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详情 » 统一企业股票有没有分红

统一企业股票有没有分红

发布时间: 2024-11-04 01:55:25

A. 国企有董事会,董事长吗有股份分红吗

有,但是不多。因为是国有控股,最终的控制人是财政厅,不然就是国资委。
拓展知识:
一、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
二、国有企业分类
特殊法人企业由政府全额出资并明确其法人地位,由国家通过专门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不受公司法规范。这类国有企业被赋予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没有经济性目标,也就是说,它们的作用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像国防设施、城市公交、城市绿化、水利等,应该归入这类企业。这类企业需要由公共财政给予补贴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行。
国有独资公司由政府全额出资,受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以社会公共目标为主,经济目标居次。这类企业主要是典型的自然垄断企业和资源类企业,如铁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机场等。从经济学角度,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按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定价,以此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从消费者那里攫取更多的剩余。
经济目标支撑社会公共目标。这类企业主要是准自然垄断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电子、汽车、医药、机场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企业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通过向国家财政上交股息和红利,间接提供公共服务。如果由于特殊环境,这类企业不得不履行一些公共职能,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财政给予补偿。不过,在补偿以后,股息和红利不能免除。当然,通过约定和核算,二者可以相抵。
国有参股公司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国家参股公司”或“政府参股公司”,不是国有企业,政府只是普通参股者,受到公司法规范。这类企业与一般竞争性企业无疑,没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目标,经济目标居主导。如果它们也提供公共服务,那是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于这类企业,政府参股只是为了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除此之外,政府对这类企业没有任何其他附加的义务。
为了保证各类国有企业尽最大可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应该完善两种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权重。公共作用采用公共绩效指标,经济作用采用财务绩效,同时辅之于其他绩效指标。公共绩效的核心指标是社会贡献率,财务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国有资产增值率,其他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企业运营效率、企业创新能力等。

B. 长期持有高分红股票,每年都有分红,那为什么还会亏钱呢

投资股票获取收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其一通过上市公司分红;其二通过股票的溢价等,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让投资获取收益。

股票市场事实并非如此,投资股市唯一能获取投资收益的只有吃差价,就是指股票的溢价。但股民投资者真正想要从股票溢价获取收益,这种成功概率非常低。

原因就是很多股票根本就是不涨反而下跌,即使上涨的股票通过各种炒作和投机之后,股票走势变味了,同样可以让股民投资者亏损累累,这就为什么A股会有90%以上的股民都是亏钱的。

而张三持有这只股票是1万股,持股三年实际亏损金额是1万股*1.2元/股=12000元,而张三总分红收益是3000元,持股三年总亏了(12000元-3000元=9000元),这是张三持有三年高分红的实际亏损,三年亏损9000元。

综合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答案非常明确,长期持有分红收益,最终还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亏在股票不涨反跌,最终投资收益是亏钱的。

A股市场类似这样的股票非常多,最典型的就是以中国石油为例,类似中国石油的股票也不少,这样常年持续走跌的股票,不管怎么分红,最终长期持有都是脱离不了亏损的命。

永远都要清楚A股是投机市场,并非是价值投资,往往越具有价值投资的股票越跌,越垃圾的股票涨得越好,这就是最现实的A股,这也是为什么长期持有分红股都是亏钱的主要因素之一,希望股民投资者一定要认清股市的风险,认清股市的真面目。

C. 非上市股份公司的子公司可以分红吗

分红程序

关于分红的程序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政府以所有者(股东)的身份,采取“一对一”谈判的方式,通过国有股东代表确定每一家企业的分红比例,这样既不会破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又能照顾到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第二种观点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政府统一确定分红比例,这样可以避免高额的谈判成本及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问题。应该说,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是都没有充分考虑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目前,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业约为11.6万户,其中由国资委监管的157家企业集团集合了1.4万户。在此情况下,“一对一”的谈判,哪怕是只针对国资委监管的集团公司(总部)这一层面的谈判,其时间和人力成本之高,都是难以想象的,更别提其中可能造成的权力寻租问题。

但是,若采取以一纸公文“一刀切”的简单化处理办法,一是容易引发各方(特别是外国政府、机构及境外投资者)对政府凌驾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之上的质疑,二是很难体现政府对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的宏观调控,三是必然导致不同盈利水平的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例如,石油石化、冶金、烟草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以上,而农林牧渔、建材等行业该指标仅在3%左右,不分行业差别适用同一分红比例,显然不是很合适的。

因此,制定合理的分红程序,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维护微观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两方面的需要。我们认为,采取下列方式可能是比较妥当的选择:

首先,遵循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的原则,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职能。

其次,各级政府出台正式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办法,统一明确本级政府及其部门、机构所直接监管的企业(一般为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总公司或总部,以下统称“集团公司”)的上缴利润比例,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规划和当地国有企业的实际,区分不同行业、资产规模或盈利水平等分档设置。

第三,政府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要求,通过集团公司的经理办公会或者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治理结构,决定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保证企业按规定比例向国家分配利润。同时,集团公司通过子公司的经理办公会或者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治理结构,决定所属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保证自己向国家分配利润的资金来源,依此逐级类推。

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按照事先确定的分红比例要求企业分配利润,减少谈判带来的行政成本,同时保证利润分配的透明度。此外,政府依法通过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行使所有者(股东)权利,国有股东与非国有股东按照“同股同权”享受分红,维护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转。因直接向国家分配利润的是集团公司,由他们根据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确定所属企业的分红水平,间接地提高了集团的控制力和资本优化配置效率。

分多少比例?

国有企业应向国家分配多高比例的利润?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澄清一种误解,即把国有企业过去十多年没有向国家分配利润,与国有企业不向国有股东分红划上等号,进而认为国家恢复国有企业分红将全面削弱国有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

根据1993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作为过渡措施,对1993年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交的办法,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投资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交的分配制度”。之后,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对1994年起新设的国有企业作出了上缴税后利润、按股分红、按资分利的规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1994年起新设企业,绝大多数由1993年以前注册的老国有企业出资或改制而来,仍享受税后利润不上交的政策,该办法并未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形成了目前集团公司不向国家上交利润的格局。但是,在这十多年间,集团公司一直在以国有股东的身份,参与其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境内外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获取了大量红利。因此,国家恢复向国有企业收取税后利润,涉及的主体是集团公司,对绝大部分企业现有的利润分配格局影响不大。

分红比例的确定,是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核心问题。这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鉴于上市公司的行为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我们认为政府在确定分红比例时,可以参照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平均水平(虽然股票股利会增加国有资本总量,但只有现金分红才能构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户数稳步增加,分红水平逐步提高。从已公布2006年利润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看,现金股利占净利润的比例约为40%,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约为50%。当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派发现金股利的能力或必要,且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红比例也有着很大差异。

第二,由于历史原因,中央一级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并不多,绝大多数是将其所属企业分拆为上市和存续两部分。优质资产或优势业务多集中于上市公司,存续企业则从事配套产业、后勤服务等业务,甚至还承担了人员安置等社会责任。因此集团内部各企业间盈利状况有较大差别,集团公司往往需要将上市公司的部分分红用于存续企业的费用补贴或资本投入。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集团公司对内部经营成果的再分配,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仍在深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大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给予肯定和支持。

第三,社会公众对不同行业分红的期望值不同。例如,要求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等资源性或垄断行业企业向国家分红的呼声,明显强于其他行业,而对于机械装备制造、农业等行业,则认为国家不仅不应分红,还应当继续加大投入。

第四,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刚刚起步,又涉及国家与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根据以往改革的经验,平稳过渡十分重要。因此,改革初期的分红比例应当考虑“低起步”,重在建立机制,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顺利运转、国家与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理顺后,再逐步向市场化的水平靠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的20%以内的分红比例,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应当按照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分不同行业设定向国家分红的比例。例如,资源性或垄断行业企业执行最高比例,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执行中等比例,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等特殊行业企业可以执行最低比例,甚至暂免分红。

同时,还应建立一种调整机制,可以适时、适度调整分红水平。例如自然灾害、国内外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发生时,可以减免集团公司向国家上交的利润。而在集团公司没有发展战略需要,或者企业发展不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战略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集团公司的上交比例。

国有资本如何“有进有退”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目的,是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规范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是要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矿产资源、高新技术研发)集中,从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即国有资本“有进有退”。

那么,如何通过分红实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呢?简而言之,就是对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降低分红比例或免收分红,继续增强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对于需要逐步退出的领域,则可以提高分红比例。此外,以企业分红为主形成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在安排支出时,可以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企业倾斜。

当然,以上围绕税后利润展开的增量调整,就其力度和效果而言,只可能是一种“微调”,旨在引导企业加大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投资,限制应当退出领域的企业继续扩大投资。而按照国务院2006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设定的目标,2010年中央企业要调整和重组至80-100户。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国家可能要更多地依靠产权转让、企业重组等针对国有资产存量的“大调”。但国家在确定国有资本应退出的领域或行业时,应当慎重研究,并注意避免产权转让、企业重组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如何兼顾企业发展

社会各界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国有企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重组,经营情况刚好转,国家就急于分红,会阻碍企业长远发展。还有人质疑政府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一收取和安排分红,不会比市场或企业自主决策更有效率,据此对这项改革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

我们认为,这类将国家实行分红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的观点,忽略了中国国有资本的特殊性。逐利是资本的一般属性,一般投资者对单个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决策时,遵循投资回报最大化的原则。主要在短期回报和长期回报之间做出抉择,是当期高比例分红,投资者再以红利投资于回报率更高的领域?还是低比例或零分红,通过未来股价上涨或更多分红实现更高回报?因国有经济在我国的特有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资本有其特殊属性。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各级政府在确定分红政策时,与一般投资者必然有所区别。即首先要遵循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在不违背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再去考虑投资回报最大化。

换言之,效率不完全是政府决定分红考虑的唯一原则。或者说,在国家这个层面,“合理配置国有资本”的内涵不仅限于追求资本回报最大化。因此,对单个企业而言,确实会出现政府的分红决策影响其长远发展的情况。比如,有些国有企业效益很好,如批发、零售和餐饮业近年来的净资产利润率保持在20%以上,比其他许多行业高得多,但是它们所处的行业不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是国有资本要逐步退出、避免与民争利的一般竞争性行业。

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对其坚决实行分红,从而削弱这类企业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扩张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实施国有产权转让,使国有资本部分或者全部从该领域退出,让私人资本、外商资本去经营。因此,个别企业在国有资本积累上受限,可以通过吸收非国有资本来解决扩张发展问题,这是实施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战略的结果,不能因此得出国家实行分红就会影响单个企业发展的结论。

如何定位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和集团公司?

据统计,全国国有企业2006年实现净利润约为6000亿元,按10%的分红比例计算,可向国家分配600亿元,这与近4万亿元规模、且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的全国财政收入相比,所占份额并不大。

但是,实行企业向国家分红,将对国有资产管理和宏观调控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确保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宗旨得以实现,避免执行过程中国有利益“变性”成为部门利益,关键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有关部门和企业正确的定位。

我们认为,较为合理的模式,是财政部门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政府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办法,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根据发展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提出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建议,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确定国有企业的分红水平,统筹安排企业分红等上交政府的国有资本收益。

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宏观调控部门,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会同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等部门,研究提出专门针对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规划,指导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从而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提供的政策依据。

国资委、烟草、教育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所监管的范围内组织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规划,考核所监管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确保集团公司及时、足额地向国库上交红利等国有资本收益,同时向财政部门提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需求。

各集团公司对本集团的国有资本享有自主经营权,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通过产权关系逐级实现税后利润分配权,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规定向国家分红;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需求,合理安排和使用获得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

对于以上模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参与国有资本收益分配、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手段,属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但其实施对象(或者说政策的着力点)却是处于微观层面的集团公司。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联结这两个不同层面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既不是国有资本的控股公司这类企业法人,又不是政府组成部门这类行政机关。主要应当依托法律法规授予的监督管理手段,加强对所管理国有企业的监督。并倚借本部门掌握的信息优势,向国家提出有利于合理配置国有资本的建议,从而使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宏观战略意图,能够在企业微观层面得以贯彻落实。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准确定位,对保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顺利运行颇为关键。

D. 公司给员工的激励股票,亏损时员工能否要求赔偿

这种干股一般都是公司内部自己约定的,并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虚拟股份,持有干股的员工,只享有分红权,没有所有权,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存在滥用股东权利侵害债权人利益、财产混同人格混同等情况下,仍然可以打破有限责任的限制,所以如果是做股权激励,刚开始都建议干股激励,达成目标有分红,考核3年或者更多以后再考虑给实股,这样保证公司的盈利,另一方面让员工跟公司价值观统一,以后一条心。

公私账目混在一起,这种情况下,这1.5个亿的负债,作为实际持股人,张三和李四就要按出资比例全额承担了,亏损”不同等于“欠债”,好吧。即使是企业欠债,只要按规定履行出资义务,股东也不用承担赔付责任。

老板分给员工干股+实股,员工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经营不善,公司的实股的股东权益会受到影响。干股就更不用说了,经营不善,还有其它突然亏损100多亿元的公司,都很少出现股东需要用个人财产为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例子。

持有干股者不会承担亏损的责任;如果公司倒闭了,公司的股东的最大损失是投资没了,而对于持有干股者来说,可以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

E. 股票只是差价吗,没有分红吗能不能把股票赚钱的渠道详细说一下!谢了!!!!!

投资股票获利方式基本为两种。
1)就是你说的差价。低买高卖来赚钱。
2)就是公司的分红。
但是我们A股的上市公司非常小气。通常很少把现金分出来。只是送股。再一除权等于啥都没分。
这种现象有其根源。
1.以前多数的上市公司都国企。国企的法人股叫国家股,也叫优先股。在分配时享受优先分配权。在市面上流通的股叫流通股,也叫普通股。分配权要次于优先股。也就是说公司赚了钱,国家能分到红,优先嘛。更具证券法,公司法。可以不把利润分给普通股。也就是广大股民。这种现象叫做同股不同权。
2.当股全分置改革改之后,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一样,都可以再市面上流通。这时所有的股票都享有了一样的权力。但是你想想,可以流通的法人股也是国家股。那些老总,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也不能拿。他们领死工资的。所以他们不会统一分红。与其把钱分给散户,还不如留着用于企业发展。(说实话,这些钱留着还能出国考察,出去吃喝,怎么可能分给股民那)
所以他们也不会分发现金红利。他们有绝对多的股份。所以股东分不分钱,在股东大会上他们说了算。股民们还是弱势群体。只能指望差价赚钱。
3.私营企业同样存在这问题。让你是私人老板,你会把一年赚的钱,分给股民吗?肯定不会,他们手上有绝对多的股权,公司经营,股东大会都是他们说了算。赚得钱他们留着,美其名说留着明年发展业务。(实际多数也是买车,买房,享乐)。这些消费反过来还能增加费用,抵消利润,减少应缴的企业所得税。

所以,综合来看,不分钱肯定比分钱好。虽然证监会有新规,一定要分现金股利。但是公司老总们骨子里是不想分的,他们会利用一切漏洞去保留他们的利润。供他们自己挥霍。

你问题问得很好,我们的股票很变态,上市公司居然常年不分红,股民们靠互相搏杀赚差价。荒唐啊。就像你花了100万,投资好朋友开的企业。企业年年赚钱,就是不分现金给你。最后你没办法,只能出去吹牛,说你朋友公司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会赚钱。希望把股票高价转让给相信这些话的傻瓜。事实证明,现金始终没分到,这样的傻瓜却多的是。
这就是中国的股票投资价值。

F. 股份制公司的分红一般都是怎么分的

分红时各个股东依照其所占公司股份的份额来决议分红的份额。

一家正规公司的分红,并不是以所获得的净赢利的多少来分的,而是根据自己公司发展的需求,从赢利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公司发展的资金,剩下的部分才拿来作为分红的。股票分红 股份公司在付出股息之后仍有盈余,将其再分派给股东的分配活动,股东分得的除股息以外的盈余部分就是红利。

关于非纯粹股份经济的协作经济安排或集体企业来说,分红是指出资入股的出资安排成员按其出资份额分配企业税后盈余中分红基金的分配活动。

普通股可以享受分红,而优先股一般不享受分红。股份公司只有在获得利润时才能分配红利。

股票分红恪守下列准则:分红的办法应在公司法或公司规章中都要有清晰的规则,分红过程有必要依照法规规章处理;公司无盈余不分红,盈余少则少分,亏损时不分,股东分红选用对等准则,分配的金额、日期等对各个股票持有者进行分红。

(6)统一企业股票有没有分红扩展阅读:

股份制企业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制企业的特征主要是:

①发行股票,作为股东入股的凭证,一方面借以取得股息,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②建立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具有风险承担责任,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收益分散化,经营风险也随之由众多的股东共同分担;

④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众多的股东都从利益上去关心企业资产的运行状况,从而使企业的重大决策趋于优化,使企业发展能够建立在利益机制的基础上。

热点内容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方式 发布:2024-11-23 14:37:01 浏览:625
三克板股票交易 发布:2024-11-23 14:26:25 浏览:636
股票指数和指标都代表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23 14:24:31 浏览:490
威海股票分析师 发布:2024-11-23 14:22:06 浏览:641
国外利率市场化后会牛市吗 发布:2024-11-23 14:22:04 浏览:927
股票2850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23 14:21:14 浏览:689
券商退市后账户的股票怎么办 发布:2024-11-23 14:10:03 浏览:869
卖出股票印花税最低交多少钱 发布:2024-11-23 14:10:00 浏览:120
贵州燃气称市盈率过高 发布:2024-11-23 13:41:02 浏览:372
印花税税款滞纳金何时开始计算 发布:2024-11-23 13:36:05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