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暂行条例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第二条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一)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二)产权转移书据;(三)营业账簿;(四)权利、许可证照;(五)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第三条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应纳税额在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缴纳。第四条下列凭证免纳印花税:(一)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二)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三)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第五条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第六条印花税票应当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由纳税人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画销。已贴用的印花税票不得重用。第七条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第八条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第九条已贴花的凭证,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当补贴印花税票。第十条印花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第十一条印花税票由国家税务局监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第十二条发放或者办理应纳税凭证的单位,负有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第十三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一)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20倍以下的罚款;(二)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0倍以下的罚款;(三)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30倍以下的罚款。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四条印花税的征收管理,除本条例规定者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五条本条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财政部制定。第十六条本条例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修订。
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税目 范围 税率 纳税义务人 说明 1 购销合同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2 加工承揽合同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3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包括勘察、设计合同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5 财产租赁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的按1元贴花立合同人6 货物运输合同包括民用航空、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7 仓储保管合同包括仓储、保管合同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贴花立合同人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8 借款合同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9 财产保险合同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按投保金额万分之零点三贴花立合同人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10 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三贴花立合同人11 产权转移书据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立据人12 营业账簿生产经营用账册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固定资产原值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万分之五贴花。其他账簿按件贴花5元立账簿人13 权利、许可证照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按件贴花5元领受人
⑵ 印花税最新规定
新规定
从2008年9月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进行调整,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专边征收,税率保持1‰。属
领受下列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帐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⑶ 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侧第八条
《中华复人民共和制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八条的规定,核心内容是指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增加部份贴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八条规定“记载资金的账簿按固定资产原值和自有流动资金总额贴花后,以后年度资金总额比已贴花资金总额增加的,增加部分应按规定贴花。”,文件中规定“对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购销合同印花税,其核定征收的计税依据不分企业类型,均按“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记载的相关业务发生额的100%的比例核定征收。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统一更换会计科目和账簿后,不再设置“自有流动资金”科目。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税目税率表中“记载资金的账簿”的计税依据已不适用,需要重新确定。
为了便于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生产经营单位执行“两则”后,其“记载资金的账簿”的印花税计税依据改为“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
二、企业执行“两则”启用新账簿后,其“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的合计金额大于原已贴花资金的,就增加的部分补贴印花。
⑷ 印花税实施条例细则及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1号
全文有效 成文日期:1988-8-6
打印本页
字体:【大】【中】【小】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二条 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第三条 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缴纳。
第四条 下列凭证免纳印花税:
1.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2.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3.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
第五条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第六条 印花税票应当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由纳税人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画销。
已贴用的印花税票不得重用。
第七条 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
第八条 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
第九条 已贴花的凭证,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当补贴印花税票。
第十条 印花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第十一条 印花税票由国家税务局监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
第十二条 发放或者办理应纳税凭证的单位,负有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十三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20倍以下的罚款;
2.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0倍以下的罚款;
3.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30倍以下的罚款。
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除本条例规定者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条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财政部制定。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印花税税目税率表附件:
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基本信息
1988年8月6日,由国务院令第11号发布施行。
2011年1月8日,根据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英文版
英文版如下:
Article 1
All units and indivials who execute or receive documents in the categories specified in these Regulations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 taxpayers subject to stamp tax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axpayers`) and shall pay stamp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2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of documents shall be regarded as taxable documents:
(1) contracts or documents in the nature of a contract with regard to: purchases and sales, the undertaking of processing, contracting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property leasing, commodity transport, warehousing loans, property insurance, technology contracts;
(2) documents transferring property rights;
(3) business account books;
(4) certificates evidencing right or licenses; and
(5) other documents which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determines to be taxable.
Article 3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of the taxable document, taxpayers shall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tax e on the basis of a percentage tax rate or a fixed amount per docum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tax rate or amount of tax shall be made with reference to the Schele of Tax Items and Tax Rates accompanying these Regulations.
No stamp tax shall be e where the amount of tax payable does not exceed one jiao. Where the amount of tax payable is one jiao or more, an odd amount not exceeding five fen shall not be counted; where the odd amount is five fen or more, the tax shall be calculated to the nearest jiao.
Article 4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shall be exempt from stamp tax:
(1) plicates or copies of documents on which stamp tax has already been paid;
(2) documents executed when property is donated to the government, social welfare units or schools;
(3) other document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for exemption from stamp tax.
Article 5
Measures for the payment of stamp tax shall be implemented whereby taxpayers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compute the amount of tax e and purchase and affix at one time the full corresponding amount of tax stamp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tamping`).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stamping proceres where the amount of tax is relatively large or where frequent stamping is necessary, taxpayers may apply to the tax authorities to use a tax payment account instead of stamping, or a periodic payment method.
Article 6
Tax stamps shall be affixed to taxable documents; taxpayers shall cancel each stamp along its border with a seal or a drawn line. Tax stamp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affixed may not be reused.
Article 7
Tax stamps shall be affixed to taxable documents at the time of execution or upon receipt.
Article 8
Where the same document is executed by two or more parties and each party is issued a , each party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affixing on its own the full amount of tax stamps e.
Article 9
Where a document on which tax stamps have already been affixed is amende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value thereof, additional tax stamps shall be affixed on the docu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mount of such increase.
Article 10
The tax authoritie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llection of stamp tax.
Article 11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shall supervise the printing of the tax stamps. The face value of tax stamps shall be denominated in Renminbi.
Article 12
Units issuing or processing taxable documents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axpayers in respect of the payment of stamp tax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rticle 13
Where taxpayers are found to have engaged in any of the following. The tax authorities shall impose penalties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ness of the case:
(1) In the case of a failure to affix tax stamps, or of failure to affix a sufficient amount of tax stamps, on taxable documents the tax authorities, in addition to ordering taxpayers to affix the correct amount of tax stamps, may impose a fine of twenty times or less the amount of tax payable.
(2) In the case of a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1 of Article 6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tax authorities may impose a fine often times or less the amount of the tax stamps that were not cancelled by a seal or by a drawn line.
(3) In the case of a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Paragraph 2 of Article 6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tax authorities may impose a fine of thirty times or less the amount of tax stamps that have been reused.
In a case where tax stamps have been forged, the tax authorities shall submit the matter to the judicial authorities for investigation into criminal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rticle 14
In addition to being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collection of stamp tax shall be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ax Administration.`
Article 15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hall also formulate detaile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Regulations.
Article 16
These Regulations shall become effective as of 1 October 1988.
【章名】 STAMP TAX SCHEDULE OF TAX ITEMS AND TAX RATES
------------------------------------------------------------------------
Tax Category Scope Tax rate Taxpayer
------------------------------------------------------------------------
1. purchase and supplier contracts; 0.03% of the parties
sale contracts; advanced sales; value of the to the
institutional purchase or contract
purchases; sale
combined purchase
and cooperative
manufacturing;
assembly;
compensation trade;
barter and
similar contracts
2. processing processing; 0.05% of parties
contracts special orders; processing fee to the
repair and or contracted contract
renovation; receipts
overhaul;
printing;
advertising;
surveying
and similar
contracts
3. survey and survey and design 0.05% of parties
design contracts receipts to the
contracts for contract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4.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0.03% of parties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and contracted to the
and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amount contracts
contracts contracts
5. property leasing of buildings, 0.1% of parties
leasing ocean vessels, motor lease amount; to the
contracts vehicles, aircraft, amounts less contract
machinery, appliances than 1 yuan
and other such to be stamped
equipment as 1 yuan
6. commodity civil aviation; 0.05% of parties
shipping railways; transport to the
contract seatransport; fees contract
inland waterways;
overland and
through transport
(Where the documents are used as contracts, tax stamps shall be affixed
to the documents as in the case of contracts.)
7. warehousing warehousing 0.01% of parties
contracts and storage warehousing to the
and storage contract
fee
8. loan banks; including 0.005% of parties
contracts other financial loan amount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loan
lending agents
(except interbank
loan agreements)
9. property property insurance; 0.003% of parties
insurance bonding, guarantor; amount to the
contracts surety and credit insured contract
undertakings and
similar insurance
contracts
(Where the documents are used as contracts, tax stamps shall be affixed
to the documents as in the case of contracts.)
10. technology technology 0.03% of parties
contracts development indicated to the
and transfer; amount contract
consulting
service and
similar contracts
11. property property 0.05% of parties
transfer ownership indicated executing
documents transfers; amount the
rights; documents
trademarks;
patents;
licensing and
similar transfer
documents
12. business account books for 0.05% of business
accounting proction and recorded accounting
documents business operations capital entities
total original
capital and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d
capital;
5 yuan for other
accounting or
bookkeeping
documents
13. permits and government issued 5 yuan party
licenses building permits; receiving
instrial, permit or
commercial and license
business licenses;
trademark and patent
certificates; land
use permits
⑺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在什么情况要缴印花税
现行印花来税只对印花税自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勘查设计、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购销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上载明的“购销金额”。对这一问题分两种情况处理:按合同金额计征印花税的情形:如果购销合同中只有不含税金额,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7)印花税暂行条例扩展阅读:
如果购销合同中既有不含税金额又有增值税金额,且分别记载的,以不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如果购销合同所载金额中包含增值税金额,但未分别记载的,以合同所载金额(即含税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核定征收印花税的情形:直接以纳税人账载购销金额作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而不论其是否包含税金。
⑻ 购销合同的印花税有没有减半条例
没有的。
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缴纳,“计征总额”为购销金额。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或者销售自产农产品产生的购销合同,免征或减征印花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五条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应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列明的价款或者报酬,不包括增值税税款;合同中价款或者报酬与增值税税款未分开列明的,按照合计金额确定。
(二)应税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列明的价款,不包括增值税税款;产权转移书据中价款与增值税税款未分开列明的,按照合计金额确定。
(三)应税营业账簿的计税依据,为营业账簿记载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合计金额。
(四)应税权利、许可证照的计税依据,按件确定。
(五)证券交易的计税依据,为成交金额。
(8)印花税暂行条例扩展阅读:
一、印花税纳税单位的各项应税凭证在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同时须自行设立印花税专用登记簿,将合同名称、签订日期、税率、对方单位名称、应税凭证所载计税金额、按日、序时逐笔记载,以便于汇总申报及税务部门监督检查。
印花税纳税单位应认真填写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在规定期限内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二、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按规定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对应税凭证的管理仍执行原办法,可不按日序时逐笔登记。
三、印花税纳税申报工作均由纳税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应税凭证的管理、印花税的贴花完税工作、按规定填报印花税纳税申报表。
四、印花税纳税单位使用印花税票贴花完税的,使用缴款书缴纳税款完税的,以及在书立应税凭证时由监督代售单位监督贴花完税的,其凭证完税情况均应进行申报。
五、凡印花税纳税申报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局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售报告表"。
六、申报时间: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
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次年一月底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上年税款。
印花税的纳税期限是在印花税应税凭证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的。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缴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于同年10月1日起恢复征收。
⑼ 什么是印花税,目前我国印花税政策是什么
印花税的定义
以经济活动中签立的各种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税凭证文件为对象所课征的税。印花税由纳税人按规定应税的比例和定额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即完成纳税义务。
证券交易印花税, 是从普通印花税中发展而来的, 属于行为税类,根据一笔股票交易成交金额对买卖双方同时计征,基本税率为0.4%,基金和债券不征收印花税。
印花税的内容
一、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应纳税凭证: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二、税率: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税 目
范 围
税 率
纳税义务人
说 明
1购销合同
包括供应、预购、采购、购销结合及协作、调剂、补偿、易货等合同
按购销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立合同人
2加工承揽合同
包括加工、定作、修缮、修理、印刷、广告、测绘、测试等合同
按加工或承揽收入万分之五贴花
立合同人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包括勘察、设计合同
按收取费用万分之五贴花
立合同人
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按承包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立合同人
5财产租赁合同
包括租赁房屋、船舶、飞机、机动车辆、机械、器具、设备等合同
按租赁金额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一元的,按一元贴花
立合同人
6货物运输合同
包括民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内河运输、公路运输和联运合同
按运输费用万分之五贴花
立合同人
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7仓储保管合同
包括仓储、保管合同
按仓储保管费用千分之一贴花
立合同人
仓单或栈单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8借款合同
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按借款金额万分之零点五贴花
立合同人
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9财产保险合同
包括财产、责任、保证、信用等保险合同
按保险费收入千分之一贴花
立合同人
单据作为合同使用的,按合同贴花
10技术合同
包括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等合同
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三贴花
立合同人
11产权转移书据
包括财产所有权和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等转移书据
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
立据人
12营业帐簿
生产、经营用帐册
记载资金的帐簿,按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合计金额万分之五贴花。
立帐簿人
13权利、许可证照
包括政府部门发给的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其他帐簿按件贴花五元
领受人
其他规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三、印花税的申报纳税
1.哪些单位实行印花税纳税申报?
缴纳印花税的纳税单位均应对应纳税凭证进行印花税纳税申报;个人缴纳印花税的,只贴花完税暂不实行纳税申报。
2.哪些凭证进行印花税纳税申报?
(1)合同类:
购销合同、货物运输合同;
加工承揽合同、仓储保管合同;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借款合同;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财产保险合同;
财产租赁合同 技术合同和具有合同性质的其他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的其他凭证。
3. 纳税单位设立专用登记簿包括哪些内容?
印花税纳税单位的各项应税凭证在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同时须自行设立印花税专用登记簿,将合同名称、签订日期、税率、对方单位名称、应税凭证所载计税金额、按日、序时逐笔记载,以便于汇总申报及税务部门监督检查。
印花税纳税单位应认真填写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在规定期限内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
4.哪些单位可不设立印花税专用登记簿?
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按规定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对应税凭证的管理仍执行原办法,可不按日序时逐笔登记。
5.纳税申报工作应由纳税单位的哪个部门负责?
印花税纳税申报工作均由纳税单位的财务部门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应税凭证的管理、印花税的贴花完税工作、按规定填报印花税纳税申报表。
6.采用哪几种方式完税的应进行纳税申报?
印花税纳税单位使用印花税票贴花完税的,使用缴款书缴纳税款完税的,以及在书立应税凭证时由监督代售单位监督贴花完税的,其凭证完税情况均应进行申报。
7.应在什么时间进行申报?
凡印花税纳税申报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局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售报告表"。
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次年一月底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上年税款。
8.印花税的申报期限和纳税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申报时间:凡印花税纳税单位均应按季进行申报,于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所在地地方税务机关报送"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或"监督代表报告表"。只办理税务注册登记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印花税纳税单位,可在次年一月底前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上年税款。
印花税的纳税期限是在印花税应税凭证书立、领受时贴花完税的。对实行印花税汇总缴纳的单位,缴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于同年10月1日起恢复征收。
印花税的特点
1、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
2、征收范围广泛;
3、税收负担比较轻;
4、由纳税人自行完成纳税义务。
一、印花税的纳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有:1、立合同人,2、立账簿人,3、立据人,4、领受人。
二、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印花税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分别实行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征收方式。
(一)从价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1、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上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计税依据;2、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中所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3、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合计的金额为计税依据。
(二)从量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实行从量计税的其他营业账簿和权利、许可证照,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四、印花税的税率
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税率。
比例税率有五档,即千分之1、千分之4、万分之5、万分之3和万分之0.5。
适用定额税率的是权利许可证照和营业账簿税目中的其他账簿,单位税额均为每件伍元。
具体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计算印花税应纳税额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应当在书立或领受时贴花。具体...
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对于...
七、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纳税贴花的其他具体规定...
八、印花税票
印花税票是缴纳印花税的完税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监制。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分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贰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9种。
印花税票为有价证券。
印花税票可以委托单位或个人代售,并由税务机关付给5%的手续费,支付来源从实征印花税款中提取。
九、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
无息、贴息贷款合同;
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
对商店、门市部的零星加工修理业务开具的修理单,不贴印花。
对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订立的租房合同,凡用于生活居住的,暂免贴印花;
对铁路、公路、航运、水路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印花。
对铁路、公路、航运、水路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印花。
企业与主管部门等签订的租赁承包经营合同,不属于财产租赁合同,不应贴花。
十、印花税的违章处理
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3~5倍的罚款;
2、对未按规定注销或画销已贴用的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3倍的罚款;
3、纳税人把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5倍或者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4、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股票交易印花税的97%归中央政府,其余归地方政府*
印花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二条 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1.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2.产权转移书据;
3.营业账簿;
4.权利、许可证照;
5.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第三条 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应纳税额不足一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一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五分的不计,满五分的按一角计算缴纳。
第四条 下列凭证免纳印花税:
1.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2.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3.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
第五条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
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第六条 印花税票应当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并由纳税人在每枚税票的骑缝处盖戳注销或者画销。
已贴用的印花税票不得重用。
第七条 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
第八条 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
第九条 已贴花的凭证,修改后所载金额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当补贴印花税票。
第十条 印花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第十一条 印花税票由国家税务局监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
第十二条 发放或者办理应纳税凭证的单位,负有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十三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20倍以下的罚款;
2.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0倍以下的罚款;
3.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30倍以下的罚款。
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印花税的征收管理,除本条例规定者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条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财政部制定。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⑽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应该缴纳印花税的合同有( )。
技术转让合同
借款合同
财产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