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详情 » 美的集团股票质押目的

美的集团股票质押目的

发布时间: 2024-11-10 14:11:56

❶ 如果买入一只股票后长期持有,会不会有收益啊收益又是怎么算的

买入一只股票长期持有,是有可能获得收益的。 股票价格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变化,并不能保证股票长期持有就有收益,若股票现价高于股票成本价,那么投资者获得收益,若股票现价低于股票成本价,那么投资者产生亏损。 但是选到一支好的股票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收益。
股市必然赚钱的第一定律就是长期持有,长期持有必然赚钱。 长期持有股票,大约能获得8%左右的收益率。 这远远超过了债券,现金存款的收益率。 想获得超过8%的收益率,就靠选股,或者选时了。但是对于长期持有的个股要懂得聪明的买卖策略。第一,要选择基本面优秀的个股。长期持有的前提就是安全,所以基本面的把握非常重要:不要买业绩时亏时赢,非常不稳定的个股; 不要买股权质押,负债率非常高的个股。

拓展资料:
一、 炒股三部分
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本质上来说,炒的不是股票,而是炒一种参与的股份投资。 第一个部分就是分红,最典型的就是银行股,每年都有股息,股息大概在5%左右。例如格力、美的都是分红老大,都是给真金白银。
第二个部分就是长期股票溢价,这种溢价是取决于整个股价的上涨和回报,这种溢价产生的过程是企业长期发展给社会、股东所带来的回报,甚至需要得到很多投资者、投资基金的认同才可以。像茅台的话,它可能分红比例来说没有那么稳定又多,但是可以看它市值的增长,这个过程的收益回报就来自于股票溢价。
第三个就是炒股票的差价,跟别人之间的差就来自比如信息差,别人先一步知道某个消息,这个股价可能就会有一个短线的差价。
二、 股票收益方式
股票收益计算方式一般由交易平台算好,直接将收益打入账户。股票一般公式表现为:股票收益=股票售价+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股票买入价格+买卖双向佣金+持有期间获得股票股利买价)。
1)持有期间获得现金股利就是说,股民在持有股票期间,上市公司进行的直接现金分红所得到的收益;
2)持有期间获得股票股利买价就是说,股民在持有股票期间上市公司进行的股权分红

❷ 今年炒股亏惨了。我想问一下,如果大小投资者都不购买股票,股价持续下跌,那这些上市公司会有什么影响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❸ 股票跌了上市公司会着急吗

不着急。3千多家上市公司,至少造就3千多个大富豪,钱捞够了,企业好不好,看心情,看素质。大涨时大股东已减持套现。大跌时,如果公司有盈利预期,那么大股东又可以抄底,配合消息,反弹割韭菜。业绩不好,可以大肆造假,顶格处罚60万,谁怕谁。振荡时,将股权质押,把钱贷出来潇洒,跌破质押线强行平仓,也不损大股东分毫。带帽ST,还能炒壳。掏空上市公司后,还能把优质资产剥离打包,成立新公司,谋划上市。

股价下跌,蚂迟丛上市公司会着急吗?

那得看怎么个跌法,如果跌到1元以下起不来,那肯定着急,因为会被退市,但上市公司急的不是股东利益,急的是自己不闷樱能愉快的套现了。

另外一种是,上市公司内部主要负责人,高管自己买了自己公司的股票,遇到大幅下跌,那肯定着急,利润少了啊,谁不希望多赚钱?

除此以外,股价下跌不会让上市公司着急,只要不关乎上市公司自己利益,股价跌99.9%,上市公司也不会着急。

真正对自己公司股价着急的上市公司绝对不会超过0.01%,自己股价下跌了,总想尽合法方式让自己家的股票涨上去,这样的公司基本拿着"天眼"也难查找到……

这个就要分几种情况来说了:

一、对于一家正常运营良好的公司来说,股价短时间下跌是对他们没影响的,他们也没必要为这个着急,因为对于一家公司的经营者来说,营收、利润和市场占有率才是最重要的,正常来说,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得很好甚至有所增长的话,公司的股价也不会跌到哪去的,都属于正常范围;

二、如果公司的运营没有出问题,但股价长时间下跌的话,这个时候公司就要开始注意了,因为股价长时间下跌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质疑,对公司会产生影响,公司股价长时间不正常下跌一般来说可能是有人在做空,或者市场出现极端情绪,这时候他们一般会发布公告或者回购股票,给投资者信心。

三、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会将股权质押,比如说申通快递的老板就将股权全部质押了,这时候股价一直下跌的话,就极有可能到达他的平仓线,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他就直接失去这家公司的控制权,所以这时候他要么四处找钱增加押金,要么就想办法将股价拉起来了。

四、因经营不善引起的股价下跌,这种是最无解的,公司着急也没办法,因为市场就是这样。

美股股价下跌公司会很着急,那是因为美股公司要对每一个投资者负责,一个搞不好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但A股不一样,一是制度并没有那么健全,二是韭菜们也没那个觉悟,所以就随便了。

到美国上市的公司是为了融资并发展,在国内上市的公司主要是融资和套现,两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美国股市 历史 更久,规则完善,漏洞很小,既有对违法违规者的严厉惩罚,又有成熟有效的做空机制。除此之外,退市也毫不手软,每年上市公司数量与退市数量基本相当,确保了优胜劣汰,新陈代谢。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美国上市,如果没有业绩支撑,做不到规模增长,就容易被做空机构盯上,股价被打压。如果撑不住,最终就要退市。


能选择美国股市上市的公司,往往是想认真经营的公司,自然会对股价更看重,股价下跌时会努力稳定股价,回购股票和发布相关数据,及时采取行动。


至于国内股市下跌,一方面上市公司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另一方面不管再怎么跌,由于原始股极低的成本,只要能套现的时候一定不会手软,始终是赚钱的。


国内上市公司良莠不齐,财务造假经常出现,违法违规成本极低,退市周期漫长,即便退市也没有什么损失。


就以中石油为例,当年48元,如今跌到4.4元,它着急了吗?回购股票了吗?没有。发行价算什么东西,无非是一个价值严重高估的价格罢了,跌破了也不亏。


钱圈到了手里,已经落袋为安,控股权牢牢掌控在手里,股价是多少,无所谓。等到快有利好消息发布时,还可以跟机构合作一把,炒作炒作股价,再收割一波股民。


规则不完善,股市终究是韭菜地。

不着急,上市公司在减持前,工具箱里有许多利好消息,经股评人士一吹,大股东因风吹火稍上拉,该股由跌转上升。散户冲进去,又由涨转为下跌坑。

A股市场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已经成为常态旦轮,股价下跌上市公司一点都不着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点:上市公司已经募资

上市公司在上市之时已经募资了一笔钱,而这些钱已经在上市公司的口袋了,钱都进了上市公司口袋,股价跌跟上市公司似乎关系不大。

原因非常简单,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只是数字而已,一个数字的涨跌跟上市公司确实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股价在1元以上运行,保证公司不退市,股价任何二级市场怎么玩,上市公司都不着急。

第二点:大股东已经套现

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当中,大部分公司上市都是为了套现,募资套现,减持套现,抵押套现等等。

只要公司上市了,只要股价涨了,可以趁机高位套现;股价跌了,同样可以逢低套现,所以股价涨跌他们都可以套现。

因为大股东持有的是一级市场股价,持仓成本太低了,很多大股东的持仓价格是负数,股价怎么跌都是赚钱的,所以股价跌怎么跌他们都是赚钱的,肯定不会着急。

第三点:股价由二级市场决定

当公司上市之后发行的股票,而公司的股价将会由二级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决定股价的涨跌,上市公司一般也无权干涉二级市场的股价。

股价是在二级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涨跌的,并非由上市公司来决定股价,所以当二级市场环境不好,股价出现下跌,上市公司即使着急也没用,无法改变二级市场股价的涨跌。

既然股价由二级市场多方面来决定,上市公司肯定没有必要为股价着急上火了,股价的高点由市场决定,上市公司干脆顺其自然,着急上火也没用。

举例子

咱们大A股的中石油,世界500强企业,赚钱能力非常强的企业,如此优质的一家企业,自从2007年11月以48.60元开盘,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本周五收盘4.42元。

中石油股价自从上市以来,股价一路下跌,股价新低不断,上市公司着急了吗?中石油从来没有因为股价下跌而着急。

所以以中石油为代表,足以说明在A股市场股价下跌不会让上市公司着急,上市公司不着急主要是已经募资和套现了,上市公司当然不会着急的。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希望股价下跌,不然怎么会有市值管理的说法。

上市公司为什么不希望股价下跌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股价下跌影响市值。 在以大市值为美的时代里,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公司能被市值认知、接受,市值越大某种程度上和公司实力挂钩,影响市值最直接的就是股价的变动了,股价越高,市值越高,股价越低,市值越低。

2、股价高低直接体现管理层的经营水平。 没有哪个公司愿意越做越小,股价越低,市值越低就意味着公司越小,体现在市场认知里就是管理没水平。这谁受得了?

3、市值影响公司的融资能力。 市值越大,从市场上能更容易融到更便宜更多的资金,股价下跌了对公司的融资能力带来极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使公司需要补充抵押、质押情况、银行抽贷断贷等情况,从而导致资金断裂、破产重组等严重后果。

目前A股确实有不少公司长期下跌,不是上市公司不着急,是他们着急也没用。 有些根本是奔着上市就是终点来的,解禁拿到钱了就不管不问;有些是能力不够、市场变化导致公司经营每况愈下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大多数情况下,股价下跌对上市公司都是有害无益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会请专门的机构对公司做市值管理,就是为了使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

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上市目的只是圈钱暴富,这个目的在这个充满坑蒙欺骗而且成本极低市场里太容易了,一旦基本目的达到公司经营好坏其实也无所谓,费力搞好一个公司太辛苦了,还不如再整个公司上市来的简单快捷,或者抱个壳子待价而沽,又能大发一笔,二级市场再操作一下,噢MY god!不要太爽!所以我们看到多少公司其实只是圈钱减持、再圈再减反正报表随便做,公告随心发,被谴责被警告甚至罚几十万都是可以忽略的。所以诚信在这里很无用,股价事实上也是随便操纵。但现在随着监管力度加大,伪劣公司生存难度开始加大,所以越来越多公司爆雷越来越多公司股价一泄千里,股价下跌将是大部分公司的长期趋势,因为本质上就是烂掉的东西,急?没必要因为早已盆满钵满了。

我觉得,上市公司是否着急,取决于究竟是国企还是民营。

如果是国企上市公司的话,大概率是不大着急的 。因为国企的高管通常没有公司股份,也不会搞股权质押之类的,公司股价的涨跌,对其职位的升迁影响不大。同时,他们通常也不担心退市风险,因为就算业绩亏损,濒临退市,也能获得各项补贴,借助“非经常性损益”来躲过一劫。

而 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他们通常是在意自家公司股价涨跌的 。因为他们的大股东和高管,通常同时也是创始人及其亲友,是持有的自家公司股份,是可以择机减持变现的,股价涨跌,直接关系到他们财富的多寡。同时,此前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热衷于股权质押融资,如果股价跌幅过大的话,他们是有可能穿仓的,所以在临近平仓线时,他们通常会设法向市场释放一些利好消息。

只要持股该股票份额的人就会着急,例如董事长持股公司股票,一般大股东都会质押在银行进行资金流,所以当股票下跌至跌破质押成本,就需要补仓资金,所以股价下跌对公司影响还是有的。

❹ [高分求案例]高分求一个MBO的案例

根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共有1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MBO。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企业MBO的实施状况。
国内上市公司MBO实施特点.
表1 国内上市公司MBO实施状况.
公司名称 交易类型 交易价格(元/股) 与净资产比较 实施方式.
大众科创 母公司国有股,连环控股 跨年度多次转让,多种价格 基本相等,有部分溢价 由持股会通过壳公司 .
大众交通 集体制母公司改造 不详 不详 持股会 .
杉杉股份 法人股 2.95 77.43% 壳公司 .
粤美的 法人股 3.28 95.07% 壳公司 .
深方大 母公司国有股 3.08 89.28% 壳公司 .
宇通客车 改造母公司 不详 不详 壳公司和个人 .
强生控股 改造母公司 不详 不详 个人的持股会 .
TCL通讯 国有股 多种价格 相等(有部分政府优惠政策) 壳公司 .
洞庭水殖 国有股和部分法人股 5.75 100% 壳公司 .
胜利股份 改造母体 2.27 100% 壳公司 .
永鼎光缆 法人股 不详 不详 壳公司 .
佛塑股份 国有母公司改造 2.96 92.79% 壳公司 .
鄂尔多斯 法人股 不详 不详(有部分政府优惠政策) 壳公司 .
ST甬富邦 集体制母公司改造 1.6 181.82% 壳公司 .
红豆股份 不详 不详 不详 壳公司 .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2002年12月25日.
由表1可以看出,国内上市公司在实施MBO时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从交易类型来看,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是以公众流通股作为交易标的的,而是纷纷选择了国有股、法人股等非公众流通股。同时部分公司采取了改造母公司的形式。流通股之所以不被管理层作为收购标的,是因为流通股持有者较为分散,价格较高。如果将流通股作为收购标的,虽然在定价方面可更多地参照市场价格,但却极大地提高了MBO收购成本与收购难度。同时,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国有(法人)股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得收购的整体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一些上市公司甚至采取了更间接的方式,通过母公司间接控股上市公司,或连环控股,以达到实质上的收购目的,减少审批方面的行政风险。
第二,在交易价格方面,基本上是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并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基准参考价,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折让。折让的幅度从70%到95%不等,主要依据净资产状况而定,部分公司的转让价格则是与净资产相等,个别公司甚至还远远高于净资产。
第三,在实施方式上,大部分采取了由管理层相关人员发起成立一家壳公司,再通过壳公司实施收购行为。个别公司采取了通过持股会实施收购行为,或由个人直接参与收购。
第四,从收购的实际主体来看一般都是企业的开拓者,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结合这些公司的MBO交易价格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内MBO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意义,那就是对企业元老贡献的承认以及国家与企业管理者在利益方面的重新分配。
实施MBO的上市公司行为特征与财务状况变动.
1.实施MBO上市公司背景。从资产规模特别是股本规模来看,这些上市公司均属中小型企业。就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所占比重高低不等。在15家样本公司中,超过50%的有7家。流通股所占比重最高比例者达到了68.55%,比重最低者仅只有14.17%。
从所属行业来看,以传统行业为主。其中从事交通运输的有4家,其他较为集中的产业还有化工、服装、农业等。虽然其中两家公司所从事的通讯产业为高科技产业,但具体分析其生产的产品,其高科技含量并不重。由这些企业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MBO对于重振传统产业、挖掘成熟产业的成长潜力可能具有某种意义。
2.实施MBO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变动。我们列示了国际金融学界研究MBO行为普遍使用的现金流指标。由1999年到2001年的现金流的平均状况来看,2001年的现金流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较之国内上市公司现金流整体状况要好得多。
3.实施MBO上市公司资产状况变动。我们选取每股净资产与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来考察实施MBO的上市公司其资产变动状况。之所以选取每股净资产是因为其与MBO交易价格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资产负债率的变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BO对于公司负债状况的影响。由表4的数据可知实施MBO的公司其净资产水平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就资产负债率而言,实施MBO的上市公司其资产负债率相对都比较低,且年度变化不明显,这一方面显示出上市公司充足的现金流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上市公司在进行MBO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
表2 实施MBO上市公司基本状况 .
公司名称 总股本(万股) 流通股所占比重% 所属行业 .
大众科创 54618 59.73 交通运输 .
大众交通 59870 23.77 交通运输 .
杉杉股份 41085 55.49 服装 .
粤美的 48489 59.88 家电 .
深方大 29640 14.47 建材 .
宇通客车 13672 68.55 汽车 .
强生控股 30903 53.51 交通运输 .
TCL通讯 18810 43.28 通讯 .
洞庭水殖 7300 54.79 农业 .
胜利股份 23958 60.18 化工 .
永鼎光缆 27211 35S3 通讯 .
佛塑股份 37345 25.43 化工 .
鄂尔多斯 51600 15.50 农业 .
ST甬富邦 9288 28.83 交通运输 .
红豆股份 17952 27.85 服装 .
平均值 31449 47.18 .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相关业绩报告,下同。
表3 实施MBO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元).
公司名称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大众科创 0.67 0.1454 0.2633 .
大众交通 1.33 0.64 0.44 .
杉杉股份 0.72 O.239 0.515 .
粤美的 1.69 O.77 0.13 .
深方大 0.484 0.107 0.124 .
宇通客车 O.72 O.1965 0.153 .
强生控股 O.89 O.89 O.94 .
TCL通讯 2.17 -0.04 -O.397 .
洞庭水殖 -0.02 O.052 O.25 .
胜利股份 0.32 -O06 -0.20 .
永鼎光缆 0.02 0.03 0.08 .
佛塑股份 0.581 -O.33 -O.16 .
鄂尔多斯 0.09 -0.59 1.O7 .
ST甬富邦 0.09 0.04 O.05 .
红豆股份 O.38 O.40 0.10 .
平均值 O.6756 O.1659 0.2238 .
市场平均 O.2385 0.2258 O.1403 .
表4 MBO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动 单位:元.
股票简称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
深方大A 3.34 3.45 3.47 .
胜利股份 1.69 2.41 2.24 .
粤美的A 38l 4.07 4.31 .
TCL通讯 228 1.33 1.494 .
儒塑股份 O 2.97 3.184 .
宇通客车 5.63 6.35 6.243 .
永鼎光缆 2.517 2.68 2.9 .
洞庭水殖 O 5.55 5.74 .
鄂尔多斯 O 3.58 5.67 .
红豆股份 1.07 2.99 3.23 .
大众交通 3.3 3.38 3.55 .
大众科创 2.37 2.44 2.44 .
强生控股 2.61 3.03 3.03 .
ST甬富邦 1.61 O.88 O.85 .
杉杉股份 3.12 3.53 4.65 .
平均 2.2231 3.3093 3.5334 .
市场平均 2.1473 2.6713 2.687 .
MBO公司平均/市场平均 1.03 1.23 131 .
表5 MBO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动状况%.
股票简称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深方大A 24.4795 19.345 10.5551 .
胜利股份 45.5242 36.8182 46.3414 .
粤美的A 66.0066 67.1765 56.2602 .
TCL通讯 71.1052 54.0422 34.79 .
佛塑股份 42.6023 45.2458 65.2268 .
宇通客车 39.2004 39.1053 35.1484 .
永鼎光缆 46.9217 32.7518 29.556 .
洞庭水殖 27.3791 15.4157 56.4382 .
鄂尔多斯 20.2437 48.2215 31.4436 .
红豆股份 24.2955 25.0666 51.1383 .
大众交通 50.9711 49.6337 40.6366 .
大众科创 48.6372 33.3744 33.0998 .
强生控股 40.7511 35.7578 37.1799 .
ST甬富邦 70.1972 65.1948 48.892 .
杉杉股份 20.6237 27.7923 39.5555 .
平均 42.5959 39.6628 41.0841 .
市场平均 50.1154 45.349 45.9103 .
4.分红派现变动状况。上市公司在实施MBO之后,受管理层利益驱动的影响,一般具有高派现的趋向。但表6的统计数据却没有得出类似的结论。自1999年以来,在15家样本公司中,只有粤美的与宇通客车的分红派现比例较高。其中粤美的的累计派现为每10股派现7.8元,宇通客车累计派现为每10股派现12元,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其他13家样本公司的分红并不高。
表6 实施MBO公司1999-2001年分红派息情况 单位:元/10股.
股票简称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
深方大A 1 1.2 O .
胜利股份 0 O 0.5 .
粤美的A 2 3 2.8 .
TCL通讯 0 O O .
佛塑股份 1.8 1.6 .
宇通客车 6 6 O .
永鼎光缆 1.37 1 O .
洞庭水殖 0.5 1 .
鄂尔多斯 3.9 3.6 2.1 .
红豆股份 .
大众交通 2.6 2.5 2.2 .
大众科创 2.1 2 1.5 .
强生控股 O 1 0 .
ST甬富邦 0 0 0 .
杉杉股份 2 1 O .
平均 1.6621 1.7071 O.7167 .
市场平均 O.6498 0.8307 O.5139 .
案例分析.
粤美的.
2000年4月,由粤美的工会、公司管理层领导何享健等22名股东出资成立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36.87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何享健,何享健持有美托投资有限公司25%的股份。2000年5月,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法人股转让协议,受让其所持部分粤美的法人股3518.4万股,占粤美的总股本的 7.26%,受让价格为人民币2.95元/股,成为粤美的第三大法人股东。2000年12月,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又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受让了粤美的法人股7243.0331万股,占粤美的总股本的14.94%,受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00元。股份受让后,美托投资有限公司共持有粤美的法人股10761.4331万股,占其股本总额的22.19%,成为粤美的第一大法人股东。管理层收购股份所需款项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以分期付款方式解决,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并以美的股权质押。在美的实现MBO之后,管理层又面向社会招聘独立董事和高级顾问,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深方大.
2001年6月,深圳方大第一大股东方大经发将其所持4890万股(占总股本的16.498%)法人股转让给深圳市邦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邦林)。转让价格为3.28元/股,总金额约为1.6亿元。 2001年6月和9月,方大经发分两次又将1110万股(占总股本 3.745%)、4711.2万股(占总股本 15.895%)深圳方大法人股转让给深圳邦林和深圳市时利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时利和),转让价格分别为3.55元/股、3.08元/股,转让总金额约为1.85亿元。这样,邦林公司最终受让6000万股,时利和公司最终受让4711.2万股。邦林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熊建明持有其85%的股权;而时利和公司则由方大其他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出资1978万元成立。通过股权收购,方大管理层同时拥有了公司股东地位。
深方大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3月的深圳方大建材有限公司,原股东为方大经发公司和熊建明,后经股份制改组后股东为方大经发公司、集康公司、粤海公司、铜鼓公司及大冲公司。而持有 8.56%股份的香港集康国际有限公司则是由熊建明持有98%的股份。方大的建立和发展,同样与公司董事长熊建明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方大近期的股权转让实际上是完成了以熊建明为代表的管理层作为方大大股东地位的回归。熊建明作为深圳方大的法人代表,以技术入股形式早已获得深圳方大8.4%的股份,同时在邦林公司持股85%,其在深圳方大的持股已达25.6%,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
宇通客车.
宇通客车是在原郑州客车厂的基础上经定向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其客车产量列全国同行业第二,仅次于扬州客车制造总厂。现任宇通客车董事长路法尧,原任公司总经理,从1958年开始在原郑州客车厂工作。1993年“宇通客车”改组为股份公司后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公司总经理汤玉祥,1981年调入郑州客车厂,1993年在股份公司任董事、副总经理,1996年任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2001年3月,包括汤玉祥等管理层在内的宇通客车21名职工以自然人身份成立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宇通创业”),公司注册资本12053.8万元,法人代表为宇通客车总经理汤玉祥。2001年5月,宇通集团将所持“宇通创业”的2000万股股份转让给汤玉祥。汤玉祥成为“字通创业”的第一大股东。6月21日,“宇通创业”受让郑州国资局所持有的字通集团的89.8%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宇通客车211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5.44%,成为公司新的第一大股东。
上述三个案例的共同点在于管理层都是通过在公司外部成立公司的方式间接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层主要人员在公司的发展历史上都有卓越贡献。
结论与建议.
MBO不仅是对传统企业理论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创新。国外大量的实践证明,MBO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面临国内经济管理体制与产权形式的急剧变革,MBO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与手段。我们应更多地研究国外通过 MBO进行经济民营化的成功经验,用于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产权组织形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
当然,任何产权变革与企业组织形式都有其适应的条件与环境,MBO也不例外。无论是站在研究的角度还是基于实践者的身份,我们不应对 MBO过多地指责与排斥,同时也不能盲目地乐观,认为MBO可以解决国内相关企业面临的所有现实问题,对MBO采取一哄而上的方式。任何制度和工具的应用都是有前提条件的,MBO也不例外。对于国内上市公司而言,MBO比较适合于具有管理效率空间和管理效率弹性、现金流充沛以及资产负债率水平低的企业。
如何合理地定价,是MBO面临的一个主要技术障碍。我们认为MBO定价应遵循几条原则。第一,应动态地评价公司价值。净资产只是反映公司当前的资产状况,而不能说明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与可能回报,因此,将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是不合适的。第二,应充分考虑公司资产的变现能力。仍以净资产为例,它只是公司资产规模的一个量化,但并不反映资产质量的高低与资产结构状况。而公司在完成MBO后往往伴随着资产的重组行为,那么资产的可变现能力也应作为评估的一个参数。第三,动态来看,公司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其所带来的总回报是不同的。在运用各种估值工具进行估价时应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及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估值工具与模型,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参数的调整。
至于MBO之后如何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则需要在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两方面进行着手。从公司治理来看,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初衷在于平衡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利益。但在现有的模式下独立董事是否能够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则尚有疑问。特别是在实施MBO的公司中,由于大股东与管理层的身份合二为一,更需要在制度方面改进现有的独立董事提名办法,进一步强化独立董事在公司决策中的地位。就外部监管而言,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对已实施或正在实施MBO的公司建立专门的档案与追踪制度,研究其行为的合理性,并针对各种异常行为制定有效的约束措施。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MBO在我国仍处于个别案例的试验与推广初期,仍存在着诸多的技术障碍。在这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MBO的实施势必遇到各种现实与观念的阻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应本着创新的精神探讨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以最终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改革与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❺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

关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

引导语: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尝试起始于1999年,粤美的管理层通过受让法人股,成功收购上市公司。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关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早期发展

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开始增多,随着2002年《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管理层收购成为一大热点,被作为经理层激励、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引起各方的关注。

一方面,实施MBO是实现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一剂良药;同时也是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集体企业产权界定模糊问题、实现企业所有权向真正的所有者回归的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不少人对MBO的实施动机、定价标准、融资方式等诸多问题提出种种质疑,认为在相关法规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的情况下,MBO隐患太多,极有可能产生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等种种弊端。2003年3月,财政部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函,建议暂停对MBO的审批。同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涉及国有股权转让的管理层收购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由此,如火如荼的MBO浪潮开始走向低潮。

二、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典型模式

(一)关联股东共同收购

关联股东共同收购最典型的案例及美的(美的集团,SZ000333)的管理层收购。参与美的管理层收购的两家公司开联和美托,具有关联关系,前者的主要股东是董事长的儿子何剑锋,后者则是董事长何享健本人。由于2001年中国证监会还没有对收购中“一致行动人”作出规定,两个公司通过分别收购美的的部分股份,顺利获得了控制权。同时,也顺利规避了“要约收购”的义务。

这种模式还可能出现一些不同情况,例如管理层分别成立两家公司共同收购,典型的如深方大(方大集团,SZ000055)的管理层收购,由于目前《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比较模糊,管理层在实施收购、获得控

股权的同时回避“要约收购”义务。

随着《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于一致行动人的界定逐步完善,美的模式已不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二)间接收购

上市公司国有股股权转让必须经过财政部审批,程序较为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而未上市的国有资产转让相对来说则要容易一些。因此,通过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实施间接收购,是管理层收购的一种重要途径,比较典型的有鄂尔多斯(鄂尔多斯,SH600295)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和职工共同出资成立的东民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鄂尔多斯的第一大股东鄂尔多斯集团,间接成为鄂尔多斯的控股股东。同样的案例还有宇通客车(宇通客车,SH600066)、宁波富邦(宁波富邦,SH600768)等。

2010年以来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并不多,包括2012年的大连国际(SZ000881)、2014年的山东如意(SZ002195)和2016年的东贝B股(SH900956),上述案例无一例外均采取了间接收购的模式。

(三)形式上无关联的法人联合收购

在管理层暂时无力实施获得绝对控股权的收购时,还可能利用一家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法人共同参与管理层收购,从而获得相对较高的控股地位,宇通客车(宇通客车,SH600066)的管理层收购就是一例。2002年6月,郑州市国资局将上市公司宇通客车的大股东宇通集团的89.8%的股份转让给管理层出资成立的上海宇通,10.2%的股份转让给河南建业公司。上海宇通利用对宇通集团的控股,联合河南建业成功收购了上市公司宇通客车。宁波富邦(宁波富邦,SH600768)的管理层收购也属于这种模式,两个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公司宁波富邦、上海城开联合收购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43.7%的股份,由于这两家公司没有形式上的关联关系,并不构成关联交易,可以避免要约收购。同时,这种模式的管理层收购还可以再管理层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借助另一家形式上无关联的法人,成功实施收购,其实质是管理层利用外部权益资本融资。

(四)参与发起,逐步收购

深方大(方大集团,SZ000055)、洞庭水殖(大湖股份,SH600257)的管理层收购颇具特色,在公司上市之初,管理层就通过成立另一家“壳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发起设立,由于资金较少,参股份额有限,并不是公司控股股东。在以后的经营中,管理层通过“壳公司”的资本运作,增加在上市公司股份,逐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深方大1995年成立之初,董事长熊建明就通过个人持股98%,在香港成立集康公司,参与深方大的发起设立,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在2001年又个人持股85%成立邦林公司,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成立的时利和公司共同收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全部股份,实施了管理层收购。以权益计,熊健明个人对深方大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上,成为实际控股股东。在洞庭水殖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发起成立的泓鑫公司从一开始就参与上市公司的发起设立,并持有股份12.84%。2002年9月,泓鑫公司进一步收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17.07%股份,合计持有上市公司29.91%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五)收购非控股法人股东股份,实现间接收购

上市公司管理层欲实施管理层收购,但是公司控股股东又不愿意出让股份,此时,管理层通过收购其他法人股东股份的方式,实施间接收购。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西方国家流行的“敌意收购”,但由于收购者作为目标公司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又不同于“敌意收购”。目前,佛塑股份、特变电工的管理层收购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佛塑股份(佛塑科技,SZ000973)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成立的富硕公司通过受让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特变电工(特变电工,SH600089)的管理层分别收购第一、五、八大股东4.93%、4.93%、1.59%股份,共持有上市公司11.46%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早期的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层收购虽然并不彻底,管理层并没有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管理者的身份已经发生重要改变,由纯粹的“管理者”变成了“重要股东”,从而改变了公司原有的治理结构,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收购非控股法人股东股份进行间接收购在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案例,在这两个案例中,管理层均获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2014年的山东如意(SZ002195)管理层收购案例,公司董事长控制的如意科技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毛纺集团24.46%的股份,通过收购中亿集团持有的毛纺集团27.55%的股份,合计持有毛

纺集团52.01%股份,超过了东方资产持有的毛纺集团31.86%的股权比例,成为毛纺集团的控股股东并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16年的东贝B股(SH900956)管理层收购案例中,公司管理层控制的冷机实业原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东贝集团9.26%的股份,通过收购洛克电气持有的东贝集团39.14%的股权,冷机实业将合计持有东贝集团48.41%的股权,并通过与持有东贝集团5.51%股份的埃博科技签署《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合计控制东贝集团53.92%股权,超过东方资产的43.81%的持股比例,成为东贝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三、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

(一)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情况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特征

1、从公开披露信息看,早期管理层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管理层自筹资金 从交易情况看,早期的管理层为收购成立的新公司注册资本都比较高,其中,洞庭水殖、特变电工、胜利股份、鄂尔多斯、宇通客车等5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高于收购所需资金。并且,管理层在这些收购平台公司中所占权益比例高,只有洞庭水殖的受让方有20%权益属于外来机构投资者融资。由于这些收购平台公司都是新成立,注册资本较好地反应了内部现金流,据此可以判断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管理层自筹。

2、个人融资是管理层收购资金的重要来源

然而,管理层用于成立平台公司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个人融资。中国管理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合理的推测是管理层收购的资金大量来源于个人借款,例如向亲朋好友借款,用个人资产向银行作抵押贷款、以个人信誉向其他企业融资等,个人融资成为管理层收购资金的重要来源。佛塑股份再管理层收购的公告中,明确披露了所需资金由管理层自行通过借款、贷款解决。

3、外部权益资本较少参与管理层收购

在典型的管理层收购中,收购资金除了依靠大量的借贷以外,还可以通过吸收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等权益资本形式,共同参与管理层收购。在上述案例中,只有较少案例利用了外部机构投资者的权益资本,其他收购活动全部依靠管理层自筹资金入股解决。

4、股权质押成为管理层收购再融资的重要手段

在已经完成管理层收购后,一些注册资本低于收购资金的受让人都进行了股权质押融资,如美的集团、方大集团和最新的东贝B股案例。先通过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借款进行管理层收购,收购完成后再进行股权质押将上述借款还清,虽然本质上是一种“以新债还旧债”的行为,但是能够让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多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5、分期付款具有卖方融资的性质

分期付款作为一种融资技巧,被应用到管理层收购中。如佛塑股份管理层收购中,收购平台富硕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收购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与原第二大股东协商,在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支付首期转让款,恰好略等于富硕公司的注册资本,而承诺在股权过户时支付余款13,764万元,另外在一年内付清剩余的16,457.198万元。通过分期付款,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富硕公司得到了卖方16,457.198万元的1年期融资。

四、近年来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相关案例

(一)2012年大连国际MBO

1、收购的基本情况

本次管理层收购的收购方为大连翰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翰博投资”),是大连国际董监高为主出资组建的有限公司,管理层合计持有翰博投资61.60%股权。本次收购为翰博投资受让亿达投资持有的国合集团30%股权,转让后,翰博投资持有国合集团53%的股权,并通过国合集团间接持有大连过18.38%股权。

本次收购前上市公司的控制关系结构图为:

本次收购完成后控制权关系结构图为:

2、股权转让协议的主要内容

转让协议当事人:亿达投资(出让方)和翰博投资(受让方);

协议签署日期:2012年8月21日;

转让的股权及比例:亿达投资持有的国合集团30%股权;

股权转让的价款:人民币17,000万元;

付款安排:翰博投资在股权转让协议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亿达投资支付80%的股权转让价款(即人民币13,600万元);并在股权过户登记变更完成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20%的股权转让价款(即人民币3,400万元);

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股权转让协议经大连国际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3、收购资金来源

上述收购资金来源于翰博投资的自有资金1,500万元、股东借款3,500万元及银行贷款12,000万元。根据翰博投资与中国农业银行大连软东支行签订的贷款意向书,中国农业银行大连软东支行将为翰博投资提供12,000万元的信贷资金用于本次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翰博投资各股东承诺,如出现上述资金不足以支付本次股权转让全部价款的情形,各股东将按出资比例向翰博投资提供剩余股权转让款。翰博投资声明,本次受让国合集团30%股权所需资金未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大连国际,也没有与大连国际进行资产置换或者其他交易获取资金。

4、本次收购的定价

本次收购中,翰博投资以17,000万元收购了亿达投资持有的国合集团30%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翰博投资将持有国合集团53%的股权,其通过国合集团间接持有了大连国际56,772,782份股权,占大连国际股本总额的18.38%。

本次收购价格是以评估机构出具的《大连翰博投资有限公司拟收购中国大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元正评报字[2012]第086号)为基础确定的。根据该评估报告,截至2011年12月31日,国合集团30%股权的价值为18,242.62万元。根据交易双方意愿,经协商,翰博投资和亿达投资以评估价值为基础进行了友好协商,最终确定本次收购价格为17,000万元。

元正评估在对国合集团股权价值进行评估时,评估假设及评估方法合理,评估结果真实反映了国合集团股权的价值,不存在明显低估情况。其中对国合集团

拥有的大连国际股权的评估值为48,881.29万元,该评估值与大连国际评估报告中上市公司全部股东权益评估值的18.38%一致,且略高于该部分股权按照2011年12月30日和2012年7月13日收盘价计算的价值。如以该评估值作为大连国际股票市值,则相对于大连国际2011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市盈率为17.22倍,与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市盈率17.54接近,因此该评估值不存在明显低估大连国际股权价值的问题。


;

❻ 回购价是什么意思

报价回购是指证券公司提供债券作为质物,并以根据标准券折算率计算出的标准券总额为融资额度,向在该证券公司指定交易的客户以公司报价、客户接受报价的方式融入资金,客户于回购到期时收回融出资金并获得相应收益的债券质押式回购产品。
准入条件:客户账户为实名制合法开户,开户资料真实完整,开户时间一定期限(如六个月)以上。客户须在我公司办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定交易。客户账户资产来源合法合规,并且没有设立任何抵押或担保。在以往交易中未频繁参与权证等高风险业务。参加报价回购交易的投资者应与公司签订《客户协议》。提交审核时,客户在公司托管资产和账户保证金余额合计在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资信状况 良好,无违规记录 。公司规定的其他必要条件。
拓展资料:
一方面管理层支持,另一方面市场处于相对低位,今年发布回购计划的A股公司明显增多,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对相关公司股价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中泰证券政策专题组负责人杨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2019年回购和重要股东增持的案例激增。截至2019年5月7日,今年以来有478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购交易金额合计为近579亿元;重要股东增持392家公司股份,增持金额达176,18亿元。
17家公司
进入回购5亿元俱乐部
在上述478家回购公司中有159家公司回购金额超1亿元,其中美的集团、陕西煤业、招商蛇口、苏宁易购等17家公司区间已回购金额均超过5亿元。
对于推动回购的原因,美的集团董秘江鹏称,此次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此次回购将不会对美的集团的每股净资产有太大影响。
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美的集团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了17584338股,占公司截至2019年4月30日总股本的0,2663%,最高成交价为54,9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5,62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855786862,34元(不含交易费用)。
“陕西煤业敢大手笔回购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业绩稳定性好,在煤价同比走弱、成本存在压力的情况下,行业一季报整体同比增长7%,超出市场预期,显示煤炭企业有较强的业绩平滑能力。”中信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公告显示,2019年3月26日,陕西煤业完成回购,已实际回购公司股份305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5%,回购最高价格9,38元/股,回购最低价格7,22元/股,回购均价8,207元/股,使用资金总额2503129761,16元。
与此同时,目前有41家公司公告回购但未出现回购。比如,环迅电子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公司尚未开始回购公司股份,公司将根据回购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❼ 债券投资者,要如何解读上市公司的“回购”信号

❽ 美的电器这支股票怎么样呀,我是三十三元进的,不会被套牢吧,什么时候能逃出来呀

到2010年,美的要把市值做到1000亿,长期走牛。送你一篇分析美的文章,仔细读,看完你就不会被33买的而急着逃了,波段操作吧。。

何享健操盘美的白电市值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5:36 《新财富》
作者: 孔鹏
美的电器( 30.40,-0.32,-1.04%)的转变,反映出中国家族控股企业的创富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股改前,由于制度原因,何享健家族无法获得对上市公司合法而稳定的控制权,因此,选择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且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淡化上市公司在集团内的地位。
2005年中期开始的股改为何享健家族取得对上市公司的合法控制地位提供了契机,从而使其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紧密挂钩,并进而推动了美的电器市值管理策略的实施。数据显示,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 34.90,0.00,0.00%)和青岛海尔( 16.00,0.15,0.95%)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青岛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电器的13.23倍远为逊色;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其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
研究发现,由于短期市值管理目标不尽合理,可能会给美的电器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在管理层主要为职业经理人、股权激励丰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较高的短期市值目标,管理层很可能会实施风险性较高、可持续性不强的营销策略,不利于美的电器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还增加了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在白电市场竞争激烈、其产品并不强势的背景下,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我们认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不应追求成长溢价而应追求品牌溢价,不宜制定过细的短期市值管理目标。国际研究和实证经验说明,美的电器可以按线性关系设计业绩目标与管理层薪酬,从而促成企业长短期利益的一致。 本刊主笔 孔鹏/文
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93年11月12日,也就是美的电器(000527)上市的首日以收盘价19.85元买入该股股票,并一直持有到2005年底,则该股的复权收盘价为36.48元,市值在12年间仅仅增长45.6%,而同期上证综指从865.97点上涨到1161.06点,涨幅为34.08%,该投资者只不过略微跑赢大盘。但是,如果该投资者从2006年初以收盘价买入美的电器并持有到2007年4月30日,则市值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增长768%,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为231%(图1)。两个时期投资收益率巨大差异的背后,是美的电器实际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市值管理”战略的实施。

美的电器在集团内部
地位从“活雷锋”变“白电旗舰”
股改完成后,何享健对美的电器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和定位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股改前,美的电器更大程度上是“反哺”美的集团其他业务的融资平台;股改后,何享健大幅增持美的电器达到绝对控股,又将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冰箱、营销公司等资产注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意愿非常明显。
股改前:
利用关联交易加强控制上市公司,反哺美的集团
2002年4月17日,美的电器分别与顺德市现代实业及顺德市金科电器签订了《OEM框架协议》,委托两公司生产加工“美的”品牌电饭煲、厨具和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产品。同时美的电器还与东泽电器签署协议,公司部分终端产品通过东泽电器经销,而上述3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皆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
在实施上述关联交易之后,2002年美的电器电饭煲产品毛利率迅速从2001年时的31.91%降为8.94%,公司控股的广东美的电饭煲制造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也迅速从2662万元下降至150.5万元。
2003年9月,美的电器斥资6500万元,整合金科电器下面的风扇业务,并把美的风扇业务迁至中山;2004年6月,“美的电器”又以1788.75万元收购现代实业,整合其电饭煲业务;2004年10月,美的电器再次出资5200万元“收编”了金科电器,将之融入美的厨具公司。数据显示,当美的电器与上述3家公司关联交易额大幅减少之后,在产品降价、原材料全面涨价的情况下,美的电器的电饭煲产品毛利率又回升至21.57%。
在小家电业务逐渐培养成熟之后,2005年5月20日,美的电器将主营小家电业务的下属子公司日电集团85%的股权以24886.9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美的集团,该项转让的价格公允性曾受到市场广泛质疑(表1)。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实施多元化扩张,淡化上市公司地位。2004年,美的集团先后并购了荣事达和华凌集团(00382. HK);2004年5月,美的集团通过收购股权成为国内最大的通风机制造商上风高科(000967)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8月,由何享健的女婿张建和、女儿何倩兴控股的新的集团收购了主营电真空器件、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旭光股份( 6.89,-0.77,-10.05%)(600353)。华凌集团主营空调、冰箱,跟美的电器存在同业竞争,而荣事达主营的冰箱、洗衣机业务也同属白电行业,因此,美的集团的做法使美的电器在集团的地位日趋边缘化。
此外,美的集团四面出击,投资1亿多元在长沙、昆明发展客车产业,单在三湘客车上就计划投资15亿元;成立了房地产事业部,进军房地产行业。不过,这些投资并有收到满意的效果。2005年后期,何享健又重申要坚持家电主业,集团多元化将围绕制冷和日用电器等产业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何氏家族对创富模式选择的困惑。
股改后:
增持以达绝对控股,并注入相关资产
2005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由于美的集团对美的电器的实际控制比例只有30%,如果按照10股送3股的常规对价比例进行股改,全流通后何氏家族有可能丧失控股地位。经过精心设计,2006年2月美的电器宣布了股改方案:第一,每10股流通股获送1股以及5元现金;第二,如果美的电器2006年度相对于2004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30%,或者美的电器2007年度相对于2006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低于10%,美的集团将放弃当年的分红,归除开联实业(何氏家族控股企业)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有;第三,美的集团承诺在对价支付完成后的6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元美的电器股份。而在此之前,美的集团已分别与顺德市有利投资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钱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核电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银盛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计划受让该四家公司所持有的美的电器非流通股股份合计2174.64万股。
2006年3月10日至2006年5月19日间,美的集团通过二级市场,总计使用资金10.8亿元,共增持了美的电器148660970股,占总股本的23.58%,平均买入成本为每股7.26元。何氏家族持股比例由2005年末的合计30.8%增加到50.99%。
与此同时,2006年4月25日,美的电器董事、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其中设置了包括“金色降落伞”在内的一系列反收购条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
从全流通后H股和A股对家电股票的估值比较来说,华菱集团等港股对美的集团的吸引力在下降,美的集团有动力将资产注入A股上市公司享受流通溢价。2006年11月底,美的电器完成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合肥荣事达冰箱、合肥荣事达美的电器营销公司的资产注入,达到50%控股比例,确立了上市公司作为白电业务平台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电器也改变了分配风格。财报资料显示,股改后美的电器主要财务指标有了明显改善(表2)。根据股改承诺,美的电器自2006年起把每年盈利的40%现金分红,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估值预期。更重要的是,2007年3月,美的电器董事会一改多年来派息多而送股和转增公积金少的分配风格,决议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并派息3.5元。这样,连同计划中向高盛和管理层激励定向增发的股份,美的电器总股本将扩至14.12亿股,股票流动性显著增强,有利于估值水平优化。

何氏家族财富与
上市公司市值高度相关
股改完成后,何氏家族所持股份获得法律上的确认,意味着其利益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乃至市值密切相关。因此提升股价、增加个人财富,成为美的电器实施市值管理策略的根本动因。
美的电器“红帽子”的身份是长期困扰何氏家族最大的“隐忧”。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顺德北镇人集资5000元创办一家生产塑料瓶盖的小厂,这就是美的前身。上世纪80年代美的进入家电业,1992年实行股份制改造,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由于当时上市法规的限制,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和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背景的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担任,持股52.5%,而何享健等创业者只持有22.5%的内部职工股。
从1999年开始,美的管理层逐步从北滘镇政府手中收购美的电器股权,并开创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MBO的先河。1999年6月,何享健间接持股60%、以何享健之子何剑峰为法人代表的顺德开联实业从北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手中收购了3432万股法人股,成为美的电器第二大股东,占股7.98%(目前为4.13%);2000年4月,公司管理层和工会共同出资组建了壳公司—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美的集团前身),由法定代表人何享健间接持股55%,该公司分两次协议收购北镇政府下属公司持有的美的电器法人股,占总股本22.19%,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是,美的电器的MBO一直面临着法律风险。首先,在其实施MBO之时,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主管部门尚未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工作进行规范,而2000年中期国务院紧急叫停国有企业MBO以后,对已实施MBO的企业法律界定不明。比如美的集团第一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2.95元,第二次受让股权价格为每股3元,均低于美的电器每股净资产4.07元,不符合此后出台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规定。其次,实施MBO时,何享健等管理层的资金并不充裕,因此采取了变通的实施方法:股权收购款的10%以现金方式缴纳首期,其余90%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解决;在股权收购协议签署后,美的集团立即将该股权全部质押给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3.2亿元,用于支付其余股权款。也就是说,美的电器大部分MBO收购资金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获得的,而根据《贷款通则》等规定,借款人不得将贷款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据媒体报道,2004年审计署还专门针对美的MBO过程进行了审计。因此,何氏家族获得的股权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MBO后美的电器的业绩不但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01年美的电器净利润同比下降11.68%,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000年的14.7%下降到2001年的12.01%。不仅如此,美的电器自1999年起连续4年采取派现的分配方式。显然,派现而非送股的方式无法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也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为大股东解决资金问题提供了便利。
在股权控制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何氏家族通过上述关联交易方式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并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美的集团发展其他产业,也就顺理成章了。但这些做法降低了美的电器的利润率和市场价值。数据表明,美的电器的市盈率水平一直较格力、海尔低20%左右。
因此,对何氏家族来说,股改不仅使所持股份获得流通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支付对价,其所持股份在法律上获得明确认可。进而,其作为股东的利益、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前所未有地一致,这种一致性成为何氏家族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最大推动力。在2007年2月5日美的电器组织的首次分析师见面会上,何享健针对资本运作的总体规划明确表态:美的电器将是美的集团最主要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白色大家电将全部整合到美的电器,美的电器市值增长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取向。
激进推行市值管理战略
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做大公司市值,除了注入相关的白电资产外,何氏家族还采取了管理层激励、优化资产结构、引入高盛、积极改善投资者关系等一系列措施。数据表明,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取得了明显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30日,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股价涨幅达768%,是格力电器同期涨幅的约2倍、青岛海尔的2.5倍;而何氏家族的财富更暴涨至66.23亿元,较其在2006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18亿元的财富值增加了368%。
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
2006年11月14日,美的电器公布股权激励草案,授予高管5000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7.93%,行权价10.8元。行权条件和方法是:如果美的电器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不小于15%,而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小于12%,则授权日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初行权20%,授权日第三年也就是2009年初行权40%;授权日第四年也就是2010年初行权40%。股权激励的对象完全是职业经理人,并不包括何氏家族成员。
利用资产重组优化业务结构,
令盈利与估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06年11月底,美的集团向美的电器注入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合肥荣事达冰箱、合肥荣事达美的电器营销公司的股权资产,提升了美的电器的盈利水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由于消费升级带动需求增长,冰箱和洗衣机行业正处于恢复性增长的景气高峰期。荣事达拥有年产120万台冰箱、60万台全自动洗衣机和70万台双桶洗衣机的产能,而且开始发展高端的美的品牌冰洗产品,加上同处顺德的科龙电器前两年失势让出部分冰箱市场,美的电器的冰洗业务有良好的市场机会。美的集团将处于良好上升通道的冰洗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拓展了美的电器的盈利空间。财务数据表明,所注入资产2006年1-7月的利润率为2.75%,高于美的电器2006年中期的2.6%;净资产收益率为19.91%,远高于美的电器的9.78%(表3)。

引入高盛作为战略投资者
2006年11月21日,美的电器宣布已与高盛全资子公司GS Capital Partners Aurum Holdings签署《定向发行协议》,拟对其按9.48元每股现金定向增发7560万股,锁定期三年。
从公司财务状况分析,美的电器负债率一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新购的荣事达冰洗业务负债率也高达86%,造成公司整体负债水平攀升。引入高盛后,美的电器获得募集资金7.166亿元,如果以所募资金的27.9%偿还短期借款,可降低负债率1.8个百分点,并减少利息支出1223万元;如果以所募资金的72.1%完全偿还有息票据负债,可减少利息支出3163万元,并降低负债率4.6个百分点,可大大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更明显的后果是,高盛的入股提升了机构投资者对美的电器投资价值的认可度。在高盛宣布入股后,QFII对美的电器大举增仓。统计表明,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电器已成为QFII第一重仓股,在其前十大非限售股股东中,6家QFII持股市值合计20.09亿元。除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外,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耶鲁大学、高盛公司、富通银行等均出现在公司前十大股东中。
改善投资者关系
2006年之前,美的电器一直难以进入机构投资者视线,这跟管理层与流通股东沟通不够顺畅不无关系。自2005年起,何享健一改以往的低调风格,多次宣扬美的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尤其是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宏伟蓝图,传递出十分明显的希望得到各界认可的信号。
2007年2月5日,美的电器组织了首次分析师见面会。董事局主席何享健、董事局副主席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副总裁压缩机事业部总经理蔡其武、董事中央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张权、家用空调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来、董事栗建伟、董事黄晓明以及财务总监赵军悉数到齐。2007年3月,美的电器还公布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和自查报告。
分析结果显示,美的电器市值管理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自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按复权价格计算,美的电器的股价上涨了768%,而同为白电行业龙头公司的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同期涨幅分别为393.74%和307.22%。2005年末,美的电器的市盈率仅为10.17倍,比海尔的13.28倍和格力的13.23倍远为逊色;而2006年末格力的市盈率已经达到19.57倍,已超过了格力的18.76倍,到2007年第一季度末,美的的市盈率迅速攀升到46.49倍,远远超过格力的33.54倍,而与具有整体上市概念的青岛海尔的57.1倍接近(图2)。

2007年5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成分指数调整,美的电器自2007年5月28日起被调入成本股样本,这是美的电器自2001年被剔除出成分股后的重新回归,也使其成为第一家被剔除后又被重新纳入成分股的公司。根据《新财富》500富人榜,截至2006年底,何享健家族以财富18亿元排名第199位,而截至2007年4月30日,何氏家族的持股市值已暴涨至66.23亿元,可列500富人榜第31位。
短期市值管理目标过高,
难符长期发展利益
何氏家族对美的电器的市值目标有短期化迹象,而制定的短期净利润目标高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可能会对其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美的集团增持美的电器过程中,从开始买入当日的开盘价6元上涨到买入结束日的收盘价9.3元,共耗资10.8亿元。据有关报道,这大大超出了何享健原计划的5亿元。因此,美的电器的股价快速上涨将有助于美的集团尽快摆脱成本区。其次,白色家电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注册企业数量与市场活跃品牌持续减少,强势企业并购整合弱势企业的趋势日益明显。何享健曾表示,美的电器作为集团的资本平台,今后不但将陆续整合集团业务,还将加强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无疑尽快做大市值,有利于美的电器低成本并购和扩张。最重要的是,从市值管理战略的具体目标—管理层激励计划所制定的业绩指标来看,美的电器针对资本市场最关注的两项指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作出了远超过竞争对手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限定:2006、2007年净利润增长达到15%以上,而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的目标仅为10%;2006、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2%以上,青岛海尔的目标仅为8%,格力电器并未作出限定(表4)。

管理层实现短期目标的愿望较强
美的电器股权激励的对象共有19人,全部为何氏家族之外的职业经理人。总裁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电器,2005年8月起担任美的电器董事局副主席和总裁职务;其余激励对象也大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加盟美的。从美的电器所宣扬的企业文化来看,其最看重的是“开放和多元”,这有利于促进家族企业内部的协调运营,灵活地把握商机,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稳健性偏弱、管理层职业经理人心态较重的缺陷。
2006年报显示,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总额仅为626万元,金额最高的前三名董事的报酬总额为200万元,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350万元。另一方面,根据股权激励计划,美的电器三年内将授出5000万股期权,按照2007年4月30日美的收盘价37.28元计算,总价值18.64亿元。在行权价格仅为10.80元的情况下,确保完成目标净利润增长率对管理层的意义不言而喻。
短期净利润目标压力较重,实施策略隐含风险
美的电器制定的短期净利润目标高于其他行业龙头企业,这可能会对其长期发展战略产生不利影响。首先,美的电器的产品竞争力一直略显不足,过高的短期净利润目标可能会进一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从产品结构分析,其主要产品包括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家用空调压缩机业务,2006年底又注入了荣事达的冰箱和洗衣机50%的股权,其中,家用空调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占销售利润的65%以上,是最核心的业务。但是,无论在销售收入还是单台利润率方面,其家用空调业务都逊于格力而居行业第二位。根据公司公告及中华商务网统计,在2006年家用空调市场,美的电器实现销售收入106.81亿元,占内销市场份额约20.4%,而格力实现178.56亿元,占25.2%;美的电器2006年空调销售平均单台价格为1679元,而格力为2201元,比其高出30%以上。
更重要的是,格力电器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雄厚的技术积累。而美的电器主要通过合资的方式购买核心技术,虽然注重产品开发,但缺乏深厚的技术积累,在提高品质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技术投入相对较少,比如虽然美的电器和东芝合作在压缩机领域获得不错的盈利,但是商标协议、专利协议等限制了美的电器对研发的投入和人才的积累。短期过高的市值管理目标很有可能会削弱管理层对产品品质方面的关注,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积累力度不足,美的电器管理费用率较低并不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美的电器近年来一直采用以增加投入和产能带动盈利增长的业务发展战略,可持续性较差。公司的家用空调业务已在国内顺德、芜湖、武汉三地四厂形成了1300万台的产能布局,2006年新增了林港工业园100万台OEM的空调产能,商用空调已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压缩机合资公司具备约1200万台的产能。假设美的电器2006年仅为2.5%的销售净利润率在2007年、2008年保持不变,要想满足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5%的股权激励条件,就必须使2007年和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不低于231.6亿元和266.3亿元。根据年报,2007年度,公司计划用于家用空调的新增产能资金投入为2-3亿元,用于冰洗业务的资金投入为3-4亿元。但是,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技术与资金壁垒较低,产能增长过速,空调、冰箱、冷柜及洗衣机等产品均供给过剩,生产与经销环节库存积压持续高位。中华商务网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空调总产量5479万台,同比增长3.4%;总销量5334万台,同比微增1.9%,但年末行业库存1082万台,创历史新高。在核心技术缺失、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美的电器试图通过扩大产能,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做法,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与此相应,市场监测机构公布的销售量数据与公司财报显示,美的电器的空调业务产品毛利率一直呈明显的下滑态势,趋于向行业平均水平接近(表5)。

最后,美的电器尚难摆脱家电行业普遍的降价盈利模式,美的管理层要实现销售收入增长从而完成利润目标,仍然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的方法争取市场份额。2007年第一季度,美的电器空调销量同比增长53%,但均价下降19%;压缩机销量同比减少11%,均价亦有11%的降幅。相比而言,格力电器基于技术、质量管理为基础的竞争能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较高的品质得到用户认同,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能保持较高的产品盈利能力。格力电器2007年第一季度空调销量同比增长53%,而均价也提升了4%。
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中国白色家电行业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前期,美的电器要想成为真正的行业龙头,不应在利润率水平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总额增长,只有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比重、从而提升价格水平才是提高利润的正确途径,而美的电器过高的短期盈利目标与之背道而驰。
高净资产收益率目标或将伤及产业链
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前的2005年和2004年,美的电器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2.48%和12.24%,而在方案制定的2006年达到了14.51%。美的电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通过对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的电器的做法带有一定风险性。
杜邦分析法表明,格力电器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比美的电器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在二者总资产收益率相近的情况下(2006年分别为3.93%和4.06%),格力电器的权益乘数为5,而美的电器为2.78,这是格力电器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美的电器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权益乘数较高的企业,其支付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相对较低,但是详细分析格力电器和美的电器的资产债务结构就可以发现,格力电器的支付能力和现金流量状况强于美的电器。
首先,格力电器的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比格力电器略低,但应收票据占总资产的比例远高于美的电器。由于应收票据都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很强的支付能力,因此格力电器的支付能力实际上远强于美的电器。其次,格力电器从上游获得的商业信用(包括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2.78%,而美的电器为48.60%,格力电器从下游获得的商业信用(预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0.07%,而美的电器为2.67%。二者合计格力电器获得的商业信用为72.85%,而美的电器为51.27%。格力电器获得的商业信用构成其非常重要的现金来源。不仅如此,格力电器净营运资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0.40%,而美的电器为1.26%,说明格力电器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不需要自己增加运营现金投入,甚至还能产生现金。由于美的电器的营业利润率只有3.24%,如不改变现有的资产运营效率,增加收入产生的利润将被运营资金增加所吞噬,而且还必须增加现金投入才能维持收入的增长(表6)。

我们发现,从2006年起,美的电器也有效仿格力,增加占用产业链资金的迹象。《新财富》曾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流动资产这两个指标来分析家电零售商对资金占用的能力(参见本刊2005年9月号《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因为家电生产企业还存在着大量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它们在占用其他企业资金的同时也在被供应商和经销商占用资金,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综合衡量家电生产企业占用资金能力的指标用〔(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销售收入更为科学。数据表明,2005年,美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销售收入仅为21.96%,而2006年上升到31.68%,即使用后者计算,(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销售收入也从13.63%提升到19.11%。
但是,格力电器之所以能够占用上下游资金,主要是倚仗产品的强势地位、坚持内销业务先收全额货款再发货的结算方式,而美的电器对下游经销商的控制力不如格力,因此预收账款比例并不高,2006年比2005年还有大幅下

热点内容
6字头是什么股票代码 发布:2024-11-23 06:41:23 浏览:996
江苏地税零申报印花税怎么填报 发布:2024-11-23 06:41:22 浏览:421
matlab股票涨跌分析程序 发布:2024-11-23 06:39:43 浏览:833
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发布:2024-11-23 06:38:57 浏览:25
股票信用账户利率公告公示 发布:2024-11-23 06:34:38 浏览:961
指南针炒股软件的选股公式 发布:2024-11-23 06:13:46 浏览:334
房地产要交哪些印花税 发布:2024-11-23 06:08:12 浏览:189
强力新材的历史市盈率pe走势图 发布:2024-11-23 06:04:03 浏览:491
2020年上牛市吗 发布:2024-11-23 05:48:54 浏览:583
市盈率166倍 发布:2024-11-23 05:48:15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