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印花税
㈠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一)一般纳税方法印花税通常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完纳税款。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或指定的代售单位购买印花税票,就税务机关来说,印花税票一经售出,国家即取得印花税收入。但就纳税人来说,购买了印花税票,不等于履行了纳税义务。因此,纳税人将印花税票粘贴在应税凭证后,应即行注销,注销标记应与骑缝处相交。所谓骑缝处,是指粘贴的印花税票与凭证之间的交接处。(二)简化纳税方法为简化贴花手续,对那些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税法规定了以下三种简化的缴纳方法:1、以缴款书或完税证代替贴花的方法某些应税凭证,如资金账簿、大宗货物的购销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等,如果一份凭证的应纳税额数量较大,超过500元,贴用印花税票不方便的,可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填写缴款书或者完税证,将其中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者由税务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代替贴花。2、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的方法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若需要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按期汇总缴纳印花税。经税务机关核准发给许可证后,按税务机关确定的限期(最长不超过1个月汇总计算纳税。应纳税凭证在加注税务机关指定的汇缴戳记、编号,并装订成册后,纳税人应将缴款书的一联粘附册后,盖章注销,保存备查。3、代扣税款汇总缴纳的方法税务机关为了加强源泉控制管理,可以委托某些代理填开应税凭证的单位(如代办运输、联运的单位)对凭证的当事人应纳的印花税予以代扣,并按期汇总缴纳。
㈡ 税务局怎样查印花税
地税来检查时主要抄关袭注以下几点,印花税的征收与你们从事的业务内容有很大关系,以一般商贸企业为例。
一:购销合同印花税,简单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本年所有库存商品的借方发生额和销售收入的贷方发生额加起来然后乘以万分之三的税率,但有的地方是按照购进的70%和销售的30%相加乘以万分之三,也有的是一半一半,你可以问一下你们当地的地税机关,如果核定了购销合同印花税的征收办法,他们应该发给你一个类似如何征收你们的购销合同印花税的证书。
二:他们还要看账簿上是否贴花了,就是账本的封面有个印花税票粘贴处。税率是记载资金的帐簿0.5‰ 其他帐簿每件5元
三:如果你们有以下业务,注意税率。
加工承揽合同0.5‰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0.5‰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0.3‰ 财产租赁合同1‰
财产保险合同1‰ 技术合同0.3‰ 产权转移书据0.5‰
权利、许可证照每件5元 股票交易3‰
㈢ 印花税税率是什么
印花税税率指的是我国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和定额两种税率。
1、比例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应税凭证金额的比例,共分五档,即千分之一、万分之五、万分之三、万分之零点五和万分之零点三;
比例税率适用于各类经济合同及合同性质的凭证、记载资金的帐薄、产权转移书据等应税凭证。这些凭证一般都载有金额,按比例纳税,金额大的多纳,金额小的少纳,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体现合理负担的税收原则。
2、定额税率,是指每件应税凭证的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适用于其他营业帐簿、权利许可证照等。这些凭证不属资金帐簿或没有金额记载,按件定额纳税,可以方便纳税和简化税收征管。
(3)税务印花税扩展阅读:
印花税的计税依据是合同金额(如购销合同)、收取的费用(如货物运输合同)和收入(如财产保险合同)。
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交往中书立、领受、使用的应税凭证征收的一种税。主要是通过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税票、缴款书或完税凭证等来完成纳税义务。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一种税。
中国税法规定,对证券市场上买卖、继承、赠与所确立的股权转让依据,按确立时实际市场价格计算的金额征收印花税。
股票交易印花税对于中国证券市市场,是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
㈣ 去税务局怎么办印花税需要带什么东西
带上账本,是合同的话,带上合同,到直辖的地税局去买,税务局有专门购买印花税的申内请表,领取以容后就是了,一式三份填好,盖上单位的章,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转账的形式均可。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㈤ 到税务局买印花税需要带什么手续
到税务局买印花税,带上公章、现金或者银联卡,到地税局领取申报表填上即可购买。
㈥ 印花税,是什么税呢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凭证征收的一种税。它是一种兼有行为性质的凭证税,具有征收面广、税负轻、由纳税人自行购买并粘贴印花税票完成纳税义务等特点。
1、征税范围及纳税人。印花税的课税对象是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凭证。应纳印花税的凭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列举了13类。房屋因卖买、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发生产权转移时所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便是其中之一。印花税由应纳税凭证的书立人或领受人缴纳,具体地说,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缴纳,如果立据人未缴或少缴印花税的,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缴。
2、税率和计税方法。房屋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其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3、减税、免税规定。房屋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书立的书据,免纳印花税。
4、纳税地点、期限和缴纳方法。印花税在应纳税凭证书立领受时缴纳,合同在签订时缴纳,产权转移书据在立据时缴纳。
印花税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缴纳完税的方式。整个缴纳完税的程序是:在凭证书立或领受的同时,由纳税人根据凭证上所载的计税金额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相当金额的印花税票,粘贴在凭证的适当位置,然后自行注销。注销的方法是:可以用钢笔、毛笔等书写工具,在印花税票与凭证的交接处画几条横线注销。不论贴多少枚印花税票,都要将税票予以注销,印花税票注销后就完成了纳税手续,纳税人对纳税凭证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一个时期,以便税务人员进行纳税检查。
对有些凭证应纳税额较大,不便于在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完税的,纳税人可持证到税务机关,采取开缴款书或完税证缴纳印花税的办法,由税务机关在凭证上加盖印花税收讫专用章
㈦ 办理税务登记需要交纳印花税吗
办理税务登记的时候不需要交纳印花税,但注册登记完毕后即使没有任何业务,也需要申报注册资金和账簿印花税。
㈧ 印花税税收优惠都有什么
1.法定凭证免税抄2.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征印花税。3.对商店、门市部的零星加工修理业务开具的修理单,不贴印花。4.对铁路、公路、航运、水路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花。5.对企业车间、门市部、仓库设置的不属于会计核算范围的账簿,不贴印花。6.对运输、仓储、保管、财产保险、银行借款等,办理一项业务,既书立合同,又开立单据的,只就合同贴花;所开立的各类单据,不再贴花。7.对企业兼并的并入资金,凡已按资金总额贴花的,接收单位对并入的资金,不再补贴印花。8.书、报、刊发行单位之间,发行单位与订阅单位或个人之间书立的凭证,免征印花税。9.由外国运输企业运输进口货物的,外国运输企业所持有的一份结算凭证,免征印花税。10.特殊货运凭证,免征印花税:(1)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结算凭证;(2)为新建铁路运输施工所属物料,使用工程临管线专用运费结算凭证。11.对在供需经济活动中使用电话、计算机联网订货,没有开具书面凭证的,暂不贴花。12.对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进行政企脱钩、对企业进行改组和改变管理体制、变更企业隶属关系,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资产……
㈨ 印花税属于那类税
印花税属于地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的税种。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订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规定的经济凭证的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国务院通知指出,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国务院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由现行按中央97%、地方3%比例分享全部调整为中央收入。
国务院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继续做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9)税务印花税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缴纳印花税。
第二条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一)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
(二)产权转移书据;
(三)营业账簿;
(四)权利、许可证照;
(五)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第三条纳税人根据应纳税凭证的性质,分别按比例税率或者按件定额计算应纳税额。具体税率、税额的确定,依照本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应纳税额不足1角的,免纳印花税。
应纳税额在1角以上的,其税额尾数不满5分的不计,满5分的按1角计算缴纳。
第四条下列凭证免纳印花税:
(一)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
(二)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
(三)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凭证。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3~5倍的罚款;
2、对未按规定注销或画销已贴用的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3倍的罚款;
3、纳税人把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5倍或者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4、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