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盈率何以超过华谊光线
⑴ 市盈率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高好还是低好 是先有市盈率还是先有股价 复制粘贴的别来
谈论起市盈率,有人说它有用的同时也有人说没有用。那到底说是有用还是没有用,怎么去使用?
在为大家介绍我使用市盈率买股票的方法之前,最近机构非常值得关注的牛股先推荐给大家,随时都有可能被删,有想法的还是尽快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市盈率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它充分的反映了一笔投资,从开始投资到回本所需要的具体时间。
它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所以是先有股价,才能计算出市盈率。
打个比方,一家上市公司有股价,比如20元,此时你买入成本便为20元,过去一年公司时间里公司每股收益5元,此时此刻20/5=4倍就是现在的市盈率。公司要赚回你投入的钱,需要花费4年的时间。
那就说明了市盈率越低表示是越好,投资价值也就是越高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将市盈率就这么直接拿来用,为什么呢,接下来好好说下~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由于行业不同,就导致这个市盈率有所区别,传统的行业发展空间一般来说不是很大,市盈率不是很高,但高新企业有很强的发展力度,那么作为投资者的话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随之变高。
那又有朋友说,我很茫然不懂股票哪些有潜力,哪些没得潜力?我连夜找到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龙头股的,正确的选股方法是选头部,排名会自动更新,大家领了之后再说:【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合理的市盈率是多少?上面也说到每个行业每个公司的特性不同,关于市盈率多少这个问题不好说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者一个很给力的参考。
三、要怎么运用市盈率?
一般而言,市盈率的使用方法有下面这三种:第一是深入分析这家公司的历史市盈率;那么第二就是,让本公司以及同业公司市盈率、以及行业平均市盈率进行对比分析;三用来分析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假设你不太喜欢自己来研究因为这样很麻烦的话,这里有个不花钱的诊股平台,会依据以上面的三种方法,帮你评估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只需输入股票代码,一份专属于您的诊股报告就会立刻生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最为实用,由于篇幅的原因,在这里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第一种方法,其他的我们就暂不做研究了。
玩股票的人都知道,股票的价格总是飘忽不定的,无论是什么股票,它的价格总是在浮动的,想要它一直涨是不可能的,相同的,任何一支股票在价格上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估值太高时,就会把股价往下降,同样当估值过低,股价也相应的高涨。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股票的真正价格,与它的内在的实际价值关系最大,并围绕其上下浮动。
以XX股票为例,XX股票的市盈率目前高于近十年8.15%的时间,反过来说就是XX股票目前的市盈率低于近十年91.85%的时间,处于相对低估区间,可以考虑买入。
这里说的买入,不是让你把所有钱一次投入到股票,这种操作是不对的。分批买入是一种买股票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教大家怎样做。
比如现在有一只xx股票股价是79块多的股票,如果你准备投入8万,你可以买10手,不是一次性买十手,而是分四次来买。
认真观察了近十年来的市盈率,发现了市盈率的最低值在这十年里为8.17,现在有个市盈率是10.1的股票。接下来我们需要将8.17-10.1市盈率平分成五个小区间,每次买的时机就是降到一个区间的时候。
比方说,市盈率到达10.1的时候开始买入一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9.5的时候再进行第二次的买入,买入2手,第三次买入是在市盈率降到8.9的时候,买入3手,在市盈率下降到8.3的时候买入4手。
安心把手中的股份拿好,市盈率每次下跌到一个区间,便按计划买入。
一样,假若股票的价格升高了,估值高的划分在一个地方,按次序可以把手里的股票抛售出去。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⑵ 创业板平均市盈率80倍,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
股票市场成立20多年来,A股市场经历过几次大的牛市,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牛短熊长”。那么A股平均市盈率到底是多少,A股平均市盈率多少才算合理?下面是A股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
1、2000-2001年,A股平均PE大约在60倍,泡沫在2001年6月因为国有股减持破灭。
2、2004年,市场一度反弹到1783点,平均PE在40倍,未能持续。
3、2005年,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15倍左右,市场见底。
4、2007年10月,主板市场的平均PE再次超过了60倍,泡沫破灭。
5、2008年底,主板市场的平均PE是15倍左右,中小板大约在25倍左右。
6、2009年创业板上市,平均PE为100倍,而同期的中小板大约在50倍左右,创业板上市后的两年内,几乎没有股票独立走出大牛行情。
7、2010年市场达到顶峰,中小板的PE最高平均70倍左右,主板PE在30倍左右。
8、2011年市场一路走低。到年底,创业板平均PE跌至45倍左右,迪安诊断、汤臣倍健、华谊兄弟、蓝色光标等股票平均PE在35-40倍左右。
9、2012年市场继续调整,在年底时一波杀跌后,创业板平均PE在35倍左右,后创业板指数走出了连续三年的牛市。
10、2014年下半年,主板突然启动,平均PE从10倍上涨到后来的20倍左右。非银行PE大约从20倍涨到40倍。
11、2015年6月初,创业板PE达到史无前例的145倍。主板平均PE在25倍左右,除银行外的股票,平均PE达到50倍以上。
⑶ 天娱传媒市值多少
你好
教你一个方法: 想知道一个未上市公司的市值,需要 它的最新的年度利润。 然后对比A股(假设是在国内上市)市场上同行业的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如果利润和 营业收入规模相当,则大致是相同的市盈率。
然后,市值= 最新年度利润 乘以 市盈率
比如,最先上市的华谊兄弟是以 69.71倍的市盈率上市的
之后上市的 光线传媒 是以61.05倍市盈率上市
因此天娱上市的话, 应该能有 50-60 左右的市盈率上市
目前网上没有任何 关于天娱财务方面的数据,所以自然不知道它去年的利润是多少。
但是因为背靠 芒果台 这个大树,应该不会逊色于 光线传媒
所以个人估计应该在 光线(68亿) 和 华谊兄弟(98亿)之间吧
为了回到楼主的问题,查了好多数据,好累啊, 希望能帮到你
⑷ 为什么要进行市值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市值管理?
一个上市前的企业,是当下值钱,还是未来值钱?
1)对企业当期的估值,是资产价值;
2)对企业未来的估值,是市场价值;
2、内部投资者和外部潜在投资者,对待利润和市值的态度
1)都把利润当做经营的过渡性指标,
2)而把市值当做经营的终极指标;
3、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两个经营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产品市场叫资产经营,资本市场叫资本经营。
2)产品市场叫资产管理,资本市场叫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的内容
一、狭义的市值的内容构成
1、企业净利润/总股本=每股净利润;
2、每股净利x市盈率=股价;
3、股价x 总股本=市值;
二、狭义的市值的影响因素
1、每股净利润x市盈率x总股本=市值;
2、 总股本相对稳定,不会经常变化。因此,除去股权数量(除权)之外的因素,就只有每股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因素了,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这两个因素变化
三、狭义的市值管理的内容(股东追求的终极指标,年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
1、每股净利润:净利润水平(质和量)决定每股净利润(基本面);
2、市盈率:市场上的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未来价值预估)。
企业估值与市值管理的“五道坎”
1)第一道坎:从500万到2000万利润;从2000万再到3000万利润;市场和能力遭遇“天花板”,要么提升利润,要么降低成本;
2)第二道坎:从3000万到5000万到1亿利润(靠“企业家精神”难以支撑);
3)第三道坎:规范税务导致利润下降,提升利润需要商业模式升级(商业模式再定位)。
4)第四道坎:市场消费总量受限(市场就这么大),虽然做到行业第一,却碰到“天花板”了,需要增加主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再定位)宗旨:突破利润靠模式,突破“天花板”靠市场;
5)第五道坎:打击竞争对手从500万到2000万….., 越往上打击竞争对手越需要立体防线;
影响市值7大关键
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周期不以企业和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内部管理层面上,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总结了识别影响公司市值的7大关键因素(专指A股)。
(1)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中我习惯看三个指标:一是收入,尤其是收入结构;第二是每股收益(EPS);第三是收入和利润的构成。此外,要看这些数据表现出来的趋势是涨是跌,历史上的数据串起来是什么幅度,斜率有多高。
茅台刚刚公布的年报非常闪亮,预收货款38亿,每股收益4.57元,分红也非常丰厚。但股价暴跌,原因在于它的趋势出了问题,只增长了15%。历史上,茅台的增长幅度很高。因此,这给了市场一个信号—茅台可能进入增长的平台期了。
市值管理注重财务报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避免玩空城计带来的风险;另一个是报表策略。任何一家公司,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都可以在很多地方修饰报表。
我仔细分析过GE的报表,报表策略相当娴熟。而有一些公司上市都多年了,还不知道怎样在通过四大审计的前提下,配合市值上的要求去做报表。
(2)行业
行业有很多划分,例如多元化Vs.专业化,朝阳行业Vs.夕阳行业,周期性行业VS.抗周期行业,传统行业Vs.高科技行业,政策扶植行业Vs.政策限制行业,低风险行业Vs.高风险行业。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对市值影响非常大。
这次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医药公司涨得最好,因为它抗周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水平,三家公司利润都在1.7亿元,但市值却天壤之别。一家市值50多个亿,一家150多个亿,一家200多亿,原因就是三家企业处于不同行业,由此给股市带来的想象空间不同,造成了估值水平的不同。
业务结构有时也会左右市值。神州数码原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当时亏损;联想控股与神州数码业务类型不同,定位、战略不清晰,市盈率也不高。剥离神州数码后,联想控股定位、战略清晰,市盈率相应提高。由于不含神州数码的亏损,联想控股净利润也提高;市盈率、利润同时提高,导致联想控股市值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神州数码虽然亏损,但业务(以软件服务为主)有发展前景,故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有了不错的市值。通过分拆,两家上市总市值远高于原市值。
(3)商业模式
即便是同一行业,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估值水平差异也很大。图1的企业都属于服装行业,为什么美邦服饰的估值水平超过雅戈尔、报喜鸟这样的老牌服装制造商?图2的企业都属于物流行业,为什么怡亚通的市盈率超过营口港、铁龙物流这样的老牌公司?
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不同的成长空间。美邦和怡亚通被认为其商业模式的成长性很好。又例如世联地产,其房地产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住宅地产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拥有广阔的复制空间和并购重组空间。
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不同的资产结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世联地产资产结构更轻,运营效率更高,从而净资产收益率更显著,因此其市盈率要比万科高很多。
(4)主题和概念
在A股市场,主题和概念是很重要的。目前流行的主题或概念有:物联网、低碳经济、3G、内需消费、新疆、出口复苏、手机支付、大盘90……不过,有时候概念真的就仅仅是概念。
(5)股本和股东结构
这里包括股本大小、送股能力(可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股东结构/股权激励。我非常偏好的一个指标是资本公积金,代表企业的送股能力。送股在教科书里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在中国的情景下,就是关键的指标。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送股能力强,而送股永远是中国的股票价格涨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做市值管理,就要练好送股能力。送股策略比分红更重要。
另外,公司治理方面,通常大家很关注股权结构。但我的心得是,股东结构比股权结构重要得多。所谓股权结构就是占股比例的多少,是40%还是50%,谁多谁少。然而,具体是“谁”在一起治理公司,对公司的效益影响更加致命,这就是股东结构。
举个例子,原来的东北高速这家公司,由吉林高速、黑龙江高速捆绑后上市;上市后两大股东互相争斗,很好的资产却发挥不了经济效益,市值也很低。后经中国证监会特批(国内首例),东北高速分拆为吉林高速(601518)和龙江高速(601188),2010年3月19日复牌,吉林高速股价上涨140%,龙江交通上涨108%。分拆后的总市值是分拆前的两倍以上。
营销中有个概念是“打喷嚏者”,指的是意见领袖打个喷嚏,其他人都会被传染。股东结构里也有这样的“打喷嚏者”。例如基金经理王亚伟在中国A股市场上,就属于“打喷嚏者”;世界范围内,巴菲特是“打喷嚏者”。
例如昆明制药这只股票,在2009年10月15日之前一直处于窄幅震荡盘整之中。当日昆明制药公布三季报,业绩大增,同时显示王亚伟掌管的基金共买入了1100万股,于是昆明制药股价拔地而起,连升4日,从9元一路涨到11元。
再如,大杨创世控股大杨集团创建30周年之际,股神巴菲特寄来了一段3分钟左右的DV视频表示祝贺,并题词:“三十年卓越,缝制男装新高度。”2009年9月10日到2009年10月20日,大杨创世的股价上涨幅度超过106%。如果“打喷嚏者”成为股东,对公司的市值影响就很直接。
(6)股票风格
股票风格也是影响市值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用友、万科就是非常稳定的风格。我以前会建议客户保持稳健的风格,但现在我没有任何倾向性,因为任何股票风格都有机会,只要这种风格适合你的公司。
(7)4R(IR、AR、MR、RR)
IR、AR、MR、RR分别代表投资者关系管理、分析师关系、媒体关系、监管层关系。这4个R在市值管理中大有可为。一个企业即使由神仙来经营,也不能在短期内使基本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这个公司的价值识别和描述,高手和平庸之辈真是天壤之别。
用投资者理解的语言去描述你的公司价值,与资本市场对话,公司估值立马就不同了。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怎样描述价值,并通过4R传导出去就很关键了。
⑸ 创业板指数十大权重股票有哪些
权重股对指数的影响显著,尤其在市场规模有限时。权重股的拉抬往往能形成指数的顶部,而其他股票则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减少持仓或出货。当前,创业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平均市盈率接近80倍,其中,汇川技术的市盈率相对较低,低于50倍。而掌趣科技和乐视网的市盈率则超过140倍。尽管估值较高,但成长性不容忽视。前十大权重股在2013年的净利平均增速超过73%,其中网宿科技和华谊兄弟的增速更为显著,超过100%。按照PEG估值方法,前十大权重股的平均PEG为1.5倍,其中,汇川技术、网宿科技、碧水源、蓝色光标、华谊兄弟等5只个股的PEG低于1倍,被认为处于低估区间。
创业板权重股主要集中在影视传媒及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这些个股在近几年的创业板结构性牛市中表现突出,市值大幅扩张,百亿市值股比比皆是。在市值快速扩张后,这些个股在指数中的影响力也显著增强。目前,创业板前二十大权重股的权重占比合计已达49.13%,其中,华谊兄弟和碧水源分别以6.55%和5.16%的权重位居第一和第二;蓝色光标、机器人、乐视网等3股权重超过3%;东方财富、华策影视、神州泰岳、汤臣倍健、数码视讯、中青宝等6股权重逾2%。
然而,2013年单年度净利增速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对未来增速的预测难以准确。因此,考虑引入2014年和2015年的业绩预期。近3个月来,创业板指前十大权重股中超过11家机构给出了评级,其平均业绩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大部分个股预计有较好的增长。若以未来两年平均增速计算,创业板指前十大权重股的PEG平均值为1.58倍。
⑹ 创业板平均市盈率80倍,到底是熊市还是牛市
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期间经历了数次重要的牛市。其中,“牛短熊长”的现象尤为显著。那么,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是多少?又该如何判断其合理性呢?下面是一些关键历史数据:
2000年至2001年期间,A股平均市盈率约为60倍,这一泡沫在2001年6月因国有股减持而破裂。
到了2004年,市场一度反弹至1783点,此时平均市盈率降至40倍,但未能持续。
2005年,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约为15倍,标志着市场的底部。
2007年10月,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再次攀升至60倍以上,随后泡沫破灭。
2008年底,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回落至15倍左右,而中小板则约为25倍。
2009年,创业板首次上市,其平均市盈率高达100倍,相比之下,同期中小板约为50倍。然而,在随后的两年里,几乎没有股票能够独立形成大牛市。
2010年,市场达到顶峰,中小板平均市盈率达到约70倍,主板则约为30倍。
2011年,市场一路走低。年底时,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降至约45倍,部分股票如迪安诊断、汤臣倍健、华谊兄弟和蓝色光标等,平均市盈率在35-40倍左右。
2012年,市场继续调整。年底时,经过一波杀跌后,创业板平均市盈率降至约35倍。然而,随后的三年内,创业板指数走出了牛市。
2014年下半年,主板市场突然启动,平均市盈率从10倍上涨至20倍左右。非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则从20倍涨至约40倍。
2015年6月初,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创下历史纪录,达到145倍。此时,主板平均市盈率约为25倍,而非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则超过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