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最老的八家企业
①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的企业简介
互助青稞酒独产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 是“互助牌”青稞酒的唯一拥有者和使用者,是中华青稞酒的发祥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远在400余年的明末清初以前,互助民间就有以青稞为原料用土法酿酒的历史。这种土法生产的青稞酒叫酩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的酿酒工艺进一步完善,以当地盛产的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威远烧酒,并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文玉合”、“义合永”等八大作坊,其中以“天佑德”酿酒作坊最为著名。各地商贾纷纷赶着骡马,翻山越岭来此驮酒,沿途闻香而来的买酒者络绎不绝,因此,民间曾流传着“驮酒千里一路香,开坛十里游人醉”的佳话。青海互助有限责任公司系国有大型(二档)企业,是集科、工、贸、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27亿元,职工2180人。主要产品为“互助”牌系列青稞酒,配套产品有:瓶盖、纸箱 (盒)、印刷品、畜产品等。“互助”牌青稞酒系列产品是该公司主导产品,已发展成为白酒、保健酒、饮料酒三大系列4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50000吨。公司于2011年12月22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码002646。
② 香港联交所成立时间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英文名称为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简称HKEx)(港交所:0388) (NASDAQ Other OTC: HKXCF),是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港交所是一家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主要业务是拥有及经营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以及其有关的结算所。主席为夏佳理,行政总裁为周文耀。目前香港交易所是唯一经营香港股市的机构,在未得财政司司长同意下,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持有港交所超过5%的股份。2006年9月11日,港交所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截至2007年年首季业绩,港交所资产总值为435亿港元,资产净值为62亿港元,纯利为9.2亿港元同比增长93%,每日成交529亿港元。
截至2007年9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是香港交易所单一最大股东,持有5.88%的股份。其次是摩根大通 5.54%,花旗银行 4.13%,Horizontal Asset 2.30%。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共465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37%,市值约61610亿港元,占总市值约60%。自1993年至2008年底,内地企业在香港筹集资金逾12万亿港元。
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英语:Shenzhen Stock Exchange),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 日正式成立。 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主要的股指是深证成指。位于深圳罗湖区,地王大厦斜对面。
深圳证券市场的起步最早应追溯到1986年。当时一些企业为了摆脱经营中的困境,进行了股份制改造。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随后深圳市国投证券部和中行证券部相继开业,万科、金田、安达、原野(世纪星源的前身)等也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证券部的柜台交易,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的雏形。
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决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王健、禹国刚先后被深圳市政府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深交所成立初期是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管理,1993年4月1日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后管理归属由人民银行划归深圳证券管理委员会。随着深交所的交易逐步活跃,上市公司数量逐渐扩大,所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1996年牛市行情中深圳市与上海市为维护深交所、上证所爆发的竞争,1997年8月15日起,国务院决定,将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中国证监会任命,理事长、副理事长由中国证监会提名,理事会选举产生。
由于扶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发展, 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了新股发行。 2004年5月17日设立中小企业板(简称中小板)后,2004年6月25日新和成等八家公司挂牌上市,标志着深交所又重新恢复了新企业上市, 但是只是包括中小企业。
最早深圳证券登记公司是独立于深交所的公司,专门负责深交所上市股票的托管、会员的结算业务。1996年9月16日深圳市证券委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深圳证券登记公司更名为深圳证券结算公司,并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深交所的全资附属公司。在2001年9月21日,深圳证券结算公司又从深交所独立出来,与上海证券结算公司一起合并到新成立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1993年8月9日,深交所将集中交易时间更改为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至3:30;零股交易时间仍为零股交易专场日的上午9:00至10:30。
1994年7月11日,调整交易时间,下午开市由13:30更改为13:00,收市时间由15:30更改为15:00。
1993年5月10日,深圳股票交易手续费进行调整,本地(指在深圳的营业部)手续费为交易额的4‰,异地为5‰,不足5元的按5元收。证券商向交易所交付经手费调低到6%,向登记公司交付的登记费调低至4%。
1993年8月29日,深交所调低A股交易手续费,由异地5‰、本地4‰统一调至3.5‰。
1993年9月12日,B股交易手续费率由成交金额的6‰降至5.5‰。
1996年1月1日,A股交易手续费调整为按成交金额向买卖双方收取3.5‰,同时调整了交易手续费中各方收取的比例。A股及基金交易由T+0交收改为T+1交收。
1990年12月1日,开始股票交易
1991年11月1日,首只债券盐田港重点建设债券上市
1992年10月19日,首只权证深圳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认购权证发行,并于同年11月5日上市。
1994年9月8日,推出国债场外回购业务。
1994年9月12日推出国债期货交易业务,首批包括五个系列20个期货种。并与1995年5月30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命令全面关闭国债期货交易业务
在深交所成立初期,主要通过各会员派驻的出市代表(俗称红马甲)在交易所的交易厅通过电脑终端进行交易(在1992年2月25日前,红马甲甚至是通过人工竞价的方式来达成交易),由于会员单位众多,深交所不得不两度扩充交易厅,设立第一、第二、第三交易厅来缓解拥挤情况。在早期,一个股民的交易请求要传送到交易所的撮合主机进行委托成交,必须先在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柜台填写买卖申请单并排队递交,柜台人员接受申请单后电话通知红马甲,红马甲把股民的交易请求输入到交易所终端,并把成交情况电话通知柜员。在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下,难免会有很多差错,证券公司不得不为处理这些差错设立专门的容错帐户,同时也出现有红马甲与柜员勾结,吃客户差价的情况出现。
1992年2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用电脑自动撮合竞价系统,实现了由手工竞价作业向电脑自动撮合运作的过渡。
1992年5月26日人民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证券部和深圳特区证券公司达成与交易所的电脑联网,首创从柜台通过多个终端直接向交易所撮合系统输入客户买卖委托。
1992年7月3日浙江省证券公司采用数据专线方式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实时行情揭示,成为首家可在当地接收深圳股市行情异地会员。
1992年10月中旬中国大陆第一套证券业电话自动委托交易系统开发成功并在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证券部投入使用。
1997年6月2日深交所不再为已使用地面线路或双向卫星等远程通讯方式进行交易结算的席位同时提供终端,证券经营机构的出市代表“红马甲”正式退场(B股及债券特别席位例外)。此举标志着深交所A股市场完全实现无形化交易模式。
至此,股民把委托单传送到交易所主机已完全实现了电子无形化交易。
深圳证券交易所1991年4月3日发布深圳股价指数,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日,基数为100。
2003年2月10日,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发布企业债券指数编制方案。该指数以2002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基日指数为100,指数简称为企债指数,行情代码为399481,于2月17日起随深市行情一起实时动态发布。
深交所第一任领导为王健,任深交所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1993年3月6日,深圳市政府组织部宣布任命禹国刚任深交所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柯伟祥任深交所副总经理。罗显荣任深交所理事长,王健任深交所副理事长。
1993年7月23日,深圳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宣布任命夏斌为深交所总经理。
1995年5月11日,深圳市政府正式任命曾柯林为深交所理事长。
1996年10月22日,深交所调整领导班子。中国证监会160号文任命庄心一为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黄铁军为副总经理;免去夏斌常务理事、总经理职务,免去禹国刚、柯伟祥常务理事、副总经理职务。
1997年9月3日,中国证监会任命桂敏杰为深交所总经理。
2000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任命张育军为总经理。
2008年2月2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任命宋丽萍为总经理。
深圳股市1991年4月22日成交量为零,创下最低成交记录。
深圳股价指数1991年9月6日收市报45.6585,创下最低记录。
1993年12月13日 广东国投证券部的电脑程序出现故障,将该日9:40分前的委托买卖盘股数误为手数,放大了一百倍,该证券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了反向交易,致使该日股市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
1994年9月29日因天文原因调整交易时间,下午开市时间由13:00更改为13:40收市时间相应延长。
2002年7月5日上午,因深圳证券通信公司租用的亚太卫星1号7A转发器受到不明强信号干扰,导致917家证券营业部通信全部中断,根据《交易规则》和《深交所异常情况处理规定》等办法,深交所作出紧急停市的决定。通信系统于当日中午11∶15恢复正常,下午深圳证券市场正常交易。
1992年8月9、10、11日深圳发售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风波。11日受发售新股抽签表影响,深圳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停市半天。
由于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导致了管金生带领的上海万国证券倒闭,国债期货市场上巨额资金不断互相厮杀,1995年5月18日根据中国证监会紧急通知,国债期货交易暂停试点,各交易所组织会员协议平仓。此后一段时间深圳股市发生剧烈震荡,22日股市成交47.4亿元,创本年最高纪录;综指收报169.65,成指收报1415点,为本年最高点,三日累计升幅44.78%,其后一周跌幅19.32%。30日国债期货平仓顺利结束,22日-30日共平仓68万口。
1999年5月19日深沪股市爆发井喷式行情,史称519行情。
2004年 9月6日,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
深交所和上证所都认为自己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不过,从试营业的时间看,深交所在上证所的前面;从国务院的批复时间看,上证所在深交所的前面。
上海证券交易所 (简称上证所,英语:Shanghai Stock Exchange),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上海证券交易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和设施;制定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上证所市场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为前市,9:15至9:25为集合竞价时间,9:30至11:30为连续竞价时间。下午为后市,13:00至15:00为连续竞价时间,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市场休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国际证监会组织、亚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联合会、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成员。
2007年5月28日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代码分配规则》规定,上证所证券代码采用六位阿拉伯数字编码,取值范围为000000-999999。六位代码的前三位为证券种类标识区,其中第一位为证券产品标识,第二位至第三位为证券业务标识,六位代码的后三位为顺序编码区。首位代码代表的产品定义分别为:0国债/指数、1债券、2回购、3期货、4备用、5基金/权证、6A股、7非交易业务(发行、权益分配)、8备用、9B股。
在2006年底,842家公司在上证所上市,上证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1612亿元人民币。
③ 关于怎么判断股票里面的庄
关于怎么判断股票里面的庄
要知道,股票投资主要包含以下要素:投资被看作一类组合性操作,借助风险分散措施可以产生令人满意的平均结果;个股选择时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且,也要注重未来的前景问题,希望大家都要知道啦。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股票里面的庄,供大家参考。
如何知道股票里面有庄
用于判断庄股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观察其走势是否独立于大盘,观察盘中是否有大手笔的接抛盘等等。这些观察当然很重要,但如果盘中的主力爬下了,那么这些方法就无法用上。其实有很多不太引人注意的小细节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本文要谈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市场已经从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获得了很多,比如有几家基金入驻,有哪家券商重仓,是否有QFII感兴趣等等,但似乎还没有注意到通过十大流通股股东我们还可以找到主力的蛛丝马迹。如果十大股东中全部都是筹码不太多的个人帐户,一般情况下这种股票被认为是散股,也就是无主力的个股。但如果满足某种条件,那么这些散股中仍然很有可能是
有主力隐藏其中的。假如我们孤立地分析当期十大股东,如果都是持股不足30万股的个人帐户,确实无法判定其中是否有主力。但如果我们进行动态分析就不一样了。现在上市公司必须每一个季度都要公布十大流通股东,这样一来,我们的手头上就有了一份每三个月变化一次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将连续几个季度的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进行对照,如果有三个或以上的帐户持股数量频繁变动,哪怕每次变动的数量小到1股,我们就可以基本断定,这家股票有主力。其理论依据在于只要是主力就不可能在一个季度的交易中一点也不动。一旦大盘拉出阳线,即使是半死的主力也很难抵挡拉升的强烈冲动欲望。在这种小规模拉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筹码较多的帐号,这样更便于操作,所以这些排在前十位的帐号就被动过,持股数量就会改变。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新疆天业(600075,,,)。观察其2004年三季度和半年报的十大流通股股东,除了两家基金,在其余的八家个人股东中有四家的持股数量有了变化。由于去年一季度的报表没有公布十大流通股东,所以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其年报,一旦再次出现大股东持股数量的变化则基本可断定该股有主力深藏其中。根据对该股基本面的分析,其经营业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好转,今年应该有望进入绩优股行列,因此一旦确认该股有主力则应该密切关注。
这种方法唯一的反对意见就是认为这些变动的帐号依然是散户。一个散户如果在一个帐号中持有二十几万股筹码并且数量上有变化的话就表明在三个月内进行过买卖,根据经验这种概率非常小,即使出现也不会超过一个帐户,而我们分析的条件是三个或以上的帐户。实际上在目前这种市场中散户一旦卖出就不会再买回来了。
通过十大股东的名单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隐藏着的主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力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的,所以这是一个在数学上来说属于充分但不是必要的条件。
如何淘金年报扭亏的股
投资者在选股方面各有所好,有的喜欢选绩优股,有的喜欢选绩差股。可李文哲却既不选绩优也不选绩差,而是专门选扭亏为盈的股票。
李文哲是1998年初开始炒股的。刚刚入市的时候,曾经系统学习过国外的正统投资理论的他,很注意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分红情况,但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总是处于小亏小赚之间。而他的堂兄却专门买绩差股,虽然有时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但有时会因为个股退市而遭受严重损失,总体上是处于大赔大赚之间。
两人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们聚在一起反复研究盈亏的原因,终于发现:原来能赚钱的绩差股往往是那些扭亏为盈的股票,而遭受损失的绩差股都是因为无力扭亏而退市的股票。比如堂兄买的中国高科、云南马龙(现更名为马龙产业)、金丰投资等都是因为扭亏为盈,股价才出现了翻番大涨的行情。
由于扭亏为盈的公司业绩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其中一些股价极为低廉的ST股,有望因此而摆脱困境,其业绩好转能直接刺激股价的上升。于是,从那以后他们两人将扭亏股作为关注和投资的重点。
他们选的第一只扭亏股是ST厦新(现G夏新),该公司在2000-2001连续两年严重亏损,但2002年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还取得了每股收益高达1.69元的优异业绩,股价因此在下跌近千点的熊市中逆市上涨了200%,走势远远强于同期市场中的绩优股,为兄弟俩带来喜人的收获,也坚定了他们投资扭亏股的信心。
2003年,他们选中了齐鲁石化。在此前的2002年上半年时候,由于成本提高,销售价格降低,齐鲁石化半年报显示亏损近2亿元。但是公司2002年8月份实现利润3317万元,9月份实现利润4570万元,2002年三季度已经比上半年减亏了4000万元。随后在2003年初公布的2002年年报中扭亏,从而为市场提供了炒作素材,该股在2003年出现翻番涨幅。
2004年时,他们又选中了太原重工(现G太重),在扭亏预期中,该股曾多次出现急速上冲行情。
2005年的时候,他们又选中了G永久,在该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基础上,他们又一次实现翻番的投资利润。
总结近年来投资扭亏股的经验时,李文哲认为,扭亏为盈的股票走势常常会强于那些原本绩优的股票,因为相对于业绩始终比较优良的绩优股而言,原来业绩较差、经过重组或开发新品种、转换经营方向等过程后,业绩发生翻天覆地般变化的上市公司,自然有更大地涨升空间。他同时认为,在选股中要注意:有些亏损股由于在上一年会计年度前将劣质资产剥离,同时注入了大量优质资产,经营状况得以改善,业绩出现大幅增长,从而一举扭亏为盈;还有的公司将所有的亏损全部堆积在一年中披露,即今年大亏,明年扭亏,从而避免退市,绩差股也就一下子变成了“绩优股”,因而在选股时要注意甄别。
李文哲的堂兄则认为,还有一种情况的扭亏股特别适合投资参与,那就是在大势整体走好的背景,业绩较差的股票往往上涨无力,但如果此时扭亏为盈,该股往往能出现迅速大幅补涨的行情。
运用四招巧妙选择小盘股
近两年来,股指在变,格局未变:小盘股唱着主角,大盘股则被边缘化。每年年初,小市值的股票就活跃起来,每年下半年,又轮到大市值股票相对活跃一点。近期,虽然一些中小盘个股涨幅已大,但仍有一些基本面好、股价也不高的小盘股蓄势待发。那么,这些潜力股能否作为2011年的投资标的呢?在小盘股延续一年多的强势上涨后,又该选择怎样的投资策略呢?我以为,选择小盘股有四招。
第一招:遴选股本小、股价最低的小盘股
筛选标的:所有A股。
筛选条件:总股本在3亿股以内,市净率在6倍以下,股价在20元以下。
筛选理由:近两年来,A股市场上的牛股,均是小市值公司;低市净率也可看作股本扩张的一种保证。
筛选结果:共有286只股票“上榜”。其中,主板公司有70只,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共有216只。
经过笔者统计发现,如今创业板和中小板是小盘股的“集中营”,也是“虎踞龙盘”之地,行业细分龙头比比皆是。超过80%以上的是民营企业,包括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借道中小板、创业板登陆资本市场,似乎已经成为民营资本实现“凤凰涅盘”的一种路径。
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与发展,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家数已经远超深市主板市场的规模。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结构来看,多数公司具有高科技、高成长和善于创新的特征。并且,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更为多样化和合理化,基本囊括了主板市场的行业分布。
第二招:挑选前景值得期待的小盘股
筛选标的:第一轮筛选留下的286只。
筛选条件:2010年年报预告净利润增幅超过50%,年涨幅在0-80%之间。
筛选理由:业绩持续增长体现持续发展的能力;去年涨幅过大的股票,在今年再度成为牛股的概率较小。
筛选结果:40只。
除了股本不大以外,业绩持续增长是支撑牛股股价走高的基石。
中小盘个股,再加上其高成长性,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之一。曾经的苏宁电器,就是这类个股的最好代表,2004年7月上市时股价仅29.88元,而到2007年10月,其股价复权后已超过1000元。而近两年A股市场这样的剧情仍在上演,德豪润达和三安光电是2009年的杰出代表,两只个股年涨幅分别达到469%和405%;2010年的东方园林和金螳螂又接过了接力棒。
去年股价涨幅居前的个股多有业绩支撑。数据显示,这批股票中2010年中期及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幅大于30%的占比超过八成,其中2010年中期及三季度两期增幅均大于30%的大约占到五成。
从盈利能力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总体要优于大盘,而中小板与创业板两者相比,前者要优于后者。
此外,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小盘股在2010年至2012年3年内的EPS增速将分别达到50.8%、37.0%和29.1%,显着高于大盘股的31.6%、22.2%和18.8%。
在将2010年净利润预增幅度大于等于50%作为选股条件之一后,同时筛选出涨幅在80%以内的股票,这样可选择的中小盘股迅速缩减至40只。
第三招:挑选身处热门行业的龙头股
筛选标的:第二轮筛选留下的40只。
筛选条件:公司处于国家政策扶持的行业,如七大新兴产业、消费等。
筛选理由:中国股市每年的炒作主题都与当年政策相关,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相关政策都倾向于新兴产业。
筛选结果:20只。
在看中股本小、业绩预增、涨幅相对少的同时,还要兼顾行业特性。
相对来看,中小盘股更大的投资魅力在于其良好的成长性。相对于大市值公司,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具备较大的扩张潜力,具有更高的业绩增长空间和投资价值,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得益于政策扶持,未来将有一批优秀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目前,创业板、中小板个股因创业板限售股解禁而引发的调整已经被消化,部分有优良业绩和高成长性的小盘新兴产业股的投资价值又一次显现。
今年小盘股的投资方向相当明确,就是沿着“十二五”规划寻找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对此市场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小盘股主角转换太快,可能会引发市场的震荡,需要控制仓位;二是尽可能以行业景气度的标准选择小盘股的潜力品种,以规避大盘震荡的风险。基于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的理解,建议投资者关注三大投资主题:一是节能环保,二是高端制造,三是创新消费。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所选的行业以非耐用消费品如食品、饮料、白酒等,或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笔者根据申万二级行业的属性剔除了主营业务为纺织、橡胶和房地产业的个股后,可供选择的中小盘个股还剩20只。
第四招:挑选股东最牛的小盘股
筛选标的:第三轮筛选留下的20只。
筛选条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创投机构以及牛散。
筛选理由:主力机构从去年二季度起已经越来越关注中小盘股,在众多中小盘牛股的背后也闪现着机构投资的背影。
筛选结果:6只。
笔者翻看第三轮筛选出的20只中小盘个股2010年三季度股东名单后发现,其中,大部分公司尚未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仍旧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而有些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虽然也是机构云集,但除去一家私募基金新进加仓外,其他基金在2010年三季度出现大手笔减仓行为。这类个股依然不是投资者的首选标的。
从2010年三季度末的资料来看,有10只牛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基金占有半数及以上席位。照此思路,笔者特别甄选出6只中小盘个股。
选好股票后,接下来就要坚定持股。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数据统计,很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方面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持股不坚定上。坚定持股并非放弃阶段性机会,投资者可以依据KDJ、SAR指标进行波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