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股票的市盈率为什么都很高
A. 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才20倍,有的市盈率则高达1000多倍
市盈率,就是抄股票的袭盈利能力。
只有在同一个行业中比较,市盈率才有意义,是越低越好。但是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市盈率不起作用。
1、龙头行业:
市盈率可以不看。比如房地产龙头老大是万科A,市盈率是35。可是同样房地产的中江地产、宁波联合、万业企业、栖霞建设等等,虽然市盈率低于万科A,但是走势一定不如它。
2、军工行业:
市盈率可以不看。军工板块,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所以不看市盈率,例如中国卫星、火箭股份、洪都航空、西飞国际、北方国际等。
3、ST板块:
这个板块,等待重组。反而是市盈率越高越好。市盈率越好,说明这个股票越不值钱,越有希望被别的大公司重组。
4、短线股票:
短线股票,只看资金买卖进出的流量。完全不看市盈率。
B. 光大证券市盈率为什么这么高
第一段:光大证券公司背景介绍及市盈率高的原因
光大证券是中国大陆首批获准进行证券交易业务的证券公司之一,成立于1992年,现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证券公司。该公司股票市盈率高的原因在于其稳定的业绩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光大证券公司将发挥其技术和创新优势,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盈利能力。
第二段:光大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及投资价值
光大证券目前市盈率高达27倍左右,不过在提高市场份额、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长期规划,并且启动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措施,如人才培养、业务转型等,这将有助于光大证券持续增长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投资价值来看,光大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看好,定位明确、管理层稳健,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稳健的投资机会。
第三段:高市盈率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市盈率高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光大证券的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因素,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波动等。因此,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对光大证券的高市盈率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投资者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光大证券公司的投资,如定期定额投资、全球投资组合等,以实现对该公司投资风险的有效管理。
C. 股票市盈率怎么3000多
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每股净利润) 市场过高的预估该企业的盈利能力,说白了就是一个上市公司现在的利润只有1块钱,但是市场上的人们预估他会有3000块钱的利润。这在非完全市场化的证券市场中才会见到。属于背后有推手(庄家)故意坐高股价。
市盈率(earningsmultiple,即P/Eratio)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计算,称为历史市盈率(historicalP/E);计算预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预估值,一般采用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平均值或中值。何谓合理的市盈率没有一定的准则。
市盈率是某种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市场广泛谈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静态市盈率,通常用来作为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指标。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股票的质地时,并非总是准确的。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具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当一家公司增长迅速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非常看好时,利用市盈率比较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时,这些股票必须属于同一个行业,因为此时公司的每股收益比较接近,相互比较才有效。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针,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真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布的净利加以调整。
D. 为什么市盈率越高,越没有投资价值不是每股收益越高,代表公司业绩越好吗
你得先弄明白市盈率和每股收益的概念,他们是完全不用的指标。
市盈率=股票内现价/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代表容公司业绩越好没错,但根据上面的公式,市盈率越高,表示你用越高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份,付出的成本越高,当然就越没有投资价值了。
E. 动态市盈率高说明什么
动态市盈率高一般说明两点:第一是该股不属于传统行业,它是属于高科技、生物医药一类的行业,所以它的高估值是比较正常的。
第二是该股近期出现了比较大额的亏损或者是该公司质地不好,但是因为题材什么的方便炒作,所以有了当前的高动态市盈率。
因此,我们在平时操作中遇到动态市盈率比较高的时候,一定要分行业分股票质地来进行操作。
拓展资料:
一般来说,动态市盈率反应的是一个公司的盈利水平,所以一个公司每股盈利的多寡就是它动态市盈率的实际水平。因此以蓝筹股为例:
蓝筹股动态市盈率在0——13的时候,是一个低估值阶段,这个时候动态市盈率数值越低越具有投资价值,但是在实际进行投资时,仍须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和盈余的客观因素。
蓝筹股动态市盈率在14——20的时候,是一个正常水平,个股会因为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蓝筹股动态市盈率在21——28的时候,是一个价值被高估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个股是否需要跑路。
大于28,那么这个股票目前是有泡沫的。
总的来说,个股动态市盈率高是分行业的,而且有些个股是因为被炒作后市盈率才高。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是股份制企业(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东)拥有公司资产和权益的凭证。上市的股票称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级市场)自由买卖。非上市的股票没有进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买卖,称非上市流通股。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标准、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是股份证书的简称,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金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
F. 问个股票市盈率问题
谈到市盈率,这爱它的也有恨它的也有,有人说它很管用,同时也有反驳的说不管用。那么对于这个市盈率是否有用,该如何去用?
在和大家分享我到底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之前,首先给大家推荐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三只牛股名单,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就被删除了,还是尽快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市盈率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这个比例就可以非常明白的反映出一笔投资回本所需要的具体时间。
它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打个比方,有家上市公司股价有20元的话,这个时候你买入成本就是20元,在过去一年公司每股能够收益5元,市盈率在这个时就为20/5=4倍。就是你投入的钱,公司要4年才能赚回来。
市盈率就是越低越好,投资时的价值就越大?不,市盈率是不能够简单粗暴的拿来直接套用,原因是什么呢,那么接下来就好好给大家说一说~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因为每个行业不同,就会导致市盈率存在差异,传统的行业发展潜力会有一定的限制,这将会导致市盈率比较低下,但高新企业的发展前景较好,投资者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较高。
有的朋友又会有这样的疑惑,哪些股票具有发展潜力还需要我们去了解?我连夜找到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龙头股的,选股选头部的准没错,更新排名是系统设定的,大家领了之后再说:【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合理的市盈率是多少?在上面讲过行业和公司的不同,它们的特性也有区别,市盈率多少才更合理,这确实很难说准。话又说回来,我们还是能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做出一个很好的参考。
买入不是把所有的钱一股脑的投入。这里分享一种分批买入的办法。
比如现在有一只xx股票股价是79块多的股票,假设你有8万块钱,总数是十手的情况下,分4次买。
通过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意识到8.17就是近十年里市盈率的最低值,在这个时候有个市盈率是10.1的股票。那么我们就平均的把8.17-10.1这个市盈率大区间切分成五个区间,每降到一个对应的区间就去买一次。
就比如,市盈率10.1买入1手,当市盈率下降到9.5的时候就买入二手,第三次买入的时机是市盈率到8.9的时候,可以买入3手,第4次的买入是在市盈率到8.3的时候,可以买入4手。
入手后就不用担心持股的问题,市盈率每降低一个区间,就会计划着买入。
相同道理,假如这个股票的价格上升了,估值高的划分在一个地方,手里面所有的股票依次抛售。
G. 我国证券市场股票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高”发行: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
自从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起步以来,各种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争论的焦点是发行定价去除行政干预的“窗口指导”实行市场化之后,出现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募集资金的现象。由于这场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主要从创业板、中小板起步,上市企业多为民营资本,因此与2007年股市泡沫时央企在高价格前也不减持不同,“三高”迅速激发了发起人股东、pe机构乃至公司高管减持潮。发起人股东一波高过一波的减持浪潮和新股加快上市的步伐,沉重打击了高价入市的二级市场投资者持股信心。在全球股市出现复苏情况下,中国股市去年以来加速下行。
由于新股发行“三高”成为二级市场受伤的投资者发泄的主要对象,目前讨论的深化新股发行定价改革,主要围绕着如何解决发行“三高”问题进行。所谓“三高”,其实主要是高市盈率。高募集是高股价和满足最低公众持股比例的必然产物。实际上在境外成熟市场中,股票发行价的高低,主要还不是看市盈率(一些亏损的成长股上市时甚至没有市盈率),唯一的标准是看市场是否接受,而新股上市以后的实际定位更是检验发行定价合理性的最终标尺。
从这个角度看,a股自2009年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以来,发行价虽然已大大高于改革前的行政定价,但仍显著低于新股上市后的价格,因而并不存在系统性高估。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表明,改革后绝大部分新股上市首日定价仍显著高于发行价。低于发行价的即首日破发率在新股发行改革后的2010年仅有9.22%,2011年市场整体不断走低下挫,新股破发率也只有29.89%。与发行价相比,2010和2011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超过32.25%。即便是发行上市后三个月,即网下机构投资者股票解禁流通的首日,相对发行价仍然普遍上涨了20.23%。与境外同期市场相比,我们的新股发行价应当说是低了,而不是高了。在打新股有很高收益率的情况下,我国的新股认购热情不退,新股发行不愁卖的情况自然可以理解。
那么,是否如有人猜疑的那样,有机构大户人为操纵新股上市后的市场定价,骗诱散户投资者高位接筹?沪深交易所的数据表明,新股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散户投资者,并未发现大规模操纵行为。如果假定新股购买者屡买屡赔,还愿意给别人抬轿子,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完全说不通。去年第四季度,随着市场快速下行,破发率迅速上升,新股认购者就大大减少。同时飙升的破发率表明新股上市遭到赔本抛售,没有人去炒新、抬轿子。今年初市场刚刚回暖,打新股收益就迅速上升,认购打新和炒新也就再度急剧升温。近日市场向下调整,又出现破发和无人炒新。由此可见,新股的认购者和炒作者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和理性得多。
有人说,新股发行市盈率明显高于二级市场市盈率,甚至也显著高于二级市场同行业市盈率,难道不是充分说明新股定价不合理?其实不然。在我国二级市场上,既有几倍市盈率的所谓大盘蓝筹股,也有几十倍、几百倍市盈率的小盘股和垃圾股。由于创业板的开通和中小板的扩容,这两年上市的绝大部分是新兴产业的小盘股和“袖珍”股,相对于同行业中总股本较大的主板垃圾股和平庸股,这些新股的定价并不高。我国创业板企业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是绝大多数,中小板企业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也占了一多半,它们今天的平均市盈率不到40倍,而沪深主板50亿元以下的企业市盈率则要高得多,用股本来计量的情况也大同小异。可见,在证券市场上,永远是二级市场真实可比的市场市盈率左右新股的价格定位,而不是相反。
这样,我们触及了问题的核心,我国股市二级市场是一个大盘股低价、小盘股高溢价的市场结构,发行定价越市场化,它就越会靠近这个真实的市场股价结构。所以恰恰是发行定价市场化以后,大盘股只询出几倍市盈率的价格,而小盘股微型股则询出几十倍上百倍市盈率的价格。在发行定价市场化之前,我们是用行政手段人为控制发行定价,所以当时小盘股上市首日经常有百分之几百的升幅,市场上涌集了上万亿资金专打新股。现在只不过是把新股上市首日的升幅转移给了发行价,从认购者的摇号获益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超募”,二级市场的定价结构从来没有改变。
考虑到这种情况,我在新股发行改革推出前就撰文指出,“由于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差异化,一些小盘科技股的发行市盈率会迅速攀升。这样,一旦部分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也是必然的),对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反弹和抨击肯定在预料之中”。因而建议,“由于创业板的微型创新性企业会使发行市盈率的分化发展到极致,从而导致过度的聚焦和拷问。综合这些因素,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改革先从主板市场开始,就成为更加稳妥和分散风险的选择。”(见《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证券报》2009年5月27日)。
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从创业板起步,并很快受到各方面关注。“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当前情况下不可能恢复公开或隐蔽的行政干预。因此,果断采取整体配套的全面市场化改革措施,避免缺乏配套措施的改革可能产生的扭曲和弊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挑战。不错,解决市场定价的“三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恢复新股发行定价行政干预,那样确实可以如一些人希望的把有限的资金匀给更多的上市公司。但可以想见,在现行的二级市场定价结构下,新股上市人为低价只会恢复以前新股上市首日暴涨数倍的老故事,不劳而获的认购者卷走大部分收益。二级市场投资者仍然要高位接盘,而且要指望并没有拿到多少资金的上市公司日后能有超常表现,希望显然更加渺茫,只筹集了少量资金的上市公司很快要向市场伸手再融资。更要命的是,我们可以行政干预新股发行价,但我们改变不了既定市场结构下的二级市场上小盘股的高定位。除非我们再回到股权分置改革前的禁止原始股流通的状况,否则无论小盘股用何种发行价上市,其发起人股东、pe 、高管仍然可以在二级市场上疯狂套现。
坦率地说,现在对询价机制的技术性修补和对新股上市后交易的行政措施,都多少属于权宜之计。
新股发行体制问题是由发行“三高”引起的。因此很自然,目前提出的改革方案主要还是围绕治理“三高”展开。其中探索券商的配售权试点、引入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存量发行、增加网下机构投资人配售比例、取消网下认购者的锁定期、加大造假处罚力度都已被列入了征求意见内容。可以预见,这些措施如果采纳,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询价过程,减少过去出现过的人情报价等情况,但这些枝节性措施,并不会改变新股发行中的“三高”和新股上市炒作相互补充的现象。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在给定的二级市场股价结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种种人为设计的办法压低发行价,从而减少市场对发行“三高”的批评。但“按下葫芦浮起瓢”,买新炒新必然再起。至于增加发行人和券商的卖方选择权如配售权等措施,是境外市场上股票很难卖出去的买方市场“国际惯例”,套到不愁新股卖不出去的国内卖方市场上来用,只会进一步加大卖方融资者的权力和寻租空间,使发行人更快套现,卖方中介有更大的支配权和赢利空间。存量发行更不应是发行人的选择权,如实行也应在发行价扭曲偏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可借鉴境外原始股东“献售股票、募集归公”的做法,要求发行人在高价发行时捐献出售部分股票作存量发行,筹集的资金在股价低于发行价时用于在二级市场回购股票并注销,如在三年内未使用或未用完的部分,可转为上市公司的公共营运资金。同时,由于网下认购中签率高,不宜取消但可以大大缩短其锁定期,比如从现行3个月改为1周,从而提前增加股票供应量并提高上市新股炒作风险。此外,在高募集造成高送转大行其道的市场氛围下,可采用我以前建议的禁止在几年内用募集资金进行公积金转股,以及对上市首日和其它交易日一样,实行相同的涨跌停板制度,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股的炒作之风。不过,这些措施也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本解决发行定价和新股上市定位的跷跷板效应。
正因为如此,时至今日,仅仅局限在新股发行定价改革问题上做文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因此,解决发行“三高”的另一条思路被提了出来,就是下放审批权,加快企业上市速度,加大上市企业的批量。更激进的主张是取消审批,实施企业敞开上市的注册制,监管部门只负责严格打假执法,让市场自己去平衡供求关系。应当肯定,这条放开审批、放行大量企业上市的思路确实可以解决“三高”的现象,只是需要二级市场付出极高的代价。因为去年的新股较快发行,已经导致市场一路下行和人们对扩容圈钱“伪市场化”的抨击。我们要压下的不仅是新股而且是二级市场同类企业的股价,这就需要成百上千地组织或放行企业大规模上市。这种上市过度扩容,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质量不保,造成市场特别是占上市数量绝大多数、又主要由散户持有的中小盘股的大幅下挫。这种政策突然改变造成的系统性制度风险,显然超出了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更重要的是,企业自由上市、由市场去判断选择的登记注册制,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要素市场和简单商品市场不同,由于不能钱货两清,所以交易包含了信用审查过程。比如,任何一个人可以用市场价格买到白菜或其它商品,但并不能简单用市场利率贷到资金,因为市场利率因人而异,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人用什么利率也贷不到款。企业上市是向公众出售部分股权及未来的收益权,监管部门和交易所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就必须设定标准和门槛,并对发行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世界上所有的交易所场内交易,都不存在像成立公司那样只要履行一个登记手续就自然上市的注册制。如美国只要是向公众出售证券,按法律规定就必须首先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申请注册登记,经过sec包括其聘请的行业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完备性的审核,直到所有的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才会出具申报有效函(declare effective)。各交易所还另有自己的门槛和审核要求。很显然,把这种有门槛的披露审核制简称为注册制,进而认为注册制就是企业可以自由登记注册上市,让市场自己去选择判断,显然是极大的误导。就如我国大学生也是一定要办理注册登记才能入学,但如把我国大学高考录取制称为注册制就会产生根本误解。与我们环境更相近的香港被公认为世界自由港。1999年香港新开创业板,曾尝试过某种要求很低的来者不拒,但很快就问题成堆,不得不退了回来。但时至今日,香港创业板仍未恢复元气,截至今年1月,总共175家创业板挂牌公司,仅亏损的就有104家,占了市场的一多半。我们显然不能再去走这样的弯路。
还有人说,只要严格下市制度和对造假者严刑峻法,很多企业自己就不会来上市了。这个判断显然过于一厢情愿。须知绝大多数企业业绩滑坡多因市场变化、竞争激烈或经营不善所致,并非造假,从而不属于严刑峻法的范围。这些企业就是下市也可以说对已募集使用社会资金的发起人股东并无实际损失,吃亏的只是公众股东。因此,用严格执法来对付中小企业更不用说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冲动,可以说基本不起作用。
因此,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就陷入了今天进退两难的困境:退回去没有出路;用快速扩容来解决新股发行“三高”又引起市场恐慌性下挫,超出了承受底线;用提振股市信心、释放利好和控制扩容不会有效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积重难返。股市改革何去何从,现在确实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抉择关头。
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其实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它暴露了我们股市结构本身的扭曲,这种扭曲又是我们整个市场制度导致的结果,因而绝不是仅仅新股发行改革乃至退市制度本身就能解决的。实际上,中国股市现在不仅有新股发行审批,询价机构和网下申购资格审批,还有严格的再融资审批、发行公司债审批、收购重组与再发行审批、退市审批、市场的买方机构基金设立审批、卖方机构券商设立和业务审批,就连保荐人的通道也都是审批的。在一个整体审批的制度环境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单兵独进都会遇挫和造成新的扭曲。新股发行定价的孤军市场化导致“三高”和市场反弹只是例证。因此,要走出困境,必须对整个发行审批制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