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竞得
① 广佛拍地一日:80亿争夺里的万科、绿地、合景布局考量
7月12日,广佛3宗地块入市交易,在土地市场上演了一天的“双城记”。
这边厢,合景以底价19.9亿元竞得广州1宗地块,折合楼面价约28800元/平方米,或为“珠江新城最后一块商业用地”。
那边厢,万科双封顶50.9亿元 2.5万平方米配建夺得佛山南海桂城一宗商住地,实际楼面超21045元/平方米;绿地则以底价8.89亿元竞得第五次挂牌的佛山市南庄佛山一环东侧、南庄大道北侧近40000平方米地块,折合楼面价7500元/平方米。
广佛同城光环下,两地房地产市场已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双城的经济接轨也影响着一众房企的布局考量。
万科:地价 配建“双封顶”
7月12日上午,佛山南海桂城一宗商住地入市出让,吸引了8家房企竞拍,包括万科、中海、保利、龙光、华润、华侨城、招商蛇口(001979,股吧)、美的置业等。
宗地占地超16万平方米,起拍总价42亿,最高限价50.9亿,扣配建(幼儿园、肉菜市场等),折合起拍楼面价约13832元/平方米。
此外,还须无偿配建一所36班小学和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均独立占地开发,即实际可供住宅开发的仅B/C两区,占地9.7万平方米,计容建面超31万平方米。
经过59轮竞价,万科以“双封顶”的50.9亿元 2.5万平方米配建夺得该地块,扣配建(幼儿园、肉菜市场等),溢价率约21%,折合楼面价约16791元/平方米。若加上医院建设成本13亿,实际楼面超21045元/平方米。若再扣除2.5万方安置房及各种建安成本,实际成交地价超2.2万/平方米。
该成交单价跻身佛山南海单价前十、南海桂城板块单价第二,仅次于6月22日成交的中海平洲地块。
项目建成后,主要目标客户群从何而来?参考去年开盘的万科天空之城,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当时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很多佛山人对三山新城项目的购买意向不高,“整个三山新城之前的客群其实也是面向广州为主。”
另外一部分,则是在附近上班的人群。
去年天空之城的成功,或许正是此次大手笔出手的底气来源。
实际上,拍出高价的不止三山新城,出手阔绰者不独万科,近年来佛山临广板块频创纪录。
今年3月,当代拿下金沙洲地块,更以2万元/平方米刷新当时佛山楼面价天花板,是佛山首宗楼面价破2万元/平方米的地块。
4月份,华润在激战111轮后,最终以总价64.5亿元,溢价率106%,折合楼面价2.23万元/平方米夺下佛山陈村TOD地块,成为佛山全市新地王。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广州购房需求外溢,直接带来了大量客户;另一方面是产业转型升级,间接增加了住房需求;加上本身地块区域位置较好,能产生足够的利润空间。
绿地:底价拿下“四流地块”
万科拿地同日,佛山市绿佳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绿地)联合佛山建投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以起拍价8.89亿元竞得佛山市南庄佛山一环东侧、南庄大道北侧近40000平方米地块,折合楼面价7500元/平方米。
该地块总占地面积39510.33平方米,整体容积率不高于3,建筑密度不高于28%,绿地率不低于30%,宗地限高100米。宗地总计容建面118530.93平方米,兼容的商业商务类建筑的计容建筑面积不超过118530.99平方米。
与万科“双封顶”直接抢下三山新城地块相比,这块地显得低调了许多,此前更因各种问题曾四度撤牌或流拍。
其中,2019年12月三度挂牌,起拍总价从8.41亿元降至7.62亿元,最终仍因无人报价而流拍;2020年6月四度挂牌,起拍价提高了7353万元,但因容积率调整起拍单价下调了149元/平方米,且不再要求配建幼儿园。
本次挂牌起拍总价较第四次提高了5334万,楼面价也抬高了450元/平方米。
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佛山一环东侧、南庄大道北侧,西面300米为佛山一环,与建设中的佛山地铁2号线直线距离1.7公里。
这也是绿地继璀璨天城之后,再次携手佛山建投。
截止到目前,绿地在佛山已先后开发有绿地璀璨天城、顺德绿地中心、绿地拾野川、绿地熙江广场等在内10余个项目,遍布禅城、南海、顺德和高明。
目前南庄在售楼盘有金地海逸悦江、金辉辉逸云庭、美的·金地·新明珠·凤翔湾壹号、华润置地·玖悦、德信禹洲·曦悦、美的时光、合景阳光城(000671,股吧)·领峰、奥园星悦等,均价在1.5万元/平方米左右。
据佛山住建局数据,2020年佛山共售出11万套新房,较2019年增加5000套;成交面积1308万平方米,较2019年增加4%;新房成交2217亿,同比上涨23%,新房均价1.67万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8%。
整体上升同时,是逐渐分化的区域市场。三水、高明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滑12%、7%,禅城、南海、顺德成交面积同比上涨23%、17%、6%。
从今年来看,佛山楼市分化格局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中心区位板块、沿广板块投资价值相对其他地区会逐渐拉开差距。
对绿地而言,围绕优质板块的竞争将难以避免。
合景泰富:又是“珠江新城最后一块商业地”
坊间戏称,佛山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千灯湖,另一个是珠江新城——后者甚至是更重要的中心,相当一部分购房者要参考从佛山到广州CBD的通勤。
同样是7月12日,广州珠江新城A4-3地块成功出让,广州科盛创新港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合景)以底价199296万元竞得,折合楼面价约28800元/平方米。
地块位于黄埔大道与华夏路交汇处,北临黄埔大道,西接保利克洛维,南边为市妇幼保健院和津滨腾越大厦等,东边是花城广场商圈。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兼容商务用地,面积为6580平方米,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765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69200平方米,挂牌起始价为199296万元。项目建成后,竞得人自持物业不得低于项目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的50%。
这块地的出让也解决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早在2001年6月底,广州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与广州星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2.3亿元价格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之后几年,该地块被星球公司多次抵押,最终被国土局收回。
2005年5月,地块被广州中院查封,直到2021年才终于解封。此时,距珠江新城上一次出让地块已过去9年。
2012年,恒大以总价13.22亿元拿下珠江新城D4-B2地块,楼面价近3.3万元/平,当时被媒体称为“珠江新城最后一块商业用地”。该地块后来被建设为恒大珺睿商业项目,如今恒大珺睿二手参考价约7.65万元/平方米。
不出意外,这次大概真的是“珠江新城最后一块”了,而合景的出手也并不令人意外。
2019年年初,合景泰富以封顶价37.06亿元 自持55%竞得黄埔大道东646号地块(商住用地),扣除自持面积后,地块楼面价8.3万/平方米,成为当年的地王。作为金融城首宗宅地,该块地建成的臻溋·名铸项目吹风价达20万元/平方米。
2020年11月16日,合景泰富以48.6479亿元竞得奥体公园北侧地块,最终成交楼面价为51462元/平方米,为当时广州市成交楼面价第三。
加上这次落子珠江新城,合景抢占天河豪宅市场的“大棋”似乎已展露无遗。
② 万科抄底拿地内幕还是凭经验
分析之后,或可将万科的这一做法总结为经验、资金和压力三大原因使然。
首先是经验。业内人士不会忘记, 2008年,王石抛出拐点论,带头降价促销,且在拿地上也极为谨慎。不料2009年6月房市回暖,万科发现可售房源跟不上报复性上涨的房市,被迫从这一年的第三季度开始不断高价买进土地。之后的2010年,万科吸取了这一教训,成为土地市场上的绝对大户。事实也证明了,无论是北京万科重回京城房地产公司头把交椅,还是万科破纪录地打造出中国房企第一个千亿销售平台,都与这样的果断决策密不可分。相比之前,2011年的土地市场更加冷清,虽然万科在上半年拿地十分谨慎,但并非信心不足,而是等待真正的机会。当心仪的地块与联合体组成之后,上文中提到的爆发就成为了必然。
其次是资金。作为国内第一个成功突破千亿销售大关的房地产企业,万科的资金链从来都没有真正绷紧过。即便是8月份万科业绩单月同比首次出现下滑,销售均价同比降低了三成,但依然没有让万科感受到与其他房企相等的资金压力。这一现象一方面来源于万科的战略决策,正如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所言,“万科超过10亿的项目一定要寻求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也是万科全国布局、多点开花、风险分散的早年决策的后期良好反馈。没有资金的压力,决策人必然将更多的心思放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上,而土地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第一生产资料,投入也就理所当然了,更何况是在这么优越的价格与地段面前。
最后是压力。面对恒大、富力、保利等行业巨头的穷追猛打,万科想要保住领头羊的位置,不仅要只争朝夕,更需未雨绸缪。从半年报的数据中,万科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恒大的压力,正所谓棋胜一招,要想在这一轮的行业调整中继续成为市场风向标,占有目前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保证后期的供应自然是当务之急,否则2008年谨慎拿地却导致2009年无房可卖的历史就极有可能在2012年重演。
③ 什么是股地拉扯
股市与楼市的联动,被称为 “股地拉扯”。即地价赌股价会上涨,股价赌地价会上涨,整体来讲是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商共赌未来房价会不断上涨。具体流程是:房地产商纷纷上市,到股市圈钱,随后到处圈地,造成地价不断上涨,然后不断在金融市场上增发新股继续融资,而高价圈来的地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的市值上,形成“良性互动”;到了终端市场,高地价“暗示”并推动现售房价的上涨。上市房产企业便成了大赢家。
比如在香港,“股地拉扯”一方面使得企业利用金融标杆效应,很快形成了一些雄心勃勃的华人企业如长实、新鸿基、恒基、恒隆等。而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恒生指数从1995年初的6967点猛升到1996年底的13203点,涨幅高达89.5%。在日本,在日元升值后的三四年里,日本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分别上涨了81%和177%,东京和大阪核心商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飙升800%。
股地拉扯解析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股市的兴旺,房地产开发商在融资上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没有上市的公司急着上市,如世茂房地产、绿地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已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则频繁地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据有关统计,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已经合计融资超过1100亿元。自沪深股市成立以来,还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这样,如此短时间内融得如此多资金。
大规模融资的结果是,地价越拍越高,土地囤积越来越多,房地产股价也迅速拉高。据不完全统计,可以发现地产巨头们的“圈地运动”十分惊人:8月 24日,南京苏宁房地产以44.04亿元拍得上海南京路东端地块,楼面单价高达6.69万元/平方米,成为国内单价最贵的“地王”。7月,北辰实业等以92亿元的天价竞得长沙新河三角洲地块,创下国内单宗土地拍卖总价最高的纪录;7月12日,万科在广东东莞竞得一地,单位楼面地价超1.5万元,不仅刷新广东全省“地王”纪录,更高出当地现售商品房均价1倍,开“面粉贵过面包”之先河。
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止到7月31日,保利地产的土地储备增加到1007万平方米,万科则超过2000万平方米。碧桂园的土地储备更是达到惊人的450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土地储备最多的地产公司。按目前企业的年开发量计算,在不新购土地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储备用地足供连续开发两三年,多的可达四五年,甚至土地储备量更可供开发六七年的企业也不鲜见。
如此频繁的融资与当前资本市场的火热不无关系。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房、地、股”联动的关系:“土地储备”愈多,股市估值就越高,从股市圈钱就愈多;而低成本融资愈多,买地冲动愈烈、手笔愈大。
股地拉扯的形成
股市与楼市的联动,在香港和日本都有过类似的先例,这被称为 “股地拉扯”。在香港,“股地拉扯” 一方面使得企业利用金融标杆效应,很快形成了一些雄心勃勃的华人企业如长实、新鸿基、恒基、恒隆等。而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恒生指数从1995年初的 6967点猛升到1996年底的13203点,涨幅高达89.5%。在日本,在日元升值后的三四年里,日本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分别上涨了81%和 177%,东京和大阪核心商业地区的房地产价格飙升800%。
在中国内地市场,也有局部市场的房价上涨已类似香港的情况。据仲量联行测算,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住宅的售价上升了3倍达到顶峰 (1984年1月到1997年7月),而深圳用不到5年的时间(2003-2007年)就完成同等幅度的上涨(从2003年的5360元/平方米到 2007年5月14223元/平方米)。因此,内地楼市的风险问题已经极为现实。中国的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只有十年的时间,中国还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像样的地产暴跌现象。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少所谓“权威人士”常用着极其离谱的数据论证“房地产没有泡沫”的言论,并得到部分专家和政府官员的公开支持。然而事实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住宅的售价上升了3倍达到顶峰,用时14年,而深圳用不到5年就完成同等涨幅,北京上海则用了不到三年完成同等涨幅,在过去的两个月,多个中心城市房价成倍飙升。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只有十年时间,房价却翻了三倍,中国内地楼市的风险问题已经极为现实。
可以说,上市公司在楼市和股市中实现了双丰收,高价获取的土地直接在股市上实现了套现(不再通过开盘套现),地产大鳄在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上实现数百亿甚至千亿资产的增值,土地储备只不过是为股东权益的套现,至于未来,如果房价上涨自然皆大欢喜,一旦房价下跌,风险就转嫁给股民。
在低利率、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下,国内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相互联动,已经形成“股地拉扯”的局面。这种系统性的“泡沫”,在政策力度上对政策制定者形成投鼠忌器的效果。除非来一次伤筋动骨的大调整,否则“股地拉扯”的局面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