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院线公司市盈率
Ⅰ 万达商业为什么选择从港股退市 回归a股是大势所趋
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导致万达商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股价过低。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这是一场失败的闪婚。一位美女和意中人相恋多年未果后,转投第三者的怀抱。然而结婚仅15个月之后,这位美女又声称要离婚和初恋情人再续前缘。
没错,我们说的就是要从港交所退市的万达商业。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宣称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全面私有化。内地舆论普遍认为,导致万达商业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其股价过低,港交所和海外投资者也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指责:我们万达商业多漂亮的美女啊,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段有身段,怎么就不受你们待见呢?你们眼睛瞎了么?
他们的眼睛没有瞎。只不过,内地和海外是两种市场,遵循的是两套不同的审美标准,内地投资者眼中的绝世美女,在海外投资者看来可能只是庸脂俗粉。
傲慢
万达商业私有化的消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从2013年起就开始担任万达商业独立董事,今年年初才刚刚因为任期届满而离任。就是这样一位对万达商业知根知底业内专家,也对其私有化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称之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从万达的表态和业界的分析来看,股价被严重低估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地产中的王者,万达商业目前的股价是其管理团队及实际控制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不能接受的。
在3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私有化公告的当天,其每股股价只有38.8港元,远远低于其4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和47.6港元的每股净资产。即使在私有化公告发布之后的第二天,万达商业大涨18.43%,报收45.95元/股,但仍在发行价之下,折合市盈率仅4.62倍,而万达集团旗下在A股上市的万达院线,同期市盈率高达79.52倍。好吧,万达院线的行业毕竟不同,可比性不强,那我们就来和A股上的同行业上市公司比——A股上市的万科、绿地的市盈率可也分别高达16.7倍和33.7倍,万达哪里比不上万科、绿地?
“从万达股东角度出发,无论是万达的大股东和小股东,无论是从感情和理性上恐怕都难以接受。”刘纪鹏在撰文中这样说。
确实难以接受。要知道万达商业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西蒙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每股收益高达6.62元。在内地,我万达商业无论到哪个城市都是当地政府的座上客,当初也是港交所敲锣打鼓把我迎过来的,怎么现在就看不上我了?为什么?凭什么?不说了,掀桌子,不玩了!
偏见
海外投资者为什么就看不上万达商业呢?
“因为海外对房地产认可的模式每一样都与万达商业背道而驰。”对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熟悉的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海外投资者最认可的是类似喜达屋这种高度依靠运营而不依靠资产来产生价值的模式,甚至是戴德梁行、仲量行这样基本不持有任何资产,仅仅依靠管理和运营来赚钱的模式。显然,万达商业的运营模式和上述这两种模式相去甚远。
万达商业的模式相对而言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其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以售养租’的模式在维持,即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地维持“只租不售”的物业。
根据王健林年初所作的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报告,万达商业2015年的收入为1904.5亿元,其中地产业务合同收入1640.8亿元,租赁收入只有144亿元,也就是说销售收入占到了八成以上,而租赁收入占比还不到一成,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重资产模式。
在这种总资产模式之下,万达商业的盈利在海外投资者的眼中就显得很可疑,因为万达商业的利润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资产的价值重估。在内地投资者看来这不算是什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路向上,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下跌,所以开发商捏在手里的土地和房子都是金疙瘩,当然是越来越值钱。
但是,海外的投资者并不这样看。在他们看来,资产的增值可能会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顷刻间消失。香港投资者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SARS期间,香港的物业估值相对于1997年下跌60%,而在美国次贷危机期间企业物业估值普遍下跌30%-85%不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企业一年巨亏过百亿元。
万达商业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尝试实施轻资产战略,即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商业负责,但投资全部由合作者承担,资产归合作投资者,万达与投资方从净租金收益中分成。为了配合这种战略转型转型,王健林已经将2016年的地产销售收入目标进行了大幅下调,从2015年的1640.8亿元下调到1000亿元左右,可谓壮士断腕。
然而,这种决绝依然没有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可,万达商业的股价也依然萎靡。花旗银行、美银美林、野村证券等多家研究机构在此之后相继下调万达商业的目标价位。其中,美银美林研报称,万达商业轻资产模式的转型过程将十分颠簸。
黄立冲表示,在目前中国内地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需求已经过剩的情况下,再加上万达商业轻资产战略未见实效,海外投资者是不会给予其高估值的,现在香港市场只愿意给这样的企业3-8倍的市盈率,大部分在3-5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商业的价值并没有被低估。
变数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万达商业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倒也不无好处。而其最大的好处,是使万达商业在A股的发行定价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015年9月,万达商业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开发行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2.5亿新股。没有H股低股价的拖累,万达商业A股IPO定价肯定会更高,上市以后的上涨空间肯定也会更大。可以预见,万达商业在A股的融资额会大增,IPO之后王健林将会稳稳当当地坐住中国首富的宝座,马云们此后恐怕只能干瞪眼了。
在A股的上市排队中,万达商业的位置相对靠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万达商业既然敢在目前抛出港股退市的消息,显然是在A股上市上有突破。不过,如果万达商业在港交所退市成功,那么其在A股的上市申请书可能要重新修改,重新提交,按照正常的程序,这可能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
但现在说这个可能为时过早,因为万达商业能否顺利在港交所退市还是一个未知数。按照港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退市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要召开全体股东大会并获得75%以上股东的支持。
股东大会可能会成为万达商业退市的一道坎,因为按照每股48港元现金的要约收购价,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至少是从一开始就投资万达商业的投资者,肯定是不赚钱的,再考虑到时间成本,可能大部分都是亏钱的。如果按照原定的万达商业A+H股的模式,一方面A股的股价会受到H股的拖累,但从另一方面看,H股的股价肯定会受到A股股价的刺激而上涨。也就是说,如果万达商业不从港交所退市,等其在A股上市之后,其H股股价肯定会大幅上涨而使得投资者获益。因此,不愿意万达商业退市的股东肯定大有人在。
Ⅱ 公司上市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上市
当前新交所有两个交易板:主板(Mainboard)和凯利板(Catalist)。凯利板主要面向处于成长阶段、盈利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上市企业没有财务指标要求;上市企业只需聘用保荐人,由保荐人审核企业是否适合上市。下表简要呈现了新交所上市的具体指标。
一、行业要求
受新交所投资者青睐的行业
2. 医疗保健型公司:包括制药、保健服务、医疗器械科技等,市盈率高达47倍;
限制行业
交通运输、出版印刷、民办学校等(详见《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注:限制行业可通过为企业搭建VIE架构等方式完成境外上市】
禁止行业
新闻传媒、邮政快递、电影制作等(详见《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
二、企业指标
主板
凯利板
财务指标
以下指标满足其一即可:
1. 如果上一财年无税前利润,公司总市值最低要求3亿新元(约15亿元人民币)
无财务指标要求
2. 如果上一财年有税前利润,但不超过3000万新元(约1.5亿元人民币),公司总市值最低要求1.5亿新元(约7.5亿元人民币)
财务指标
3. 如果上一财年税前利润超过3000万新元(约1.5亿元人民币),需有至少三年经营记录。
【注:新加坡财年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无财务指标要求
保荐人
无保荐人要求
1. 应聘用保荐人,由保荐人审核企业是否适合上市;
2. 上市后,企业仍应聘用至少一名保荐人持续监管;
3. 上市后的前三年,企业应保留上市保荐人,不得变更
【目前受到新交所认可的保荐人共有20个,均为大型知名投行或券商】
债务状况
公司的主要股东、董事,以及主要股东、董事的其他控股公司的债务都已清偿
管理团队
独立董事最低2名,并占董事会席位1/3以上
三、预估成本
上市费用
1. 初次上市费用:10万-20万新元(约合50万-100万元人民币,依据公司市值计算)
2. 手续费:2万新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
1. 初次上市费用:3万-10万新元(约合15万-50万元人民币,依据公司市值计算)
2. 手续费:2000新元(约合1万元人民币)
3. 保荐费:3万-5万新元(约合15万-25万元人民币)
【注:此处仅针对新交所和保荐人收取的上市费用,不包含上市年费,以及专业机构收取的审计费、资产评估费、发行赞助费用、法律顾问费、承销配售费等】
预估时间
1. 境外架构搭建和投资人出境:2-4个月
2. 合规整改:4-6个月
3. 上市审批:2个月
4. 登记披露:1个月
5. 注册到成功交易:1-2周
实践中,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有不同的目的和需求。除了融资,很多公司境外上市是为了满足对公司股东的业绩承诺。一般情况下,相关对赌协议并未约定上市地点和上市板块。所以,如果没有达到主板的上市门槛,凯利板上市也满足企业的此类需求。
此外,新交所的上市耗时也短于赴美上市。2022年7月,新交所与纽交所签署协议,企业可以在两家交易所实现双重上市。这意味着,企业选择在新交所上市后,未来有机会转板至美国纽交所上市。
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
一、农、林、牧、渔业
1
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的中方股比不低于34%、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
2
禁止投资中国稀有和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的研发、养殖、种植以及相关繁殖材料的生产(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优良基因)。
3
禁止投资农作物、种畜禽、水产苗种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
4
禁止投资中国管辖海域及内陆水域水产品捕捞。
二、采矿业
5
禁止投资稀土、放射性矿产、钨勘查、开采及选矿。
三、制造业
6
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
7
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8
核电站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
五、批发和零售业
9
禁止投资烟叶、卷烟、复烤烟叶及其他烟草制品的批发、零售。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
国内水上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
11
公共航空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且一家外商及其关联企业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5%,法定代表人须由中国籍公民担任。通用航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须由中国籍公民担任,其中农、林、渔业通用航空公司限于合资,其他通用航空公司限于中方控股。
12
民用机场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相对控股。外方不得参与建设、运营机场塔台。
13
禁止投资邮政公司、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
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
电信公司:限于中国入世承诺开放的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不超过50%(电子商务、国内多方通信、存储转发类、呼叫中心除外),基础电信业务须由中方控股。
15
禁止投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网络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文化经营(音乐除外)、互联网公众发布信息服务(上述服务中,中国入世承诺中已开放的内容除外)。
八、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
禁止投资中国法律事务(提供有关中国法律环境影响的信息除外),不得成为国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7
市场调查限于合资,其中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调查须由中方控股。
18
禁止投资社会调查。
九、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9
禁止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
20
禁止投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21
禁止投资大地测量、海洋测绘、测绘航空摄影、地面移动测量、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形图、世界政区地图、全国政区地图、省级及以下政区地图、全国性教学地图、地方性教学地图、真三维地图和导航电子地图编制,区域性的地质填图、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遥感地质等调查(矿业权人在其矿业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受此特别管理措施限制)。
十、教育
22
学前、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限于中外合作办学,须由中方主导(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应当具有中国国籍,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组成人员不得少于1/2)。
23
禁止投资义务教育机构、宗教教育机构。
十一、卫生和社会工作
24
医疗机构限于合资。
十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5
26
27
禁止投资各级广播电台(站)、电视台(站)、广播电视频道(率)、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发射台、转播台、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卫星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等),禁止从事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和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
28
禁止投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含引进业务)公司。
29
禁止投资电影制作公司、发行公司、院线公司以及电影引进业务。
30
禁止投资文物拍卖的拍卖公司、文物商店和国有文物博物馆。
31
禁止投资文艺表演团体。
Ⅲ 001330值得申购吗
建议申购 1、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博纳影业新股发行价为5.03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行业市盈率为47.41倍。可见本次低于行业市盈发行,加上发行价较低,破发风险较小,作为行业龙头,申购价值是肯定的。 2、业绩表现:2019年至2021年,博纳影业实现营收分别约为31.16亿元、16.1亿元和31.24亿元,同时期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3.15亿元、1.91亿元和3.63亿元。 根据公司今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1-9月实现营收约为215357.84万元至227876.65万元,同比去年增长56.41%至65.51%;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6321.71万元至15353.07万元,同比去年增长269%至796.17%。可见公司业绩表现良好。 3、业务:博纳影业发行业、影院业务和院线业务这三大业务板块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去年就流入现金约50亿元。今年,博纳影业片单储备同样丰富,影迷朋友众多的《无名》可能在国庆长假上映。 4、毛利率:2019至2021年,博纳影业院线业务毛利率为100%、33.73%和60.92%。虽然呈下滑趋势,但受疫情影响,公司毛利率还是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综上可见,博纳影业股票是具备一定申购价值的,加上发行价较低,上市后股价上涨可能性更大,值得申购。但考虑到现在疫情、股市不稳定等因素,不排除股价异常波动风险,建议投资者综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谨慎申购。
Ⅳ 苏永乐的苏永乐揭秘“喜羊羊”转手幕后
“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迄今为止中国最成功的动漫品牌,何以在行至巅峰时遭到创始团队“集体抛售”?“喜羊羊”变身背后折射出中国动漫怎样的发展困境?
2012年,“狼吃不到羊”的故事在继续发酵。
刚刚过去的贺岁档,“喜羊羊”电影成为中国动漫市场的大赢家。系列第四部《开心闯龙年》以1.6亿元的票房收入横扫其它所有竞争对手,创造了新纪录。这部投资不过4000万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号召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部群星璀璨的商业大片。
在中国并不算健康的生存土壤上,一个成功原创动漫品牌的横空出世似乎已成事实。一只狼想吃羊的简单童话故事,过去几年创造出高达60亿规模的零售市场,以及连续4部超过亿元票房的电影。“喜羊羊”一度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迪士尼”的动漫品牌。
2011年2月,“喜羊羊”成功借壳意马国际登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成为自奥飞动漫上市后,中国第二个上市的知名动漫品牌。相比之下,前几年盛极一时的宏梦卡通仍在路上。
不过,不要被眼前的繁华与表象所迷惑。
当“喜羊羊”还在荧幕上拼命赚取眼球、攫取利润的时候,这个动漫形象的投资者与创始人已悄悄离场。随着意马国际以10.47亿港元收购“喜羊羊”消费品授权业务公司动漫火车集团,并通过联合品牌协议获得了几乎整个品牌与形象,被称为“喜羊羊之父”的编剧卢永强和主要投资人苏永乐在这场交易中已套现了大部分股份。《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导演黄伟明则在两年前就脱离了团队单干。
更坏的消息可能还在于,“喜羊羊”形象或已无法看作是国产动漫形象。在整个品牌易手的过程中,美国迪士尼公司的身影不断闪现。迪士尼不仅获得其电影的海外播映权、消费品授权的总代理,而且有权重新设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
这无疑充满了戏剧性,在荧幕上,狼永远都没有吃成羊。但在现实中,“争食”“喜羊羊”早已趋之若鹜,其中不仅包括盗版者、电影公司、传播公司,还包括发行公司、图书公司以及知名国外动画公司。
可惜的是,与资本市场的增值套现和电影票房的爆炸性增长相比,“喜羊羊”的原创公司--广东原创动力并未因此崛起为国内一流的动漫公司。至今,原创动力一年的盈利不过千万元,员工收入也并未获得实质性改变。在与影视院线合作中,原创动力更处于弱势中,大部分票房被合作公司瓜分。
内忧之外还有外患。迪士尼、梦工厂正在大举进军中国,时代华纳收购了兔斯基,而绝大多数中国动漫公司都处在亏损边缘,或依靠政府补贴而生存。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成功的原创动漫品牌之一,“喜羊羊”被寄予厚望,却又为何放弃成为“中国迪士尼”?一手建立“喜羊羊”从动画到衍生品产业链的创始人苏永乐,又为何将自己的孩子卖给别人?
“我现在的兴趣是幼教。”2月22日,苏永乐在北京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现在新的头衔是永乐创新教育机构CEO。对他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或许已成为过去,“中国到现在只有一个喜羊羊,我不认为这是我最大的成功,反而是动漫市场最大的悲哀。”
喜羊羊“救马”
“喜羊羊”和意马国际的故事,被业内人士调侃为“羊和狼救了一匹马”。自去年2月交易达成,几乎破产的意马国际半年内依靠“喜羊羊”获得了超过7000万港元的收入,从而将年亏损减少九成。
“我没有觉得遗憾。”苏永乐说,“这件事很简单,就是一个资本市场上的商业行为。”至于在“喜羊羊”鼎盛期将其出售,苏认为“这自然是为了一个好价格”。
与卢永强、刘蔓仪、黄伟明等“喜羊羊”的创始人不同,香港人苏永乐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上个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做玩具生意,直至去年才关闭自己的玩具工厂。在“喜羊羊”声名鹊起后,苏永乐、卢永强就一直寻找机会,将其推向资本市场套现。2006年,苏永乐即联合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镭射国际,收购一家主要业务为动画人物版权和设计的公司Datewell Ltd,计划将“喜羊羊”版权资产及原创动力装入其中,后来因壳公司大幅亏损而作罢。
“喜羊羊”为何一而再地急于出售?对于一个正如日中天的动漫品牌,上市难道就是唯一的选择?
苏永乐表示,之所以急切地寻找资金平台,就是为了解资金之渴。苏也曾想过在内地创业板上市,但前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原创动力不符合上市条件,等符合时,苏却被告知“至少要排队五年”。
无奈之下,在香港借壳上市成为了最后的选择。2009年开始,苏永乐一边与迪士尼谈判授权业务的总代理经营权,一边与中间人钟楚义接触找到了濒临破产的以电脑动画制作为主业的意马国际,再由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的Ideal Talent公司,以0.07港元的成本入股,成为意马的单一大股东。一系列运作完成后,梁伯韬、钟楚义再通过融资以8亿元的代价从苏永乐、卢永强手中购入动漫火车集团。
交易完成后,钟楚义在套现了约3亿元后“离场”,而梁伯韬持股意马国际超过26%,成为最大股东。
从交易本身来看,意马国际这笔交易相当划算:“喜羊羊”作为中国唯一拥有高知名度的动漫品牌,其收入从2009年的2082万港元大幅增至2010年的8500万港元,年复合增长率979%,意马国际给出的市盈率为平均7.84倍,而2010年港股市盈率平均为15倍左右。如果拿在内地上市的动漫及影视公司做个对比,奥飞动漫的市盈率高达95.8倍,而华谊兄弟的市盈率几次大跌后仍高达67倍。
另外,意马国际不仅将“喜羊羊”品牌最赚钱的消费品授权业务全部收购,还通过联合品牌管理协议,摊分来自原创动力公司90%的收入,这实际上相当于意马国际将整只“羊”给吞下。
事实上,这一蹊跷的收购一直迷雾重重。2010年下半年,传出迪士尼将以16亿元收购“喜羊羊”的消息后,原创动力即受到外界的巨大压力。媒体报道,就在“喜羊羊”还在与迪士尼谈判时,原创动力总经理刘蔓仪便接到了主管部门的电话询问,言下之意明显担心原创动力与外资企业发生了转手交易。在追问之下,原创动力赶紧拿出各种材料去证明自己依然是家中国公司。
2010年10月,原创动力与迪士尼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达成播映权合作,而非收购,后者将把最新的10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通过迪士尼频道向亚太区52个国家和地区播映。不过,业内人士的看法则是双方已经确定了巧妙的收购方法,既能实现收购目的,又不触及政府底线。
后来,意马国际的收购亦相当聪明,并没有直接收购其制作方原创动力,而是收购了经营和运作品牌的公司动漫火车。“我需要保持原创动力作为制作公司的独立性,跟经营分开。”苏永乐向《中国企业家》如此解释联合品牌协议的由来,并澄清‘喜羊羊’品牌并未出售给迪士尼。
尽管苏永乐十分避讳谈到“卖掉”这个词,但他也承认,目前自己精力和重心都不在“喜羊羊”品牌上了,“发展到了这个层面,‘喜羊羊’再往上走就有很多限制。”苏永乐话锋一转,“归根结底,我现在关心的是,如何出现更多的‘喜羊羊’,而不是我孤军奋战。”
对这起并购,资本市场和动漫界反应截然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分析师表示,这起收购看起来更像一场资本游戏,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工具。动漫界的普遍反应则是,这是一起成功案例,意味着“喜羊羊”品牌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从事动漫品牌经营、张小盒品牌联合创始人陈格雷说:“将近10倍的溢价,现金收购,这说明,他们成功洗手上岸了。”
“套现”之后
如同宏梦卡通前任CEO王敬出身零售业,奥飞动漫创始人蔡东青来自玩具行业,“喜羊羊”的主要投资人苏永乐同样来自行业之外。
“我从来没有做过导演,也没有做过编剧,但我跟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从产品的思路去设计动漫品牌,我是为了卖产品,而其他人是为了卖片子。”苏永乐透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他看起来有点像坏坏的“灰太狼”,在这个宅男遍布的行业,他是个与众不同的角色。
在美国做了十几年授权生意后,苏永乐于2002年回国,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认识了跟现任原创动力总经理刘蔓仪合作做动画制作的卢永强。那时原创动力只有一部《宝贝女儿好妈妈》,而且苦心经营五年才收回成本。他们决心合作一个新品牌,这个品牌必须一炮而红。
从那时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十年。可以说几位创始人的最初梦想实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并且开始创造出可观的收入,实现了任何一个中国动漫形象从未达到的高度。
临阵易手,套现走人,是众多默默无闻的动漫制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是深入这一行业的投资人最想实现的。“苏永乐这样的人在这个行业中比较少。”原炫动传播副总裁、曾参与第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发行的王磊评价道,“商人,资本家,这个行业的‘坏人’,他们的进场对动漫品牌的推动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王磊形象地说,当一个市场的蛋糕不够大时,吸引不了资本入场,而所谓的“坏人”也不会进来。
苏永乐就是王磊所说的那种“坏人”。他首先考虑的问题就跟创作者不一样:什么样的产品好卖?而创作者的思路通常是:我要画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根本上的不同导致“喜羊羊”品牌独特的发展路径。
现在“喜羊羊”的形势似乎不错,连续四年推出的四部大电影,总投资不到1亿,却收获了超过5个亿的票房。人们感兴趣的是,在意马国际掌控下,与迪士尼合作后,品牌未来将如何?
国内恶劣的动漫生存环境,短期很难支撑一个原创动漫品牌的成长与发展。“中国的动画片发行渠道是分散的,而且互相之间竞争极为激烈。”苏永乐发现,即使一条街道之隔的广东省电视台和广州市电视台都互相打得不可开交,更别提省级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了。这就导致,一是必须每个省甚至每个市都要分别谈合作;二是为了应对一个电视台三五天就播完一部剧,必须大批量制作才可能树立品牌。
如果对动漫产业稍加了解就会发现,美国的影视动漫公司如迪士尼,影视版权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约40%,大头来自于主题公园、衍生产品和DVD等渠道的收入,在中国主题公园投入巨大,而DVD面临大量盗版的冲击,因此赚钱的渠道只剩下衍生品授权。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1/3的商品都是品牌授权衍生品。而中国这个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优扬传播副总裁邢瑛对《中国企业家》表示。
初级阶段意味着,“喜羊羊”的创始团队需要面对大量琐碎而零散的工作--跟超过250家厂商谈品牌授权合作。随着“喜羊羊”这块蛋糕的切分者越来越多,各种零散而缺乏系统授权的代理商出现在市场上。这极易造成授权的失控与混乱,尤其是在各个领域的授权扩张及专卖店建设方面。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苏永乐等人将“喜羊羊”发展到目前的程度已属极限。抛开对原创动漫品牌的珍惜,如果确由迪士尼掌控“喜羊羊”,充分利用多品牌的优势发展衍生品,同时发展海外市场,或者有机会突破中国原创动漫的终极壁垒,继续获得成功。
当然,可能的危险同样被不断提及。一是核心的创作团队流失,在亲手设计出“喜羊羊”卡通形象的导演黄伟明和编剧卢永强相继离开后,曾令竞争对手宏梦卡通羡慕不已的创作优势是否能持续;二是意马国际作为香港上市公司,频繁的资本运作和对利润的追求,是否能为“喜羊羊”创造稳定的合作环境。另外,旗下已经拥有几百个动漫形象的迪士尼,能为“喜羊羊”做多大的投入也值得怀疑。
“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苏永乐说。这位永乐创新教育机构CEO的名片背面,印着的喜羊羊头像代表他的过去。“如果我教育的1000个人里面,有5个最后从事动漫了,只要有一个人做成功了,那你说,中国有多少个‘喜羊羊’?”
这个“坏人”就这样离场了,留给动漫市场一个耐人寻味的背影。
Ⅳ 经济不好的时候,购买什么类型的股票相对保险
绩优股永远是股市中的最佳追求,绩优股主要指的是业绩优良且比较稳定的公司股票。这些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形成了经营规模优势,利润稳步增长,市场知名度很高。
绩优股的炒做特点是:大资金、做长庄、大量收集、稳步拉抬、平稳出货。
从基本面上看,绩优股,一般来说,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
(1)年每股税后利润在0.50元以上;
(2)年净资产收益串在20%以上;
(3)市盈率在20倍以下。
这几种标准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未免略显肤浅,考察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应当综合其各个方面的情况,除上述几点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1)公司的财务状况。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主要涉及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几方面。
(2)公司的经营状况。一个业绩好的公司往往有着优良的产品质量,较大的市场占有串和较高的商业信誉。
(3)公司的管理水平。一个业绩好的公司必虐有一个高水平的领导班子,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方法。
(4)给股东的回报。一个业绩好的公司每年都会给股东以优厚的回报,比如大比例送红股和派高额现金红利。
投资者进入股市最好对股票深入的去了解。前期可用个牛股宝手机行情软件去看看,里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识资料值得学习,也可以通过里面相关知识来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识经验。祝你投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