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用员工账户炒股牟利
A. 身份证被拿去股票开户,会有影响么
股市要求实名制并要求关联个人银行卡,一般情况是成功不了的,除非还用该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由于市场监控不力,万一开户成功会有二个可能影响:
可能1:如果是正常炒股 ,对本人不会有影响。
可能2:如果利用该账户搞老鼠仓,非法牟利和洗钱,万一证监会查起来就会查找开户的身份证所有者。
B. 什么叫炒股
炒股就是买卖股票,靠做股票生意而牟利。
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实现套利。买卖股票既能赚钱,也能亏钱。如果你是业余的,开了股票账户,学会基本股票的交易方法,就可以进行股票交易。
作为一个股民,你是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的,而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买卖股票,而所谓证交所的会员就是通常的证券经营机构,即券商。你可以向券商下达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指令,这被称为委托。
(2)公司用员工账户炒股牟利扩展阅读:
买卖股票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规定:即委托买入股票的数量必须是一手(每手100股)的整倍数,但委托卖出股票的数量则可以不是100的整倍。买入或者卖出的价格必须是在昨日收盘价上下浮动10%的范围才有效。
如何选股是每个股民必须面对的问题。选股首要原则:不选下降途中的“底部”股(因为不知道何处是底部),只选择升势确立的股票。在升势确立的股票中,寻找走势最强,升势最长的股票。
C. 党员干部可以炒股吗
可以的,根据《规定》,党员干部除证券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主管部门中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等国家法律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具体办法明确禁止的以外,个人可以正常买卖股票和进行其他证券投资。《规定》的精神实际上主要是为了防止党员干部凭借公职便利,为自己或者为亲友非法牟利。所以被禁止的是违规买卖股票,正常的交易是允许的。
【拓展资料】
炒股,指倒买倒卖股票。炒股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买入与卖出之间的股价差额,获取利润。
股价的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
开户
1.到证券公司开户,办理上证或深证股东帐户卡、资金账户、网上交易业务、电话交易业务等有关手续。然后,下载证券公司指定的网上交易软件。
2.到银行开活期帐户,并且通过银证转账业务,把钱存入银行。
3.通过网上交易系统或电话交易系统等系统把钱从银行转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
4.在网上交易系统里或电话交易系统买卖股票。
5.手续费在100元左右(每家证券公司是不同的)。股市低迷时,一般免费开户。
6.买股票必须委托证券公司代理交易,所以,必须找一家证券公司开户。 买股票的人是不可以直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买卖的。
作为一个股民是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的,而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会员买卖股票,而所谓证交所的会员就是通常的证券经营机构,即券商。你可以向券商下达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指令,这被称为委托。
D. 用单位小金库的钱炒股,涉及什么罪
1,这种属于挪用公款罪。
2,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3,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l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人挪用公款的数额。
(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E. 公司帮员工炒股违法吗怎么处理
关于公司是否可以为员工操作股票投资以及这种行为是否违规,需视实际情况而定。
若公司未获得相关金融监管机构许可,自行代理员工进行股票交易且从中牟利,则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犯罪。
然而,倘若公司遵循合法、规范的程序,例如,设立合法的资产管理项目,对员工明确揭示投资风险与回报等信息,那么此种行为便不构成违法。
处理措施:
如有违法嫌疑,相关部门将展开调查,可能对公司施加罚款、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
若给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员工有权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公司赔偿。
此外,建议公司在开展类似业务之前,寻求专业法律意见,确保其运营符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