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问题 » 市盈率两千倍

市盈率两千倍

发布时间: 2024-12-20 06:03:02

『壹』 股票被套死扛能回本吗

股票被套,死扛也许能回本,也许不能,股市情况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股票被套,想知道是否要死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判断:

第一、基本面

看基本面有没有变坏,如果买入的个股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只是因为整体股市走弱,大盘下跌,所有股票都跟着下跌,那没那么可怕,最后还会涨回来。

但是,如果公司基本面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就要特别小心了,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经营不善地步的公司,还是及时止损为妙。

涨祥此时重势,跌时重质。

综上所述,哪种股票是可以死扛持有,哪种股票不能死扛持有,需要根据你持有的不同股票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必须有相对专业的知识基础和果断的判断力,小心谨慎,才能赢到最后。

『贰』 如果大盘跌破2500后,每下100点台阶,加仓一成,这样操作可行吗

首先表明一下态度: 这个问题提的很理性,说明提问的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投资者!

那么跌破2500点后,每下100点台阶加仓一成的方式是否可行?我认为这样的操作方式非常不错;理由如下:

1、熟悉天檀的投资者应该知道我们近期的观点:大盘没有见底,还有可能继续下行跌破2449点。

2、不过即便是跌破2449点,整个大盘向下的空间也不会是巨大的,2400点、2300点、抑或是2200点......,就算是跌到2200点,距离2400点也就200点空间。

3、由于熊市已经进行了三年半多,就算是继续向下,也是在向 历史 大底运行, 未来一旦产生牛市,空间非常大,这种机会是多年难遇的重大机会。

4、没有人能买到最低点,分批买入综合沉淀出一个成本是最佳的操作策略,所以每下跌100点加仓一成是完成可行的!

但是,天檀要提醒一点的是: 标的的选择要讲究一点,不然即便买到底部区域,但如果标的选错了,盈利可能不会很大!

周五A股市场一改之前大幅下跌的走势,出现低开高走,市场有可能出现反转的行情。之前市场节节败退,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的整数关口,消费者信心降到低谷。我周四发文提出有效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是当务之急。

现在市场最大的担心是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的问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已经接近平仓线,这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深圳、北京等多地政府出台了上百亿的专项资金来支持上市公司化解股权质押的风险。

周五,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允许险资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并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这对于市场来说意味着重大的利好,此举解决了市场的痛点。刘士余主席也讲到,采取多项措施支持股市发展,极大提高市场信心。

 

理论上,上证指数代表了大约70%股票的走势,所以大约会有七成的股票会在一轮像样的指数上涨过程中,跟随大盘趋势上行,所以较大盈利胜算预期,也会占七成!

如果要使胜算进一步提升,只能努力寻找那些看似与指数共振,但跌少涨多的个股,一旦大盘企稳,这些股票可能就会迅速突破大周期压力,从而跑赢大盘!

所以精选个股选对股票。

要小心地雷股,地雷股在大趋势(大周期)上破位,在没有充分释放(空间、时间)压力之前,即使股指下跌中不断补仓,可能会较长时期都是反弹行情,无法形成趋势性上涨,甚至无法做到保本,这就是暗礁股。

你这种做法是相对比较稳的,也是一种不错的操作策略,证明你是比较成熟的股民投资者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至于大盘跌破2500点,每下跌100点台阶就加仓一成,这样的操作也不是绝对性可行,下面说说我个人理由。

当前的A股很明显的已经处于牛市底部区域,正在寻底行情之中,也就是想要再度持续下跌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后面大盘继续阴跌,跌到2500点之时我觉得已经是低吸的机会,大盘如果在2500点未止跌企稳,每下跌100个点就加仓一成这是可行的,也是非常稳当的低吸方法,这种方法胜算概率非常大。

但为什么你这种方法又是绝对性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并非所有的个股都是有投资价值的。类似哪些退市风险的;出现重大问题的股票;长年处于下跌趋势的股票等等各种垃圾股,这些个股是没有低点,只有更低点。所以如果遇到这种股票的话,只会越加仓套的越深,最终怕股票都被退市处理。

所以只要排除你当前持有的并非是以上三类垃圾股的话,当大盘跌到2500点之时,每下跌100点加仓一成这种操作是可行的。因为根据当前A股情况看大盘2500点附近大概率是属于 历史 大底附近,即使再度跌空间有限,这个时候去抄底,逐步加仓有何不可呢?逢低加仓后耐心等待牛市行情的到来。

总之按照你这种方法去投资, 我认为只要你标的的股票不是退市股,而且有足够的持股耐心,如果具备这两个前提条件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你按照这种方法去做,这种方法我觉得才是对于当前A股最佳炒股方法。在股市永远别想买到最低点,但可以通过逐步加仓,采用阶梯式抄底方法投资是非常明智的。

2500点,每跌100点加一次,意味着要加到1500点,跌1000点,意味着大盘要再跌40%。

现在上证动态市盈率只有11倍出头,如果未来中国GDP能维持不负增长,上证整体公司盈利应该也不会负增长,如果到1500点,意味着市盈率只有6倍多。

A股 历史 最低市盈率10倍左右,恒生指数算是成熟市场了,恒生指数 历史 最低市盈率5.5倍,最高市盈率27.8倍, 历史 平均市盈率13.73倍。

所以这样定投安全性是很高的,除非,除非,国家经济崩溃,企业盈利大降,那市盈率就没这么低了,对任何投资来说,恐怕都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只要相信中国的前景向好,定投指数,这个策略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大盘跌破2500后,每下100点台阶,加仓一成,这样操作理论上上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难度,为什么这么说呢?
1、3000点之下都是底部区域
3000点之下都是A股的 历史 底部区域,这是k线妖在2016年就开始说的观点。站在未来两万多点的高度看待现在的3000点之下,难道不是底部区域吗?

这句话说出来,估计所有的人都会喷k线妖的,你真敢想啊?两万多点,两千多点都已经十年了,等两万点,估计这辈子等不到了。。。。

敢看高到两万多点,这是k线妖的妖言惑众,这是以十年轮回周期进行预测的。随着A股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注册制的推出、证券法的修订、T-0的实施,特别是股市职能转变,由解决国企融资难到吸引全球资金助力 社会 主义建设,我们的股市是有一天到两万多点的。
2、2500点是底部中枢点。
3000点之下都是底部区域,那么2500点就是底部中枢点。前期低点2440并不是 历史 极端低点,未来行情的演变,还会铸就最终 历史 大底。

2500点是预防质押股暴雷的救市点位,属于次级政策底,在这里开始加仓,属于风险小收益大。真正的市场底估计在2360点附近。极端市场低点在1800点(除非发生极端事件)。
3、2500点之下分批建仓,理论可行,实际难操作。
2500之下,每下100点台阶,加仓一成,这样操作理论上上可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作为一个散户,是很难把控的。

因为散户的特征就是没有纪律性,贪婪、情绪化严重,容易受到外界消息影响。

当大盘跌到2400点的时候,你也许会进行第一次加仓,当大盘跌到2300点的时候,这时候散户收到的消息,是要破2000点的,这些看空消息会影响你的判断,让你觉得应该再等等,再便宜点买。于是,你当初的操作原则就这样被改变了,结果大盘真的到了2200点,让你觉得当初的等待是正确的,于是你会一直等下去。。。。

当大盘跌到2000点的时候,消息面会让你觉得大盘会跌到1500点,于是你就更加不敢买了。。。
4、作为一个散户,培养自己的纪律性是很重要的。
当自己确立一个可自行非常好的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破10日线短线出局,破20日线中线出局,破40月线长线出局。这些最基本的规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作为一名散户,只要不是太贪婪,其实可以放弃个股选择操作那些指数基金,在2500点之下,每跌100点买入一成,这样既能保证本金安全,又能有可观的收益,还能避免踩雷跳坑,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k线妖,一名股海业余捉妖师,擅长早盘九点半之前捉涨停小妖,更喜欢尾盘2:40后做T-1提前买入进行稳妥投资。

想法很不错,不过我估计你没几次加仓的机会!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反弹一触即发,长期来看底部很有可能随时在一个所谓的低点形成,因此这种定投方式在目前2500点附近开始做的话,可能不对,更要做的是定时定量分批的方式!

首先说一下现状,目前的A股处于的是 历史 底部区域,所以任何一个新低都是有概率成为底部的!其次三大指数已经连续跌了几个月,在此期间并没有一个像样的周级别反弹,也就是说目前超跌非常严重,再加上2500点已经告急,而下方又有着A股20年的年线2423点支撑,可谓是短期反弹随时爆发!

所以综合来看,现在以每100点进行加仓的方式可能不合适,况且目前的情况还有些复杂,要么就是跌个股不跌指数,要么就是涨个股跌指数,因此单靠指数的下跌来进行布局可能不太适合!我的建议还是选择那些超跌严重的绩优股,通过3-2-2-2-1的方式进行分批买入!而参考的标的也是你选的个股股价!
打字很辛苦记得点个赞!!加一波关注,带你读懂主力真正的意图!

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实际上正处于熊市风险释放的过程之中。不过,2500点之下的A股市场,实际上风险不会很高,但个股风险却不可小觑。对于2500点以下的股市投资,采取加仓的策略可行,但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标的以及正确的加仓策略。对此,对于加仓的品种,首选对接市场指数的ETF,或指数型基金,这也是最稳妥的加仓策略。与之相比,如果只是投资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恐怕投资风险不少,而对于加仓的策略,恐怕仍然存在一定的未知风险,而对于逐级加仓的策略,还是需要控制好风险,尤其是个股的系统风险,而只要看好市场大环境,加仓对接核心市场指数如深证100、沪深300、上证50等ETF或指数基金,则逢低加仓的策略还是值得认可的,但在市场低迷环境下,建议股票资产配置占比总资产不超过30%。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搞清楚。
一是形势
如果大盘破2500点,每下100点,加仓一成,这首先要搞清楚2500点是什么位置?

如上图,2019年1月4日,上证创下2440点低点后一路上扬。去年10月19日2449点被认为是政策底,今年元月4日是再次对底的确认,当天收于2515点。2500点,就是近半年多的底部区域。截止到7月24日,上证收于2923点,中长期半年线和年线已经好转。因此,总体来说,2550点应该是底部区域。在这个位置,每下100点加一成仓,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安全性很高。

但从目前形势看,要再次跌到2500点以下的概率不是很大,也要防止踏空风险。
二是标的
题主说的2500点是大盘形势,但如果操作的个股质地和趋势不好,并不一定适合每跌一百点加仓一成的方法。别说是在大盘下跌过程中,很多个股比大盘跌得更多,即使在大盘上扬时,有些个股依依旧会熊途漫漫。尤其现在科创板开板,IPO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垃圾个股也会增多,象康美药业这样的雷股也不会少。如果持有这样的股票,还是不适合加仓的。

但如果题主是持有的和大盘指数基本同步的ETF,这种方法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三是耐心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持有的是与指数基本同步的ETF,但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耐心,尤其是在牛市前大幅诱空情况下,很多人还是失去了持股的耐心,在恐慌中割肉,更别说越跌越买的。

机会是跌出来的,只要手中个股基本面没有问题,在当前大盘相对底部区域,安全性还是很高的。放眼未来几折,收益50%乃至100%以上的概率很大。

这个操作模式实际上是在赌2500点以下是底部。而且特别认为2000点以下是绝对的低点。

从理论上说这种操作模式是有风险的。因为底在理论上是无法预测的。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底部预测成为不可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么操作是有可能成功的。因为2000点左右确实风险不大,而且很多股票在2000点左右是低估的。

只是这种操作面临两个问题:

1 选股的问题。如果选错股,再怎么加仓也难免会亏损。有一些股票由于基本面的恶化,已走出单边下跌的走势,这样的股票不断加仓下去,未来也很难赚到什么钱,甚至可能会亏损。

一定要选择下跌空间较小,长期看公司成长性还可以的股票。这样才可能利用不断摊薄成本,和长期的持有来获得收益。建议,股民如果不擅长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如去买股票型指数基金。从长期看指数基金的风险要小于股票。即使基金踏中地雷,风险也不会太大。因为基金是组合投资,持有几十只甚至数百只股票,可以有效的分散风险。

2 资金配置的问题

如果把所有资金都用来进行这种操作模式,必然有被套多年的风险。个人认为最好是只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这种模式的操作,其它的资金备用作其它的操作模式,如趋势交易、波段交易等。

『叁』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由谁来估

估值是股权融资的一个步骤,就如卖菜要有个菜价,估值一般是投、融双方协商定出来的。在投资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去体现。

估值的逻辑有很多,也有一些理论体系,但实践中,一般不盲从与理论公式,而是根据融资阶段、企业具体情况和投融双方的博弈,定出一个区间,理论更多是一种佐证。

为公司估值的方法简单分为两种: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第一阶段,认为公司的价值等于未来利润总和,但未来的利润要按照一定的利息折算到今天,所以用DCF法(现金流折现法)来估值。基本的运算方法是:估值;第一年利润+第二年利润×折现率+第三年利润×折现率×折现率??第二阶段,发现DCF法对假设敏感性极高,被中介机构各种花式包装。

1、500万元上限法

这种方法要求绝对不要投资一个估值超过500万的初创企业。由于天使投资家投资时的企业价值与退出时的企业价值决定了天使投资家的获利,当退出时企业的价值一定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时的企业定价越高,天使投资家的收益就越低,当其超过500万元时,就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

这种方法好处在于简单明了,同时确定了一个评估的上限。

2、博克斯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博克斯首创的,对于初创期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典型做法是对所投企业根据下面的公式来估值:

一个好的创意 100万元

一个好的盈利模式 100万元

优秀的管理团队 100万-200万元

优秀的董事会 100万元

巨大的产品前景 100万元

加起来,一家初创企业的价值为100万元-600万元。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将初创企业的价值与各种无形资产的联系清楚的展现出来,比较简单易行,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企业价值一般比较合理。

3、三分法

是指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将企业的价值分成三部分:通常是创业者,管理层和投资者各1/3,将三者加起来即得到企业价值。

4、200万-500万标准法

许多传统的天使投资家投资企业的价值一般为200万-500万,这是有合理性的。如果创业者对企业要价低于200万,那么或者是其经验不够丰富,或者企业没有多大发展前景;如果企业要价高于500万,那么由500万元上限法可知,天使投资家对其投资不划算。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不错。但将定价限在200万-500万元,过于绝对。

5、200万-1000万网络企业评估法

网络企业发展迅速,更有可能迅速公开上市,在对网络企业进行评估时,天使投资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评估方法,否则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考虑到网络企业的价值起伏大的特点,即对初创期的企业价值评估范围有传统的200万-500万元,增加到200万-1000万元。

6、市盈率法

主要是在预测初创企业未来收益的基础上,确定一定的市盈率来评估初创企业的价值,从而确定投资额。市盈率就是股票价格相当于每股收益的倍数,

7、实现现金流贴现法

根据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收益率,算出企业的现值作为企业的评估价值。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考虑了时间与风险因素。不足之处是天使投资家有有相应的财务知识。并且这种方法对要很晚才能产生正现金流的企业来说不够客观。

8、倍数法

用企业的某一关键项目的价值乘以一个按行业标准确定的倍数,即得到企业的价值

9、风险投资家专用评估法

这种方法综合了倍数法与实体现金流贴现法两者的特点。具体做法:

(1)用倍数法估算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价值。如5年后价值2500万。

(2)决定你的年投资收益率,算出你的投资在相应年份的价值。如你要求50%的收益率,投资了10万,5年后的终值就是75.9万元。

(3)现在用你投资的终值除以企业5年后的价值就得到你所应该拥有的企业的股份,75.9÷2500=3%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如果对企业未来价值估算准确,对企业的评估就很准确,但这知识如果。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比较复杂,需要较多时间。

10、经济附加值模型

表示一个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即该企业的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站在股东的角度,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企业的股东带来收益。

这种估值方法从资本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价值,能够有效体现出天使投资家的资本权益受益,一次很受职业评估者的推崇。

11、实质CEO法

是指天使投资家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管理等非财务支持以获得企业的一定股权,这种天使投资家实际_履行着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智能,故称之为实质CEO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天使投资家只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财务方面的风险。而且由于持有公司的股份,天使投资家往往被视为与创业者的利益一致而得到信任。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天使投资家对企业管理介入很深,介入之前,天使投资家应对企业和创业者做更多的了解工作。

12、创业企业顾问法

和实质CEO法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天使投资家对企业介入没有那么深,提供支持没有那么多,相应的天使投资家所获得的股权也较低。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企业尚未有多大发展,风险比较大时。

『肆』 为什么银行市盈率低。股价低

现在上证工商银行市值一万亿多。。但一年的利润就有两千多亿。。按正常理解。我把一百元投进去,一年就赚20。。五年就收回本金。。。。为什么股价这么低

正是由于工商银行市值一万亿多,现价3.6元,如果股价要涨到10元,需要20万亿资金来炒作。请问那个庄家有这么大的权利调动资金?

『伍』 全球最触目惊心的房地产崩溃轮回,什么时候降临到中国头上

潮起
二十世纪初,美国经济进入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首先是工业革命的升级,汽车、电话、电力工业不断进步,带来了生产效率的飞跃。其次是欧洲的一战,带来对军工设备、食品、医药等的强烈需求。资本家们拼命扩建工厂,招揽从农村涌进城市里来的孩子,将城市化浪潮推向了高峰。

▲20年代美国汽车工人
到了20年代,一个强大的美国中产阶层形成了。到处都是工作机会,奖金丰厚,假期众多,人们都可以买得起小汽车玩自驾游了,买房增值保值更加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这种现象在半个世纪之后的日本同样上演。
1973年的石油危机过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其节能型小汽车在全球广受欢迎,尤其是在美国市场上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打的丢盔弃甲。家电、高铁、电子游戏等产业也得益于新技术的进步,迅速兴起。持续的货币贬值,使得出口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

▲80年代大萧条前的日本
1980年代中期,日本外汇储备超过4000亿美元,占当时世界外汇储备的一半。日本也取代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豪起来的日本人到全世界去收购、旅游、爆买,当然最刚需的还是日本的房子。
东南亚也有过这一段似曾相识的荣光。

▲80年代,乔治敦,槟城,马来西亚
80年代日本富起来之后,大量的资本跑到东南亚去投资,那时候的新马泰就像一片处女地,工资低廉,民风淳朴。丰田、日立、东芝的工厂纷纷在泰国、马来西亚建起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热带的阳光海滩,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也使得这里成为了极具诱惑力的旅游胜地和养老地产开发地。
中国的黄金十年更是历历在目。
每年的春运期间,浩浩荡荡的农民工返乡潮和奔赴沿海打工的人潮,都让人感概这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迁徙。推动这一切的改革开放、汇率贬值、入世、人多力量大、亚太产业转移、公路港口机场电厂建设……就像一曲震耳欲聋的宏大交响乐,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需求交织在一起,也释放了新富起来的一代人对买房的强烈热情。
每一段的浪潮涌起,都是来自真实需求的推动。尤其是技术革命、工业化、产业转移带来的快速生产力提升,极大的膨胀了全社会的财富购买力,而其中最大的一项支出通常就是房子。
洪水
1925年,大英帝国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度,英镑兑美元由之前的1兑3.4 升值至1兑4.866 。这件事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美国对英出口的加速上涨,欧洲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洪水开始泛滥。
另一方面,1920-1929年期间美国连续出台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 ,再加上垄断家族对中小企业的挤压,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到了上流阶层的手中。这群人的财富大部分都不会花在消费上,而是用于各种可以资产增值的投资,比如股市、房市,哪边升值得快就往哪边砸。
在日本,这样的现象本来是殊途,后来竟奇妙的同归了。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开始大幅升值,三年的时间就涨了86%。眼看日元天天涨,依靠出口的日本企业唉声叹气,关怀备至的好家长日本政府连忙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政策。 这种政策全天下都是一个套路:降利率。
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利率,将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了2.5%,为当时世界之最。利率降下来,货币洪水就开始泛滥了。但实业仍然是不好做啊,于是在此间的数年,日本国内的资金开始大量进入股市和房地产,股价扶摇直上,楼市四处暴涨。
日元升值,最得益的就是新马泰地区了。
因为这些地区采取的是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同时从1986年开始陆续放松了对金融进出的限制。于是日元长驱直入,有投资工厂的,也有只为赚快钱而跟着来坐等升值的。1989年,泰国的住房贷款额是459亿泰铢,到1996年这个数字超过了7900亿泰铢,涨了17倍。
在马来西亚,领导人制定了雄心勃勃的2020年跑步进入发达国家的计划,强力开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大杀器,到1997年时已为这些基建项目欠下了高达452亿美元的国家外债,其中30%都是短期债务。
汇率贬值和出口畅旺,会带来大量国际资本的涌入,比如美国、东南亚,也比如黄金十年前半段的中国。但是,货币升值与出口承压,并不意味着洪水就有可能消失,因为政府为了稳增长的需要,通常会逆周期降低利率,使得洪水的输出龙头从国际市场转向了中央银行。
日本是如此,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同样是如此。今年以来,我国地王频出,北上深房价问鼎世界前十,南京、苏州、合肥、厦门房价四小龙接力,此起彼伏,地产中介在城市小区中三五成群,越开越多,莫不是资金泛滥的表征。
这就像是股市,本来是由基本面驱动的长牛起舞,随着行情的深入,平均市盈率一步步攀高,这个时候的驱动力量,就从基本面需求转向了资本的流动性过剩。
泡沫
资金多了,总是要流入有升值空间的投资渠道的。但是有些时候,政府的放纵和市场的金融创新则让问题进一步迈向滚烫的沸点。
在美国,一方面是政府的不作为,内幕交易不止,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摩根家族等豪强利用其资源买空卖空,大获渔利。另一方面,是全新消费信贷制度的实行。1916年的《联邦储备法》修正案和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案》,允许国民银行可以发放非农业不动产贷款。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金融创新,本来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阶层也可以买得起了,成倍的扩张了市场的规模,而杠杆的放大效应也让这泡沫变得更大、更虚幻。
在日本,一方面是银行资本金管理制度的改革,在此制度之下,银行必须大量补充资本金,但是由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设定较低,通常只是公司贷款的一半,这使得银行对房贷资金的去向更加鼓励。据统计,1984至1989年,日本银行对房贷的年均增长率为19.9% ,而同期的总体贷款增速只有9.2% ,增速高出了整体的一倍。
另一方面,则是日本的财阀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持股,使得一家企业通过房地产或股市获利了,其他持股企业的账面资产也同时增加,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就可以拿到更高的要价。这其实也是一种杠杆,不断放大着整个社会的财富泡沫。
1985 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到了1988 年暴涨至334.2,在短短三年内增长了近两倍。1990 年,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和神户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指数比1985 年上涨了约90%。
在东南亚,一种从香港传入的“炒楼花”游戏就像瘟疫一般盛行起来。
所谓炒楼花,就是在房子开建的时候交了首付,等房子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已经把它转手卖掉了,在房价涨得猛的时候,快进快出,以小博大,其中的复利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老一辈的中国人都应该有印象,这种炒楼花游戏也曾经广泛在90年代的沿海地区盛行,只不过在后来被建设部的一纸休书给禁了,明令房子必须封顶才能买卖。
而在东南亚,炒作气氛越来越浓厚,1994年,房地产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新加坡33%、马来西亚30%、泰国50%。同期房价,马来西亚和泰国都出现了三年涨3倍的幅度,而到1996年的时候,曼谷的商业办公楼空置率已经高达50%。
只要有钱赚,资本总是在变着戏法创新,放大杠杆,那是一种类似于吸毒的瘾,让整个社会兴奋不已,陷入一种集体性的癫痫与迷幻意识里。
在我国的变种,则是首付贷和抵押贷,前者在上半年已被封,但后者正如野火春风般,遍地开花。房地产由于其昂贵的价格,高杠杆已是不可避免,最怕的,则是银行在业绩压力下的非理性放贷失控,通过房价上涨--抵押物升值--进一步推动放贷的攀升,将泡沫一步步吹向云端。
暗涌
泡沫的吹大并不必然会立即破裂,事情总是在悄悄的起变化。
1922年,美国参议员斯特姆起草了一个关税法案,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自主品牌抵御欧洲跨国公司的冲击。1927年,关税法案在斯特姆的推动下再次提升。事实上,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直到1930年6月才最终获得通过,但是早在一年多前,其危害已经被放大。
原因就在于,该法案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引来欧洲国家的强烈抵制,1929年,美国政府收到了34份外国正式抗议,和大量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当年,美国的出口额就大幅下降了50%。
日本的问题,则是在于低利率并没有让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获得改善,反而鼓励了更多的企业将资源投向来钱快的股市和楼市。于是出口更加艰难,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股市平均收益率不断下滑,可以继续流入投机市场的水龙头慢慢就枯竭了。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结束,老龄化的到来,庞大存量二手房的积累,刚需市场悄悄的关上了大门。
和美、日这种大国不同,东南亚小国们则是身不由己。
新马泰的工业化阶段仍然处于青春期,人口红利和工资价格都很有竞争力,但是禁不住北方巨龙腾飞所引发的强烈海啸。1994年的人民币强制贬值,汇率从5.7调整为8.6,一下子贬值了50%,亚太产业转移的方向很快就从南流改为了北上。
另一方面,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也让东南亚各国的出口业在中国面前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实体企业的收益率开始一步步恶化。
在上个二十年的竞争中,中国大获全胜,然而时移世易,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严峻。
最值得警惕的,就是人口的“90后陷阱”。90世代的人口出生量比80世代大幅下滑了接近一半,带来的三个后果就是——
1、工人减少,议价能力提升,引发涨薪潮,制造业成本上升,失去出口竞争力。
2、房地产刚需市场减少,连锁效应则是钢铁、水泥等重工业萎靡,大量产能的过剩和亏损。
3、财富效应减少了,能够投资到房地产市场的水龙头也在慢慢的拧紧。
人口也好,老龄化也好,很多问题都是一点点积累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在意,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直到有一天,暗涌席卷为巨浪,转化成毁天灭地的海啸。
刺破
随着房价的加速上涨,越来越脱离基本面的真实需求,更多的大众坚信房价会永远涨下去,将所有的财富押宝在上面,甚至借债买房,危机就将一步步逼近。
在房地产的泡沫高峰期,通常是全社会都在讨论房子,聚会在讨论,媒体在讨论,即使是最理性的人,原来完全不屑一顾的人也被这汹涌的房价所击溃,倾其所有献上首付款。人们都坚信一点,“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
这和牛市巅峰期的舆论氛围如出一辙。
摧毁这一切心理基础的,一定不是某个智者的呐喊,狂热中的赌徒是听不进任何理性的声音的。那根针,通常是赤裸裸的现实:钱不见了。
因为钱突然不够用了,买方无法推动房价继续上涨,终至引发整个市场天枰的逆转,看到不对劲的投机者赶紧撤出,由此导致恐慌性的社会践踏事件。
1929年一季度,美联储收缩银根,力图抑制过度的投机气氛,半年后股市崩溃,大萧条降临。
1989年,日本央行连续5次加息,并且在政策上严厉限制对房地产的贷款,一年后股市崩溃,房价也同步反转。
1996年,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政府为稳定汇率,被迫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吸纳,并调高利率严防死守。钱迅速被抽空,股市房市双双崩溃。
2004年,美国开始加息,经过两年多,连续17次加息以后,联邦利率从1%上调至5.25%,低收入阶层终于还不起房贷了,次级债违约开始,逐步酝酿成又一轮的金融风暴。
纵观历次金融危机,几乎每一次的泡沫刺破都和“加息”紧密相关。利率的每一次升高,都抽走了一部分钱,当连续多次之后,大家忽然就会发觉,钱不够用了。
于是泡沫,“啪”一声炸裂!
深渊
房地产崩溃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其市值规模在整个国家财富占比中的份量。
一般来说,房地产由于贷款杠杆效应,其市值总规模通常是国家GDP的2-3倍,在社会总财富中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相对来说,股市总市值通常只有前者的五到十分之一,而债市、期货、收藏品市场等就更少了。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牵涉甚广,其相关投资会占到一个国家全社会固投的一半左右,不仅仅是搬砖的,还有挖煤的,造船运铁矿石的,造家具窗帘的,甚至国道边服务于运输司机的沙县小吃,无不被一根隐形的锁链紧紧扣住。
而这根锁链尽头,最重要的一环则是银行。因为银行贷款中,房贷的占比通常是最大的,泡沫一旦破裂,不仅是房地产企业破产,银行也将因为巨量坏账而深陷其中。当银行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人都将逃不脱这噩梦的缠绕。
1929年的大萧条中,10万家企业破产,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失去工作,无数的富豪、投机者沦为乞丐。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被迫做了17 年的纸杯推销员来还债,《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的主角杰西·利弗莫尔,吞枪自杀。据《光荣与梦想》记载,胡佛总统打电话给参议员波默林,任命他主持复兴金融公司。在接到电话时,波默林的口袋里只有九角八分钱,而且在他前往宣誓就职的路上,就有十个叫花子跟他要钱。
严重的房地产危机、股市危机、银行业危机,最终演化为社会危机、军事危机,席卷全球。
1990年代日本失去的十年中,日本全国住宅地价下跌了一半,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七成,而跌幅最巨大的则是泡沫最严重的东京都地区。
迅速蔓延的危机,推倒了东京协和信用社、宇宙信用社、北海道拓殖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山一证券等180多家金融机构。
1990 年 6-12 月,仅证券业就裁减了 14000多人。1992年,失业人口高达80-100万人,失业率直线飙升。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无数家庭沦为负资产阶层,而最严重的印尼,则陷入了政府倒台,社会骚乱,种族屠杀等的一系列动荡之中。
2009年的美国次贷风暴,甚至席卷到欧洲、阿拉伯世界,引爆了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等无数国家的内战和政治危机。
我们将向何处
回顾历史,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在一开始,通常都来自技术革命、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经济繁荣,然后在社会财富的增长过程中,唤醒买房的刚性需求。接着,房价开始涨,投资属性凸显,越来越多精明的投资者入局。
涨的时间越长,人们越坚信“房价永远会涨”的真理,其支持论点大致有二:
1,“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崩盘”;
2,“房价已经涨了20年,如果还要涨20年才会崩盘,那我管那么多干嘛?”
我们的人生经验中,见过了太多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商品期货跌过,股市涨跌都好几轮了,只有房地产,一直在经历着慢牛。因此人们越来越愿意将所有的资产投入到这看起来唯一安全的避风港中,于是推动了房价的进一步暴涨。
房价涨的越快,人们便越失去理性,生怕再也买不起房子了,于是借钱、抵押也要将首付交上,当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有房者。这个阶段中,房价租售比越来越高,就像股市一样,平均市盈率不断抬升,全社会都陷入了狂热之中。
但房价是否一定会崩盘呢?
如果读完上面的这些现象描述,你一定会觉得今天的中国和他们太像了,几乎每一个问题和征象都已出现。崩盘,或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读的历史还不够深。
我们再读一次历史, 删繁就简。
1997年的东南亚,工业化刚刚进入青春期,因为在与中国的资源竞争中败北而盈利恶化,危机加深,再加上索罗斯的攻击,国家储备枯竭导致流动性短缺,意外崩盘;
1929年的美国和1991年的日本,都已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城市化完成,工业化结束,需求停滞,再遇上加息、加税等一系列的政策叠加,最终泡沫刺破。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1、对于小国来说,竞争形势复杂,命运由天不由我。就像小盘股,波动会很剧烈,崩盘说来就来。
比如香港,70年代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房地产周期每十几年左右轮回一次,1973年石油危机后房价下跌40%,1981年中英谈判之后房价暴跌60%,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又跌了70%,2016年的这一轮旅游业寒流中,房价半年时间已经下挫20%。
房地产崩盘就像过家家,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
2、对于大国来说,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结局则完全不同。就像大蓝筹,稳定性要好得多。
特别是对于全球第一第二的大国来说,在追赶先进的过程中由于市场规模、潜力等各种资源都是最佳的,竞争力强大,因此通常能够获得持续的“转型优先权”。
比如中国,虽然有着这样与那样的诸多问题,但是环顾全球,与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金砖国家相比,无疑是最强的,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又仍然较低,因此仍然可以享有技术转移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红利”。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这使得中国仍然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里转型前景和潜力最好的。这就确保了中国有极大的机会走出转型陷阱,全产业的平均收益率不会跌到负数。于是房价,高高在上的房价,就得到了支撑,虽泡沫而仍不至于破裂。
事实上,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阶段,只是1970年代中期的日本。1974年的能源危机过后,日本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转型低迷,汇率贬值。但是此后,随着转型的成功,产业竞争力提升之后,企业利润大涨,社会财富剧增,房价的泡沫就得到了缓解,继续维持着又涨了十几年。
3、在如今这个市道环境下,超过一半的行业都在萧条,政府不可能加息。在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前,也不可能有哪个对冲基金敢飞蛾扑火。
这就是中国与美日东南亚崩盘时的重要区别。由此我们可以相信, 这泡泡,大概数年之内还看不到破裂的可能性。
4、对于大国来说, 房价的崩盘通常来自其国家走向世界巅峰之后。
1929年的美国,1990年的日本,都已经是当时世界大国中最发达的一员,产业竞争力强大,看似无坚不摧。但危机往往就此而孕育。
因为这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提升将不再能够依靠“转移”来获得,于是增速逐渐停滞,再也无力追上膨胀的泡沫,在惯性作用下将泡沫吹向了无穷大。
1929年的美国,1990年的日本,房价泡沫事实上远远比今天的中国更加夸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1990年的日本,光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全美国的地价,1920年代后期的美国,迈阿密市7.5万人口中就有2.5万名地产中介,两千多家地产公司。
承认吧,今天的中国房价,虽然泡沫,但就整体而言,显然还达不到美日当年的高度。以美日当年的泡沫程度来说,北上深的房价,对应的或许将是纽约房价的两倍。
就是这么疯狂的不可思议,就像6000点的A股,2000年的纳斯达克,消灭10元股,市盈率千倍万倍,鸡犬升天。
之所以会达到这样的疯狂状态,因为大国盛世,信心膨胀到了极点,股市、楼市、几乎所有的资产市场都在涨,更加容易让所有人都陷入迷失状态之中。
只有极盛,才会狂妄,才会将危机推向万劫不复,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与他们相比,中国目前的这点泡沫,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热点内容
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2-20 13:57:33 浏览:312
市盈率过高延迟ipo 发布:2024-12-20 13:54:26 浏览:352
国家税务总局印花税公告 发布:2024-12-20 13:45:11 浏览:142
美股交易一次最低佣金 发布:2024-12-20 13:44:23 浏览:680
股票尾盘选股软件 发布:2024-12-20 13:39:37 浏览:169
科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2024-12-20 13:38:54 浏览:186
企业签订合同需交印花税吗 发布:2024-12-20 13:38:47 浏览:968
天龙集团的股票怎么样 发布:2024-12-20 13:33:56 浏览:127
开户后不能买股票 发布:2024-12-20 13:23:02 浏览:797
印花税与水利基金要计提吗 发布:2024-12-20 13:22:18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