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市盈率是多少合适
⑴ 京东港股(深入解析京东港股的投资价值)
京东港股的估值相对较低,目前市盈率约为30倍,相比其他互联网巨头的估值水平较低,具有投资潜力。随着京东港股业务的不断拓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其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
3.1 京东港股的营收情况
京东是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北京。目前,京东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之腊游一。随着京东的不断发展,其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电商、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
京东港股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支付等多个领域。京东港股通过金融业务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
4.2 京东港股的估值分析
近年来,随亩局戚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了投资市场热点之一,而京东作为国内电商巨头之一,备受投资者关注。而近期,京东又在港交迅陵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了港股市场的一匹黑马。那么,京东港股的投资价值到底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解析一下京东港股的投资价值。
⑵ 京东疑遭境外机构恶意做空是什么情况
根据6月14日发出针对京东的做空报告,疑遭境外机构恶意做空。京东股价却不跌反涨,显示了投资者其实并不认同其所持观点。
虽然亚马逊有AWS,但是却没有配送网络,而京东恰恰反之,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只能说明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发展的选择不同,放大亚马逊的长处,从而得出京东高估值、无前景的结论本身就是荒谬的。
⑶ 市销率合理范围
习惯上,对于增收不增利,甚至增收却亏损的企业往往用市销率来估值,不同行业的企业却往往也会有不一样的市销率估值水平。很多投资人心中不禁要问:“为什么?”,国际上,亚马逊、京东和阿里巴巴可以亏很久,而自己的股票只要一个亏损,不管增收多少,立马被资本打回原形。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我们要从几个维度去看,首先,增收的收相对于市值是多少,也就是很多投资人一直忽略的市销率,在A股很少有人告诉你市销率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市销率就是市值和销售收入的比值,这里面涵盖着一个极端含义,如果销售净利率是100%,也就是一块钱的营收就代表1块钱的利润,别的什么都没有,那么市销率就是市盈率。
那么比如京东,2016全年2602人民币营收,其市值3800亿,市销率维持在1.5左右,如果京东的销售净利率达到10%,其利润则是260亿,市盈率为14.6,如果是5%,也只有29倍左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首先增收不增利的前提是收入要足够的大,这是未来转折的基础,1000块赚1%和100块赚10%是一样的,但是100块赚10%要难很多。其次要研究销售净利率的趋势,如果销售净利率的趋势是下降的,或者为负,那么营收越多,亏得越多,如果销售净利率是上升的,那么现在的增收都是为未来厚积薄发。
特别是前几年非常火爆的猎豹移动,有金山毒霸,有猎豹浏览器,有网络游戏,但是你说不出来他是否在营销上面形成壁垒。所以金山软件还是金山软件,股价在一个区间盘桓很久了,即使是把剑三从电脑搬到手机,股价也起色不大。
⑷ 京东亚马逊业绩比较:收入5346亿对1462亿,净利润180亿对11亿
【5月17日专稿】 京东在国内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本来京东主要对手是家电线上大卖场,即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现在京东体量之大,眼里显然没有国美苏宁,最大对手变成阿里巴巴。
不过在商业模式上,京东主要收入B2C,和纯平台的阿里巴巴并不一样,京东实际上和美国的电商巨头亚马逊更接近。而在市值上,京东短期自然难以超越阿里巴巴,同时还要提防拼多多逆袭。
京东和亚马逊相继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财报。一季度因为疫情,很多公司收入下滑,现金流为负,净利润为负,那中美B2C两大巨头,表现又如何?
总收入:5346亿vs1462亿
亚马逊一季度收入为5346亿元,增长26%。亚马逊收入非常多元,线上商店收入为2597亿元,实体商店收入为329亿元,第三方零售服务收入为1026亿元,网络服务收入为724亿元,零售订购服务收入为394亿元。可以把亚马逊收入简化为卖货收入2965亿元,服务收入2381亿元。
从地区分布上看,北美市场收入为3268亿元,国际市场收入为1354亿元,未分配项目区域为724亿元。即北美以外的区域收入占比为39%,这是一家全球化企业无疑。
京东一季度收入为1462亿元,同比增长大约21%。京东去年一季度收入增长也有21%,同为21%,意义非常。因为一季度是国内疫情严重时期,自建物流的京东,在疫情中优势尽显。如何看到这种优势,还需要和阿里巴巴即将发布的季报做对比。
京东收入相对简单,京东零售收入为1394亿元,新业务收入为65.88亿元。
京东收入还可以细分为:家电3C收入为776亿元,综合商品收入为525亿元;营销和广告收入为95.26亿元,物流和其他收入为65.85亿元。更简单点说,就是卖货收入1301亿元和服务收入161亿元。
因此,从卖货角度对比,亚马逊2965亿是京东1301亿,大约2.28倍。但是服务收入,亚马逊2381亿元,是京东的161亿元,大约15倍。显然服务收入利润更高。
净利润:180亿vs11亿
亚马逊一季度营业成本为3136亿元,仓储物流费用为817亿元,销售费用为342亿元,技术和开发费用为661亿元,管理费用为103亿元,所以营业总支出为5063亿元。最终亚马逊营业利润为283亿元,减少9.8%。
对于京东而言,营业成本为1237亿元,加上仓储物流费用为104亿元,销售费用为44.68亿元,技术和内容开发费用为39.35亿元,管理费用为14.12亿元,因此营业总支出为1439亿元,营业利润为23.2亿元,增加103%。
因为服务收入占亚马逊比例更高,而该部分利润率更高。因此,营业利润亚马逊是京东12倍多。在费用中,亚马逊仅仅研发费用投入比例就达到661亿元,是京东大约16.8倍。
亚马逊利息收入为14.31亿元,利息支出为28.48亿元,投资损益为-7.4亿元,其他非经营性损益为28.8亿元,所得税52.7亿元,最终净利润为180亿元左右。
最后看净利润,京东利息收入为5.23亿元,利息支出为2.1亿元,投资性损益为-11.2亿元。其他非经营性损益为-1.33亿元,所得税3.26亿元;最终京东季度净利润为10.73亿元,同比减少85%。
亚马逊净利润大约是京东17倍。不过股神巴菲特老搭档查理芒格,非常看重的一项核心指标就是营业利润,而不是净利润;因为这代表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市盈率对比,亚马逊达到惊人的114倍,市值为1.2万亿美元;京东市盈率为89倍,也非常高,市值为744亿美元,马亚逊市值大约是京东16倍。(数据来源公司公告、wind)
⑸ 阿里和京东你更看好谁!
模式对决!阿里京东财报对比:收入很接近,利润522亿对36亿
阿里巴巴和京东,中国两大电商,都在美国上市,先后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季度财报,如何看待这对老冤家的财报呢?
总收入、净利润
阿里巴巴季度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36%。阿里巴巴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51%、42%、40%和38%。京东收入1707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27%,京东最近四个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21%、23%、29%和27%。阿里巴巴明显领先。表面上看,京东季度收入比阿里巴巴还都大约100亿元。实际上,京东收入分为零售和服务部分,零售就是B2C业务,服务就是物流和广告等,后者才与阿里巴巴收入完全类似。
阿里巴巴季度净利润522亿元,同比增加58%,环比减少28%。京东净利润36.34亿元,同比增长176%,环比增加494%。因为基数较低,京东净利润增长率显得更魔幻一点。两者相比,阿里巴巴净利润是14.5倍。这就可以看到服务业务收入和卖货收入最终转化为净利润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净利率(利润与收入比值)比较,阿里巴巴是32.32%;京东则是2.13%,阿里巴巴是京东大约16倍。
平台变现能力
Take-rate即所谓变现能力,即电商总GMV转化为净收入能力。2019年,京东总GMV为20854亿元,净收入为5769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5107亿元,服务收入为662亿元,除去物流收入235亿元,则京东平台业务Take-rate为(662-235)/(20854-5107),大约为2.71%。
纯平台没有一分钱自营的阿里巴巴,2019年财政年度总GMV为57270亿元,其总收入为3768亿元,则阿里巴巴take-rate为6.58%,是京东大约于2.43倍,这也是京东可以提升的空间。换种算法就是,假设京东自营业务毛利率为15%,则卖货净收入为765亿元,则全平台服务收入达到1427亿元,take-rate则迅速提高至6.84%,已经超过阿里巴巴。所以,电商拼到最后还是GMV,所以拼多多根本不在意短时亏损,如何抢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阿里巴巴总资产报酬率(年化)为18.9%,净资产收益率为23.38%。京东总资产报酬率为6.15%,净资产收益率为17.21%。京东要自建物流,所以是重资产运营,其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60%以上,最新资产负债率为61.26%。阿里巴巴则要少很多,始终保持在40%以下,最新为34.28%。这也决定了偿债能力差异很大。阿里巴巴流动比率为1.75,速动比率为1.65,京东流动比例为0.99,速动比例为0.58,该数据在1左右为表示偿债能力较佳。而与京东模式更为接近的亚马逊,流动比率为1.1,速动比率为0.86;同类公司相比更能说明问题。
市值与市盈率
阿里巴巴市值稳居中国网络股第一,至3月6日开盘前,其市值为5673亿美元,市盈率为23倍。京东市值为652亿美元,市盈率为37.4倍;京东市值大约为阿里巴巴零头。当京东20%左右收入增长换来37倍市盈率,那么阿里巴巴几乎是京东两倍增速,是否应该有70倍左右市盈率?实际上,亚马逊市盈率更高,超过80倍。
在我看来他们面对消费的群体不一样,都是再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未来的阿里和京东必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