合同收入已达到3.3亿元。2023一季度,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旅客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52%、80%;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15万架次、1888万人次、83万吨,同比2022年分别+29%、+83%、-14%,同比2019年分别-23%、-38%、-8%。2022年,公司营收54.8亿元(-33%),归母净利润-3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4.2亿元。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全年公司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分别同比-44%、-56%,仅为2019年同期的41%、24%;其中国内旅客吞吐量为2019年的57%,国际地区吞吐量为2019年的3%。公司航空性收入为18.2亿元,同比下降40%;非航收入为36.6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免税合同收入为3.63亿元。
2023年初,上海机场收购中国中免资产,交易投资总金额为16.98亿元,其中上海机场出资13.57亿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日上上海、日上中国、中免首都、中免大兴15.68%的股权,并持有日上互联12.48%的股权,通过资本合作形式介入上海两场、北京两场线下、市内免税运营业务及线上保税商品经营业务。完成时间预计为2023年7月29日。收购完成后,机场与免税运营商之间的利益进一步平衡,实现双赢。如日上上海、日上北京的销售额合计达到500亿元,按照5-10%的净利润率估算,公司可获取的投资收益约为2.85-5.71亿元,约为19年利润总额的4.3%-8.6%。上机收购完成后免税图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